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丨蜕變

家校共育丨蜕變

家校共育丨蜕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力量,缺一不可。

為更好地融合學校和家庭的力量,為孩子成長提供親情的支撐與學養的培育,總結凝鍊家校共育的東營經驗,東營市教育局、東營日報社共同推出“家校共育故事”專欄,以欄目促動總結,以經驗提升實踐,講好具有東營教育特色的家校共育故事。

蜕 變

□ 薛希兵

-----
-----

家校共育,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生命裏,是孩子剛剛進入小學的時候,確切説是2018年9月10日,兒子在小學進行陽光分班這一天。

這一天不僅是教師節,還是2018級新生家長培訓的日子,在家長培訓課中,我知道了家校共育,並因此與家校共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家校共育丨蜕變

孩子剛上小學,家長比孩子還緊張,可説得多、關注多會引來孩子反感,我用親子日記記下那段時光,卻發現真正的陪伴竟然是理解和信任……

小學是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也是全新學習生活的開端。剛開始,我比孩子還要緊張,擔心孩子的校園生活、學習狀況、與其他同學、老師的溝通等等問題。每天回家都拉着孩子問個不停,從他的話語中尋得他學校生活的痕跡,唯恐漏掉一點細節,似乎我的生活中除了工作就是孩子。

可是,我的關注並沒有換來孩子的感激。有一天,我和往常一樣,下班回家陪着孩子做作業,給孩子準備好作業本,看他認真地做起來,我也坐在學習桌旁,準備讀題,生怕孩子有不認識的字。孩子突然問我:“爸爸,你除了看着我還能幹什麼?”我嘴上説着:“我給你讀題目啊,有些字你不認識。”心裏卻咯噔一下,那一刻,我感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這時我想起了培訓會上推薦的親子關係利器—— “親子日記”,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何不寫寫親子日記。

在寫親子日記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慢慢浮現出來的自主意識,也看到了自己對孩子的不放心、不信任。有一次週六,我和愛人都要上班,讓孩子獨自在家完成周末的學習任務。我以為他會很放縱自己,對他自己完成不抱希望。沒想到,孩子不僅獨立完成了作業,而且完成得很好,檢查時並沒有發現失誤。那時我深深地意識到:是我把孩子看得太緊,對他太不放心了,其實孩子已經能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了……

學校的家庭教育培訓定期舉行,隨着越來越深入的學習,我知道了之前用“看護”的方式來愛孩子是不對的。其實,家長對孩子的陪伴,不是簡單的看着孩子學習、看着孩子讀書、看着孩子做作業,這種“看着”的背後其實是家長的不放心、不信任,而真正的陪伴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是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放低自己的姿態,與孩子成為無話不説的朋友,讓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長。

孩子對遊戲感興趣了,瞭解到他玩遊戲的興趣點後,我選擇理解他、尊重他,給他選擇的自由……

有一段時間,孩子喜歡上了電腦遊戲“迷你世界”,每天做完作業後都要玩上一段時間,藉着一次機會,我問他:“這個遊戲好玩嗎?有什麼意義?你最終想玩到什麼程度?”因為我是真心感覺沒有什麼意義,但很想了解他的真實想法。他説:“好玩啊,我可以自己建造房子,躲過野人和怪獸的攻擊。”聽他這麼説,雖然我仍然認為沒什麼可玩性,可我已經能意識到,這是我不能以一個小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緣故,而不是孩子的問題。

孩子再在電腦前玩遊戲,有時到了吃飯的時間,我看到他興致正濃,便會盛碗飯,再夾些菜,放在他面前。多數時候孩子都能跟我達成協議,幾分鐘後就過來吃飯,那我就等他一起吃。

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其實是我們沒有尊重、關注到孩子的自主選擇,仍停留在自己感受的層面上。對孩子限制太多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成功與否,正是體現在對細節的處理水平上。其實我也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在有些問題上處理得不好,在有些事情上會限制孩子,可越是制止,孩子越是不聽話,當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以後,就慢慢改變一些,儘量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則就是要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

家校共育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沉浸其中,我用身體力行的參與向孩子詮釋什麼是堅持與努力……

通過不間斷地參加學校的家校共育培訓,我除了不做孩子的監工和尊重孩子的選擇,還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多用身教代替言教。

我的孩子閲讀時聲音很小,為了讓他閲讀的聲音再大一些,我也加入了他每天的閲讀作業中,大聲帶他一起閲讀。學校與家委會要舉辦“親子共讀”活動了,我感覺對於孩子來説,是個鍛鍊的機會,所以積極報了名。可家委會主任卻説:“要跟孩子好好商量商量!”這句話提醒了我,晚上回家,跟孩子説起這事兒,剛開始他不想參加,理由是:“我讀書聲音就是很小,我不讀!”聽到他這麼説,我趕緊説:“我可以幫你、帶你,你看,現在我們不是正在大聲讀書嗎?你讀的這些字都認識,還需要一些底氣,就很好了。”在我的鼓勵和勸説下,孩子終於同意報名參加親子共讀活動。現在我想,之所以堅持報名參加,不是為了帶孩子出風頭,也不是一定要取得參賽名次,只是想借此機會鍛鍊一下孩子,讓他自信一些。

有了第一次的登台經驗後,孩子又陸續參加了好幾次學校活動,在“六一”兒童節做主持人,在小學生詩歌朗誦會等活動上都有不錯的表現,我也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家長感言:

通過跟隨學校“家校共育”的腳步,孩子養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我也放下手機,拿起了育兒書籍,真正與孩子做到心與心的溝通,不再將寫親子日記當成是我的負擔或任務,不但可以接受家校共育羣裏優秀家長滿滿的正能量,同時還可以見證孩子的進步與變化。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求自己與孩子一起進步。

回望孩子的成長路上,我並沒有覺得陪伴孩子是一件心酸的事,恰好相反,我感覺很幸福,因為我沒有錯過孩子每個成長的瞬間,同時也沒有違揹我撰寫親子日記的初衷——用記錄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家長學校讓我體驗到“孩子入校,家長入學”的快樂,讓我們這些沒有經驗的家長積累了豐富的育兒經驗。看到孩子的成長和我自己的成長,我很驕傲!因為我是教育孩子成長路上一直在努力的那一個。(作者為廣饒縣花官鎮中心小學學生家長)

家校共育丨蜕變

【來源:東營教育發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1 字。

轉載請註明: 家校共育丨蜕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