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不滿意的二兒子—李賢
李賢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生於其父母前往昭陵祭拜唐太宗的途中,才出生不久便被封為潞王,兩歲時就封為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
李賢年幼時,讀書過目不忘,高宗經常讚歎自己兒子天生聰敏。長大以後儀容舉止端莊穩重,頗得其父寵愛。
七歲時改封為沛王,加揚州都督兼左武衞大將軍、雍州牧,至八歲時又加封為揚州大都督,十一歲時加封為右武衞大將軍。
他自幼“容止端雅”,小小年紀就已讀了《尚書》、《禮記》、《論語》等,過目不忘。曾受封為雍王,高宗對李賢也十分寵愛。李賢聰明好學,處事果斷,在士人中有一定聲望。二十歲時,改回本名李賢。
上元二年(675年),其兄李弘死於合璧宮,六月時改封李賢為皇太子,不久,高宗命他監國。
高宗有一次非常得意地對司空李勣説:
“這孩子已讀了《尚書》、《禮記》、《論語》,又背誦古詩賦十餘篇,一經閲讀,過目不忘。讀《論語》至“賢賢易色’,便再三複誦,説他性愛言,言知素有聰明之質,出自天性。”
李賢處理政事明白公允,朝廷眾臣皆稱道,高宗也對他加以褒揚。李賢又召集一批學者,包括張大安、劉訥言、格希元等人,一同注范曄的《後漢書》,書成之後呈奏給高宗,得到許多賞賜。
此外,李賢尚有著作《列藩正論》、《春宮要錄》、《修身要覽》。他為《後漢書》作的“注”,出現了抨擊母后臨朝,外戚專權的文字。
史載,李賢是在上元二年(675年)六月被立為太子的。儘管當時朝廷內外對李賢評價頗高,但武則天卻對他不太滿意。她屢次下書訓誡兒子,並讓人撰寫了《少陽政範》與《孝子傳》二書供李賢研習忠孝之道。
儀鳳四年(679年)五月的一天夜裏,深得唐高宗、武則天寵信的正諫大夫明崇儼被殺,有傳説是太子派人乾的。不久,武則天就以太子好色、與奴僕趙道生“狎暱”等為由,下詔立案拘捕太子,搜查東宮。
調露二年(680年),武則天派薛元超、裴炎、高智周等人一起去辦理此案,最後果然在東宮馬房裏找到數百具鎧甲,趙道生也在刑訊之下供認受太子指使暗殺了明崇儼。
高宗一向喜愛李賢,想要寬恕他的罪,但武后卻説:
“賢心懷謀逆,應該要大義滅親,不能赦免他的罪行。”
於是將李賢貶為庶人,將他幽禁,在天津橋焚燒搜出的鎧甲,太子洗馬張大安被貶為普州刺史,親信劉訥言流放到振州,連坐者數十人。
武則天早在高宗時期,就取得了與高宗“二聖臨朝”的權利,把高宗當做傀儡而獨攬朝政。然而,自從李賢繼立為太子之後,多次受命監國,深受高宗與朝臣的讚賞。僅僅一兩年的工夫,當朝宰相除了劉仁軌與武則天關係密切之外,其餘的人幾乎都傾向於聽命太子,李賢為自己繼承皇位鋪墊好了道路。
武則天對此當然不會無動於衷,聽之任之。更令她惱火的是,李賢居然召集了一批學者註釋《後漢書》,大有與後黨北門學士們分庭抗禮之勢。及至明崇儼被殺,李賢又喜形於色。
武則天在“取得證據”之後,立即將太子貶為庶人,並放逐到邊遠地區。但礙於高宗的庇護,不敢進一步加害。
高宗去世後僅三個月,武則天利用丘神績這個酷吏除掉了李賢,免除了這個對她威脅很大的政敵。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