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苦讀考試、吟詩,終在70餘歲考中進士,一句詩眾所皆知

大家好,我們的逸仙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宋詩往往會在末尾闡述發議論、追求理趣,像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曹松這首詩也是如此,雖然沒有唐絕句的含蓄雋永,但最後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太過深刻,道出了戰爭的真相,如同洪鐘大呂、醍醐灌頂,警醒着世人。
公元901年,也就是昭宗天覆元年,這一屆的科舉考試,令人尤為矚目,因為在眾多高中的學子當中,有五位白髮蒼蒼的古稀老人,他們分別是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以及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曹松。這種佳話,世所罕聞,因此時人號曰:五老榜。
他一生苦讀考試、吟詩,終在70餘歲考中進士,一句詩眾所皆知
一生苦讀,70餘歲中進士
晚唐,一艘在風浪中搖搖欲墜的輪船。許多有識之士憎惡朝廷的腐朽,但是又擔憂它真的沉沒在波濤之中。曹松便是如此,他出身寒微,生活艱苦,所以他不滿那個世道,但看着和他一樣沉溺在苦難中的黎民百姓,心中又想做點什麼,嘗試是否能讓那艘千瘡百孔的船再多行駛一段路程。
所以他苦苦讀書,想博取一份功名,入朝為官。但是成功和理想不會輕易達到,曹松參加了好幾次考試,都失敗了。不過,他沒有放棄,或許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吧。幸而當時有一位叫做李頻的刺史,愛惜曹松的才華和堅韌,為他提供了生活上的依託。
他一生苦讀考試、吟詩,終在70餘歲考中進士,一句詩眾所皆知
李頻去世後,曹松又回到了窮困潦倒的生活狀態,可是他沒有放棄讀書吟詩。在晚唐坎坷的大道小路上,人們總能看到,一位騎着毛驢的窮秀才,毛驢馱着一個巨大的書筐,秀才衣衫襤褸、面有飢色,眉宇間滿是憂愁和疲憊,可是他手中總是捧着書本在讀。有時候,他會抬頭望着蒼天和前方,吟誦出一首詩,感懷慨嘆。
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弱冠、知命、古稀。曹松一生苦讀考試,終於他考中了進士,唐朝的科舉是有難度,並且因為那時的考卷並不糊名,而晚唐的官員又腐朽貪奢,一些沒有身份低微的貧寒秀才,很難考中。後世的范進因為一個舉人喜極欲狂,曹松70餘歲考中進士也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他一生苦讀考試、吟詩,終在70餘歲考中進士,一句詩眾所皆知
朝廷任命他為校書郎,後任秘書省正字,不過只做了兩年的官,曹松就去世了。他的一生的確坎坷,費盡心思,考中了進士,但時不待人,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又是幸運的,至少在死前,他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朝聞道,夕死可矣。朝實現理想,夕死亦可矣!
一生苦吟,一首詩流傳千古
曹松詩學賈島,好苦吟,善推敲。《唐摭言》道:“松,舒州人也,學賈司倉為詩。”不過曹松的詩沒有賈島詩的奇崛險闢,又少了自然流暢,在他傳世的3卷《曹夢徵詩集》中,只有一首詩流傳,但這首詩中卻有一句非常有名,眾所皆知,詩名《己亥歲二首·其一》: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他一生苦讀考試、吟詩,終在70餘歲考中進士,一句詩眾所皆知
古代冷兵器戰爭時,江南地區向來都是比較安定的,從晉朝南渡、南宋等朝代也能看出。然而晚唐時期,江南地區也沒能倖免,被捲入戰火,由此可見藩鎮割據之亂。不過曹松並沒有從正面描寫戰爭,而是通過一幅“戰圖”給人留下想象的餘地。
他將唐王朝的大面積戰亂,以戰圖的形式傳遞給讀者,猶如圍棋的棋盤,戰爭廝殺至此,各藩鎮節度使只有地盤,而地盤中的百姓卻被視而不見,“戰圖”二字,看似是對戰爭描繪的淡漠,卻透露了那些諸侯軍閥的無情。
他一生苦讀考試、吟詩,終在70餘歲考中進士,一句詩眾所皆知
遙望盛唐時期,打柴割草的樵蘇,都是迫於生計的艱辛之事,很少有人去做,但如今,百姓只要能有打柴割草的日子過,就非常開心了,可即便這麼卑微的願望,也無法實現,其生靈塗炭,可想而知。
戰爭是殘酷的,曹松為生計奔波,在底層謀食,所以他在最後兩句痛心的呼喊:懇求不要再提封侯的事了,一名將領的功成,背後卻是無數生命的消逝。最後一句,用了兩個反差對比,一個是數字“一”與“萬”,一個是“功成”與“骨枯”。
這兩個對照,令人觸目驚心,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勝的背後,是生命的消逝,敗的背後,更是馬革裹屍的悲壯。
他一生苦讀考試、吟詩,終在70餘歲考中進士,一句詩眾所皆知
唐詩的絕句,多追求含蓄雋永、注重言外之意的審美,在末句留下餘韻,如李白“唯見長江天際流”、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西出陽關無故人”,他們不會將情感思考直接説出,而是會塑造一個情景讓讀者自己領會。所曹松這首唐詩,不似唐詩,而似宋詩。
他一生苦讀考試、吟詩,終在70餘歲考中進士,一句詩眾所皆知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4 字。

轉載請註明: 他一生苦讀考試、吟詩,終在70餘歲考中進士,一句詩眾所皆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