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隋朝像秦朝一樣短命並非隋煬帝無能,3個因素無法改變!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經典

隋朝二世而亡,為何王朝短命?隋煬帝着急了,而且沒抓到根子上
在我國曆史有兩個大一統的王朝短命。一個是秦朝,歷二帝享國14年,一個是隋朝,隋煬帝被殺,標誌王朝滅亡,國祚只有37年。秦朝滅亡暫且不説了,但歷史上對隋朝短命給出一大堆因素。很多人認為隋煬帝荒淫無恥、勞民傷財、不斷征伐高麗,導致民不聊生而使王朝內部起義不斷。這些原因固然是隋朝滅亡的因素,但隋朝短命還有很多深層次原因。
身份轉變太慢
隋朝的建立實際上是脱胎於北魏王朝。公元535年,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魏。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地區。581年,隋文帝楊堅取周建隋,589年,隋文帝滅陳朝統一了全國。此時我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進一步形成。
雖然隋朝統一了全國,但東西兩魏同出北魏,後來在長期爭鬥中,隨着隋朝建立,而表面削弱,但隋朝是在北周基礎上建立的,而北周滅了北齊。因此隋朝建立後,對北齊一帶特別是山東地區民眾抱有敵意。《隋書·食貨志》所稱的:“是時山東尚承齊弊,機巧奸偽,避役遊惰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詐老詐小,規免租賦。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閲,户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户頭,以防容隱。”認為北齊之地出“機巧奸偽之民”,因此對北齊遺留下的貴族及官僚,始終採取打壓方式。
隋朝滅陳朝後,同樣對南方也採取高壓統治方式,但高壓方式就帶來的民眾的反抗,《北史·蘇威傳》記載:“江表自晉已來,刑法疏緩,代族貴賤,不相陵越。平陳之後,牧人者盡改變之,無長幼悉使誦五教。(蘇)威加以煩鄙之辭,百姓嗟怨。使還,奏言江表依內州責户籍。上以江表初平,召户部尚書張嬰,責以政急。時江南州縣又訛言欲徙之入關,遠近驚駭。饒州吳世華起兵為亂,生臠縣令,啗其肉。於是舊陳率土皆反,執長吏,抽其腸而殺之,曰更使儂誦五教耶。”
因此,隋朝建立伊始,雖然統一了全國,但未從“地方政權身份”過渡到“中央政權身份”。用地方政權的思維方式統治全國,顯然要受到其他地區的反抗。
楊堅在位15年,於604年駕崩,隋煬帝楊廣繼位,從楊廣當皇帝的政策,雖然對楊堅有所改變,但未能實現地方政權向中央政權的轉變。
楊廣繼位後,在洛陽“發丁男數十萬掘塹,自龍門(今山西臨汾河津)東接長平(今山西高平)、汲郡(今河南汲縣),抵臨清關(今河南延津),度河,至浚儀(今河南開封)、襄城(今河南臨汝),達於上洛(今陝西商縣),以置關防”,雖然表面上從長安到洛陽變化,但隋煬帝並沒有放棄關中人士,而山東、河北一帶並沒有貴族及士族重用。
後來隋煬帝又經營江都(揚州),並且疏通大運河,促進了關中與江淮一帶的交流,並且對江淮地區民眾税負降低,但實際上也是為防範山東、江淮勢力。不過隋煬帝重視江淮地區,但並沒有重用江淮地區官僚。當然後來起義反抗隋朝時,江淮地區反民相對較少。
江淮勢力未成
從605年到618年,隋煬帝被殺,楊廣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裏,基本就在東都和江都轉悠。可以説楊廣繼位後,在長安呆的時間較少,他除了巡行以外,大部分時間在東都和東都。這一點也是為了防範山東、江淮一帶反抗勢力。
楊廣徵伐高麗後,山東地區的豪傑起義不斷,後來民眾的暴動也引起了隋朝內部楊玄感的反叛。隋朝統治削弱由此開始,楊廣已經很難控制全國大局。
615年,隋煬帝被突厥圍困雁門關後,他的控制力進一步削弱。但第二年,隋煬帝並沒有回到長安和東都,而是跑到江都。也正是在江都時間裏,楊廣被殺,隋朝滅亡。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隋煬帝不回到長安或者東都,再次借關中勢力,以圖東山再起呢?楊廣不敢回了,因為東都在突厥勢力的進攻之下,況且洛陽這個城市特點,易攻不易守,除非盛世時當作國都,亂世時當國都就是找死。
而長安地區,由於隋煬帝長期在東都和江都,引起了關中勢力的不滿,楊廣怕回去凶多吉少。因此,楊廣選擇相對較遠的揚州。楊廣認為他給江淮地區民眾帶來的福利很多,在揚州地區一定會得到擁護和支持。
的確,楊廣在揚州沒有受到當地勢力的威脅,但他卻死在宇文化及的刀下。因為楊廣所帶大臣及軍士全都來自關中地區,他們想念關中老家,盼望及早回去。而楊廣沒有在江淮地區培植自己的勢力,只關心百姓還不是目的,關鍵要在江淮地區讓當地人出來為官,給他們一部分兵權,讓其忠心於楊廣。但楊廣沒有做到,或者是他的提防心理,或者他沒時間做,但都已經晚了。
突厥勢力未滅
歷史上對楊廣三徵高麗不理解,有人認為勞民傷財,勞師遠征一個藩屬國沒必要。還有人認為,征伐高麗,能夠使隋朝勢力拓展到遼東,恢復漢武帝時期中原王朝威風。這些都可能是楊廣徵伐高麗的原因。
但也有學者認為,楊廣徵伐高麗是為了防止河東、河西、山東勢力。他怕河東、河西勢力與突厥勢力聯合對隋朝構成強大的威脅。學者之所以這樣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尉遲迥起兵於河南安陽北,隋煬帝即位後,他的弟弟漢王楊諒起兵幷州反抗他。這兩個因素難道與徵高麗有關?
隋朝建立後,王朝面臨的外部敵人就是突厥勢力。楊堅、楊廣在對待突厥勢力並沒有採取武力解決,而是懷柔和親制度,穩住突厥。而打壓高麗,也能從東北面與東都、江都連成線,進一步擠壓分割突厥。可見楊廣徵高麗最終目的還是防範突厥。
但隋朝防範突厥並沒有直接與突厥有大的戰爭,而是捨近求遠徵高麗,這就給突厥勢力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史料記載,河東、河北反抗隋朝時,的確聯合了突厥。李淵從太原起兵時,也藉助了突厥勢力。
隋朝徵高麗,最終使突厥勢力坐大,而導致隋朝快速滅亡。當然無論楊堅還是楊廣,他們不可能是眼光長遠的戰略家,能實現全國大一統,而且實施了一些有利政策,已經難能可貴了。他們只是皇帝,並不是神仙。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