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子暄 審丨暗藍
在年初中國發生新冠疫情之後,國際社會上許多國家發出不同聲音,部分國家全力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為中國無償捐獻物資與抗疫用品;然而在有些國家,“中國”這一標籤卻漸漸被污名化。從澳大利亞拒絕中國公民入境,再到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中國病毒”,中國公民為此曾遭受多種歧視。
據有關媒體報道,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教授巴西納·法本布盧姆和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勞裏·貝格等人針對新冠疫情下中國留學生是否遭受歧視進行了一項調查,共計有超過6000名中國留學生和移民參與該項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52%的受訪留學生表示,自從中國國內新冠疫情暴發後,曾多次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視。
“臨時移民”被拋棄
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教授巴西納·法本布盧姆和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勞裏·貝格等人將這篇調查報告取名為《疫情期間澳大利亞“臨時移民”被拋棄——我們不是人》。這一報告自9月17日發佈後,就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極力關注。報告中提到的各項細節更是令人深思。有23%的受訪者表示曾經受到有關種族歧視的辱罵,有25%受訪者表示曾經因為是亞洲面孔而被孤立。
而參與這項調查的中國受訪者坦言,情況更加不堪。有52%的中國受訪者表示,自從新冠疫情在中國最初爆發後,就曾經受到大量的言語攻擊或種族孤立,有35%表示曾經受到過種族歧視的侮辱,這一數字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不僅中國人在國際社會上舉步維艱,連其他亞裔也都受到了不明所以的言語與肢體攻擊。
若執意宣揚仇恨,澳大利亞恐走不遠
中國公民在澳大利亞舉步維艱,如今,澳大利亞因為新冠疫情也如履薄冰。因為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澳大利亞推出政策關閉國門,使得數十萬國際留學生無法返回澳大利亞繼續完成學業或是進入高校學習,這令澳大利亞高校面臨重重困境。
國際教育是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並且根據澳大利亞教育部給出的數據,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國際學生佔據最高地,這在往年也給澳大利亞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通過新冠疫情爆發、澳大利亞關閉過境,再到中澳關係面臨困境,中國留學生對於赴澳留學熱情的降温,也為澳大利亞帶來不小的衝擊。針對這種種問題,廣大留學生也需要重新評估赴澳留學的必要性。
(版權説明:本文由台頭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國防時報、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