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水之秋,無授權禁轉!
眾所周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生活在北方的遊牧民族同生活在中原的農耕民族之間的衝突不斷,也從來沒有哪個王朝能夠徹底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即使一時解決了,也無法長期保持穩定。只是到了清朝,滿洲統治者充分運用政治智慧,一舉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幾千年的北方遊牧民族問題,將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蒙古族全部納入清帝國的統治下,而且保持了二百多年的穩定狀態。那麼,清朝統治者到底有何智慧,用何方法實現了這個極為艱難的目標呢?有人説是靠聯姻,有人説是靠推廣喇嘛教,還有人説是靠盟旗制度,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下面,筆者就要從一場鮮為人知的叛亂談起,説説清朝統治者控制蒙古的智慧和手段。
(清代疆域圖。蒙古三大部全部都被納入了清帝國的版圖內)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乾綱獨斷,決定抓住準噶爾內亂的機會,出兵西域,徹底消滅清朝的宿敵準噶爾。為了不耽誤稍縱即逝的戰機,乾隆帝決定跳過漫長的後勤準備時間,命清軍採取就地搶掠的方式進行補給。同時,又命令鄰近準噶爾的喀爾喀蒙古各部就近提供馬匹、牲畜給清軍,還要抽出士兵跟隨清軍一起西征。清軍的快速進軍,果然起到了奇效,準噶爾統治者達瓦齊很快兵敗被擒,清軍順利實現了滅亡準噶爾的戰略目標。
然而,曾引清軍西征的原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因對清朝不冊封他統治準噶爾不滿,遂在前往熱河覲見乾隆帝的途中逃走,回到準噶爾故地,豎起叛旗,於是西域地區烽煙再起。此時清軍主力早已東歸,留下的兵力很少,一時之間可謂是手忙腳亂,焦頭爛額。乾隆帝聞訊大怒,他不但痛恨反叛的阿睦爾撒納,還遷怒於與負責護送阿睦爾撒納來熱河的札薩克和碩親王額琳沁多爾濟。這位蒙古親王不但是乾隆皇帝的女婿,也是地位極其尊貴的喀爾喀大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二世的兄弟。但乾隆帝一概不管這些,認定額琳沁多爾濟私通阿睦爾撒納,將其故意放走,實屬罪大惡極,賜令自盡。消息傳出,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親自向乾隆帝求情,然而沒有任何作用,額琳沁多爾濟最終被迫自盡。讓乾隆帝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位女婿的死,竟然在整個喀爾喀蒙古引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叛亂!
(發動叛亂的阿睦爾撒納,直接造成了額琳沁多爾濟被處死)
其實,喀爾喀蒙古的叛亂是早有徵兆的。由於清軍進軍西域的時候,一再就近徵集喀爾喀蒙古各部的馬匹、牲畜,還要求喀爾喀各部出兵,自備武器裝備,協助清軍作戰,本來就經濟薄弱的喀爾喀各部經不起這樣大規模的榨取,很快就陷入了經濟困難之中。再加上蒙古高原爆發了雪災,又開始流行天花,內外交困的喀爾喀蒙古人對清廷的不滿達到了頂點,整個喀爾喀地區就像一個火藥桶一樣,乾隆帝不顧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求情,悍然處死地位尊貴的喀爾喀親王額琳沁多爾濟的行為,終於為這個火藥桶落下了引發爆炸的火星!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春,札薩克圖汗所屬託輝特部首領青滾雜卜首先舉起了叛旗,一下切斷了正在西域作戰的清軍的後路,消息斷絕,糧草無繼,軍心惶惶,只得緊急退往喀爾喀地區,去對付青滾雜卜叛軍。更可怕的是,青滾雜卜的叛亂徹底引發了喀爾喀蒙古人對清廷的不滿情緒,在青滾雜卜發動叛亂之後,有23個喀爾喀王公聚集在克魯倫河畔,共同商議舉兵反清的事宜。他們召集了15000人的兵馬,準備加入青滾雜卜叛軍,並決定脱離清廷統治,以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國主,獨立建國。可以想象,假如整個喀爾喀地區都舉起叛旗,則清軍不但將完全失去對西域和漠北地區的控制,而且漠南蒙古各部也必受影響,很可能會有王公加入叛亂。而如果整個蒙古都反了,清王朝的統治必將根基動搖!在這歷史的轉折關頭,乾隆帝的應對之策就顯得至關緊要了。
(喀爾喀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領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二世)
乾隆帝畢竟是個富有政治智慧的君主,他很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意識到了自己之前的政策失誤。他首先對喀爾喀各王公表態,表示自己對喀爾喀人因為西征之戰蒙受的經濟上的困難並不知情,現在已經知道了,一定設法補救,給予喀爾喀人以必要的賑濟和幫助,希望喀爾喀各王公保持冷靜,不要參與叛亂。其次,他又通過自己的私人關係,請漠南蒙古的藏傳佛教領袖章嘉活佛三世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聯絡,對其進行撫慰和勸誡。章嘉活佛不但在宗教地位上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相當,而且二人的私交也很好。他的出面,讓憤怒中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感受到了乾隆帝的誠意,於是逐漸冷靜下來。而他的態度的轉變,又直接影響了喀爾喀各王公們的態度。面對乾隆帝誠懇的勸誡以及“不咎既往”的明確表態,喀爾喀各王公終於沒有加入青滾雜卜叛軍。失去了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和喀爾喀各王公支持的青滾雜卜叛軍,很快被清軍打敗,青滾雜卜被擒後送北京處死。一場本來極其危險的叛亂終於就此被乾隆帝平定下去。隨後,乾隆帝即設立了庫倫辦事大臣,加強了對喀爾喀各部的管轄。
(漠南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領袖章嘉活佛三世,他對平定青滾雜卜叛亂起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從這場叛亂中乾隆帝的應對措施我們可以發現,乾隆帝採取的是比較高明的政治手段。一方面,堅決打擊已經叛亂的王公,一方面,對有可能參加叛亂但尚未真正參加叛亂的王公竭力進行拉攏,化解矛盾、紓解怨氣,團結大部分,孤立一小撮。尤其是,乾隆帝能迅速認識到自己政策的失誤,立刻改弦更張,緊緊抓住了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這個關鍵人物,利用他去影響喀爾喀各王公。而清廷多年來厚待藏傳佛教領袖的政策也在此時起到了關鍵作用,終於將一場原本可能危及清朝統治的大叛亂消弭了下去。
管中窺豹,這大概也就是清朝能夠長期穩定控制蒙古的原因所在了。參考文獻:《清實錄》、《嘯亭雜錄》、《外貝加爾的哥薩克史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