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歡樂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史記·高祖本紀》
在司馬遷筆下劉邦是一位仁愛、大度,且不事生產的布衣天子,言外之意是劉邦仁愛,但是不喜歡幹農活,整日無所事事,連他的父親劉太公也不看好劉邦。劉邦當了皇帝以後宴請諸侯,在宴席上劉邦拿起酒杯,起身為太上皇祝壽,他説:“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意思是你以前常説我沒出息,不會賺錢,不能治家產,不如二哥劉仲,現在我的產業多還是二哥的多?
大家可注意了在古代無賴的含義跟現代有所區別,古人指的是不能賺錢,而現代指的是賴皮,不講道理,現代人大多認為劉邦就是地痞無賴,連電視劇也把“流氓皇帝”劉邦塑造得淋漓盡致,殊不知劉邦只是從小不喜歡幹活,喜歡四處遊蕩和結交朋友,那麼遊手好閒、出身平凡的劉邦何以得到能人異士的青睞呢?
劉邦劇照
劉邦善於玩權術
説起劉邦善於玩權術,不得不提到四個人,即韓王信和漢初三大名將英布、韓信、彭越。他們在楚漢爭霸時期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來看看韓王信。
劉邦最初並不是一位玩權術的高手,因為他背後有高人指點,加上劉邦本來悟性就高,便成就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分封了18路諸侯王,把劉邦從關中趕往不毛之地巴蜀,劉、項兩家勢力懸殊,劉邦只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
劉邦來到漢中以後得到一位改變他命運的軍事家韓信,韓信向劉邦進獻“漢中對策”,他提出打敗項羽最好的辦法就是依靠分封,你拿到一塊地就封給功臣,這樣一來就有一批人跟着你賣命。
劉邦雖然讀書不多,悟性極高,只要經人稍微一指點,他便能青出於藍,劉邦採納韓信建議殺回關中以後,他發現分封原六國國君的後裔為王,在當地很有號召力,於是他想起來韓信曾經告訴過他依靠分封可以調動幹部的積極性。
於是劉邦許諾韓王信(韓襄王之孫),只要他把韓地拿下,他將來就是韓王,劉邦無非是給韓王信開了張空頭支票,韓地還在人家項羽手裏呢。
後來韓王信真的拿下了韓地,劉邦兑現自己的承諾封韓王信為韓王,韓王信是劉邦分封的第一位諸侯王。
劉邦這一招很高明,利用分封來拉攏人才。
接下來再談談劉邦怎麼拉攏韓信、彭越、英布。
劉邦彭城之戰全軍覆沒以後,帶着十幾個人逃跑,投靠自己的大舅子呂澤,此時張良進獻“下邑畫策”,他提出要打敗項羽,必須依靠三個人,即韓信、彭越、英布,劉邦聽後隨即派人策反英布,他給出的條件是封英布為淮南王,我們知道英布可是項羽手下第一驍將,劉邦利用分封又得到一位人才。
楚漢爭霸期間劉邦幾乎沒有贏過項羽,到了後期劉邦在固陵又被打得大敗,此時劉邦為了打敗項羽,許諾韓信、彭越,只要把項羽滅了,我就封你們做王,給你們加封。結果劉邦得到了兩位軍事天才。
劉邦通過巧妙地運用分封,收買人心,得到楚漢時期非常傑出的三位名將,劉邦也是依靠他們打敗了項羽。
英布劇照
善於納諫,心胸開闊
楚漢爭霸時,劉邦的善於納諫與項羽的剛愎自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劉邦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他的口頭禪是“為之奈何?”意思是怎麼辦呢?那麼劉邦的心胸到底有多開闊?
