楠木軒

將東北拱手相讓後, 東北軍6個軍結局如何? 只有少數人再踏東北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經典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率領幾十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不放一槍一炮就將東北拱手相讓,舉國譁然,世界震驚。

對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近來是各種各樣的版本,有説是張學良奉行蔣中正的政策,有説張學良是自己不抵抗,説的都是有板有眼的。

東北軍幾十萬大軍入山海關後,看到父老鄉親在日鐵騎下的悲慘命運,父母姐妹慘遭凌辱,熱血軍人要求打回老家去,收復失地等。不過他們只是普通士兵,決定權是在高層手中,這些東北軍不知道的是,自從他們踏入山海關,幾十萬的東北軍中很多人都是至死再沒踏足家鄉東北。


東北軍將領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這是紅軍不敵東北軍唱的攻心之歌,很多的東北將士聽到後都是淚流滿面,思鄉心切。再加上紅軍的“我們都是中國人,打回老家去”的口號,東北軍普遍厭倦內戰,要求停止內戰,團結抗日,並且呼聲日益高漲。

張學良也深感繼續下去,東北軍將全軍覆沒,便想為東北軍找一個新出路。經過尋求、探索,張學良在軍中宣傳:東北軍的使命就是抗日!軍中的抗日熱情是欲燒欲大,而蔣中正不僅不同意東北軍的抗日請求,還要把他們拉去打內戰。

忍無可忍的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經過多方協商,終於統一了抗日戰線,不過送蔣回南京的張學良再也沒回來。

羣龍無首的東北軍被蔣中正調往全國各地互不統屬,強制把東北軍改編為6個軍,分別是第49軍,51軍,53軍,57軍,67軍,騎兵第2軍。


49軍軍長劉多荃

49軍原是張學良的警衞部隊,軍長劉多荃更是張學良四大保鏢之一。

抗戰爆發後,日軍第10師團在華北沿鐵路南下,49軍奉命在靜海、滄縣地區與敵血戰,部隊減員嚴重。

還沒喘口氣,又被拉到了淞滬戰場,不到一個月,團長傷亡大半,營長基本上換了一遍,49軍下轄的105師傷亡過半,更慘的109師,基本上被打沒了,説全師覆沒可能更貼切點。


51軍軍長於學忠

1937年抗日戰爭初,51軍被調到了山東負責海防守備,第二年才被調到徐州,于學忠被任命為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日軍16個師團23萬人分南北兩路進攻戰略重鎮徐州,于學忠派51軍兩個師死守蚌埠,與日軍血戰,以傷心七千人的代價堅守了8天。損失四分之一兵力的51軍師老兵疲,不過即使如此還是奉命增援台兒莊,在撤退時又擔任斷後任務,為友軍的撤退爭取了足夠的時間。

因為51軍的強悍,于學忠晉升一級上將,之後又數次立功。在1943年,51軍在日軍的重兵圍剿下,113師損失慘重,114師是全師陣亡,拼盡最後一人。


53軍軍長萬福麟

53軍的命運相對來説好一點,打過武漢會戰,接着參加南昌會戰,之後參加長沙會戰,又參加中國遠征軍,最後還去越南接受日軍投降。

俗話説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經歷這麼多大會戰的53軍在遼瀋戰役起義,算是結局比較好的東北軍。


東北軍

57軍的112師參加了淞滬會戰,該師浴血奮戰損失慘重,之後又退到南京,參加了更加慘重的南京保衞戰,以至於該師基本上全軍覆沒。

57軍另一個111師和日軍打響了靖揚之戰,雙方僵持不下之際,日軍調來坦克開路,111師則用平射炮和集束手榴彈與日軍血戰,雖説阻止了日軍的推進,但該師也被打殘。


67軍軍長

67軍軍長吳克仁在抗日戰爭之初就主動請纓前往華北前線,與日軍血戰不退,戰鬥激烈時刻,軍長吳克仁都帶隊與日軍展開肉搏戰,給日軍造成了特大傷亡。

在淞滬會戰不利於中國軍隊時,67軍奉命前往淞滬戰場,為掩護友軍撤退,67軍接到在松江死守3日的命令,就在這,67軍基本上被打光,在撤退中,軍長吳克仁壯烈殉國。最讓人悲憤的是,這樣一支鋼鐵之軍,卻在戰後被污衊為投敵叛國,該軍番號被取消。


騎兵第2軍

騎兵第2軍軍長何柱國,在抗戰之初就前往晉綏前線抗日,之後又前往大同抗日,大同失守後又前往晉西北平魯一帶抗日,在井坪鎮一役中,該軍損失過半。抗戰勝利後,該軍改為第96軍,東北騎兵第2軍至此已經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