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打天下和治天下相比,打天下是容易的,治理天下、管理天下是不容易的。
在自己年老力衰的時候,要選擇誰來成為新的皇帝,使國家不會衰敗,是每個皇帝都要細細思考的問題。
就拿康熙來説吧。康熙的一生,為大清國是費勁了心思,做了很多的努力:平定三藩、收復台灣、抗擊沙俄……這些都是康熙引以為傲的功績。
但是,在他晚年的時候,為了要選誰作為後繼之君的事情也是思考了很久,忙碌了很久。
也正是因為康熙晚年時忙於繼承人的事情,沒有精力去解決吏治腐敗問題,才使得在康熙晚年的時候大小官員的腐敗現象頻發。
相比於康熙,雍正呢?雍正在自己的幾個兒子中間,為什麼要選擇十三歲的弘曆作為未來的皇帝,而不是比弘曆大六歲的弘時呢?
經歷奪嫡之爭的雍正,早早的立了皇儲
我們知道,康熙是8歲就當了皇帝,14歲的時候開始親政,他的執政時間達到了60年。這麼長的執政時間,放眼整個大清朝,也只有他的孫子乾隆能和他相比。
前面我們已經説過,任何一個皇帝,都要面臨一個很苦惱但又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要選誰來做為自己的後繼之君。
康熙雖然早早的立了二阿哥胤礽為太子,也苦心培育了他很多年,但胤礽就是不成器。縱使經過了康熙多年的培養,胤礽也是沒有成才。
正因為胤礽當太子當得很不好,使得康熙的其他幾個兒子紛紛盯上了太子之位。九子奪嫡的大事件,就這麼開始了。
誰能夠成為太子,就能夠成為未來的皇上。因此,在這場奪嫡之爭中,各個阿哥之間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這也使得九子奪嫡的競爭程度十分激烈。
康熙在思考如何選擇後繼之君的過程中看到了他們之間的競爭,他雖然非常苦惱但也無可奈何。
因此,在九子奪嫡中勝利的雍正,是不願意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們也會經歷向他一樣的奪嫡大戰,所以他早早的立下了皇儲,想要避免奪嫡之爭的再次上演。
皇儲為什麼不是弘時而是弘曆?
好,既然選皇儲了,為什麼雍正不是選擇年紀比較大的弘時,而是選擇當時只有13歲的弘曆呢?
可能有人會説嫡長子問題。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的原則,弘時和弘曆都不是嫡長子,皇位應該和他們都沒有關係。如果按長幼有序的説法,兩人相比之下,也應該是年紀比較大的弘時繼位的。
但其實在清朝,是沒有所謂的嫡長子繼承的。仔細回想一下,無論是順治,還是康熙、雍正,都不是嫡長子。因此,是不是嫡長子,在雍正看來不是問題。
雍正選擇弘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因為能夠給雍正選擇的人不是很多,第二個是因為弘曆確實很優秀。
相比於康熙有那麼多的兒子,雍正的兒子的數量是比較少的。雍正的一生雖然前前後後有十個兒子,但夭折了好幾個。在雍正選太子的時候,給雍正選擇的只有三個人:老三弘時、老四弘曆、老五弘晝。
這三個人中,首先出局的是弘晝。弘晝給人的印象就是玩世不恭、瘋瘋癲癲,在《雍正王朝》裏面更是有假裝死人來玩的經歷。這樣的兒子肯定是沒辦法當皇帝的。然後就是弘時和弘曆的比拼了。
老實説,弘時最初的好牌還是不少的,但他和雍正的死敵八爺黨走得很近,這讓雍正很是不滿。
另外,弘時沒弘曆聰明。在康熙晚年的時候,康熙就見到了童年時的弘曆,他很喜歡這位聰明伶俐的孫子,還把弘曆帶在了身邊親子教導。
康熙有那麼多的孫子,能夠得到康熙青睞的人不多,而弘曆就是其中一個。所以,弘曆的聰明是受到康熙肯定和認可的。在和弘時競爭的時候,他的聰明才智壓過了弘時。
正因為如此,雍正選擇了年紀較小的弘曆為太子。縱觀弘曆之後的表現,也證明了雍正沒有看錯人。弘曆將大清帶向了鼎盛時期,成就了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