秦朝末年,在陳留縣有一位六十幾歲的高齡老人,他才華橫溢,傲氣十足,一直沒有遇到自己的伯樂,這位就是酈食其。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路過陳留縣的起義軍首領多達幾十人,每位都入不了酈食其的法眼,他覺得這些起義軍首領剛愎自用,成不了氣候,直到劉邦西取關中路過陳留縣時,酈食其發現劉邦的軍隊很有軍紀,此時酈食其同鄉的兒子正好是劉邦手下的一名騎士,他通過騎士打聽劉邦的為人,發現劉邦善於納諫,為人豁達,所以他決定投靠劉邦。
當劉邦大軍南下來到武關時,劉邦着急了,急着攻入武關,因為楚懷王説過先入關中者為王,劉邦想做關中王,他等不及了,此時張良拉着他,勸誡不可魯莽行事,只能智取武關,劉邦採納了張良的建議。
劉邦順利入關以後,派人把守函谷關,阻止項羽大軍入內,結果觸怒了項羽,項羽決定用武力解決劉邦,此時劉邦手上不過10萬軍隊,而項羽有40萬,而且項羽軍隊趁着鉅鹿之戰勝利的士氣,劉邦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張良知道項羽準備攻打劉邦以後,便責問劉邦:你怎麼可以派人把守函谷關呢?就你那點兵怎麼可能是項羽的對手。
張良劇照
劉邦聽後對自己魯莽的行動懊悔不已,立即追問張良“為之奈何?”後來劉邦採納了張良的計策收買項羽的叔父項伯,才得以脱險。
劉邦登基稱帝以後,一次御史大夫周昌趁劉邦休息的時候進宮向他彙報工作,卻不巧碰到劉邦抱着戚夫人吃飯,周昌見此情景,撒腿就跑,劉邦連忙追上週昌,並騎在他的脖子上問他自己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答到像商紂王一樣的皇帝,商紂王可是亡國之君,而且在歷史上口碑也不好,劉邦聽後開懷大笑,並沒有處罰周昌。
漢朝建立以後,避免不了論功行賞,劉邦每次在朝堂上討論封賞一事時,大家為了爭功,在朝堂上大呼小叫,鬧得不可開交,有的用劍砍柱子,有的借酒撒瘋,讓劉邦很頭疼,他覺得自己怎麼沒有當皇帝的快樂呢?當年秦始皇在朝堂上咳嗽一聲,大臣們都嚇得跪了一地,自己當了皇帝卻是這個場景。
劉邦晚年在朝堂上談論廢立太子一事,周昌是竭力反對,結結巴巴地説“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劉邦生前安排周昌到趙國做國相,目的為了保護劉如意,劉邦去世後,呂后欲殺劉如意,此時周昌一句話都不敢説,為什麼?因為領導不一樣,劉邦善於納諫,手下人敢説敢言,呂后的手段讓大家畏懼。
用人不疑
跟着劉邦打天下的人除了張良、陳平、蕭何,大多文化程度不高,陳平本來是項羽手下的謀士,後來失去了項羽的信任,投靠了漢營,受到劉邦的器重,引來漢營一些老臣的不滿。
尤其是周勃和灌嬰,他們對劉邦重用半路殺出來的陳平感到不滿,便向劉邦進讒言説陳平“盜嫂受金,反覆無常”。“盜嫂”是指陳平與嫂子之間的一些事,“受金”是指陳平加入劉邦陣營以後有收紅包的現象,“反覆無常”是指陳平三易其主。
劉邦召來陳平問話,陳平回答:我先前追隨魏王,然後投奔項羽,是因為他們不信任我,言不聽計不用,聽説大王善於用人,才來投靠。我裸身做官,一文不名投靠大王,如果不收紅包,他連飯都吃不飽,如果大王覺得我沒有能力,我可以將受賄的錢原封璧還,立馬辭職走人。
劉邦聽後覺得陳平很誠實,對陳平更加信任,不但沒有懲罰陳平,還提拔了他。
陳平畫像
結語
劉邦並非是什麼曠世奇才,但是對於一個帶頭打江山的領導者來説,謨略和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劉邦用人不疑,善於納諫成為他走上成功之路的砝碼,而且作為一個領導者他心胸開闊,這點項羽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項羽手下也不乏謀士,有的因為直言進諫被他烹了,還有的受敵人挑唆,被他棄用了。
最典型的就是范增,項羽中了陳平的離間計,而且是很拙劣的離間計,對范增失去信任,為此范增辭官返鄉,在途中病逝,所以説打天下需要優秀的團隊,光桿司令成不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