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受訪青少年從不鍛鍊身體”的警示

“10%受訪青少年從不鍛鍊身體”的警示

熊丙奇

一段時間以來,青少年的睡眠、鍛鍊、心理健康等問題備受矚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聯合發佈《中國青少年健康行為研究報告》顯示,在身體鍛鍊方面,受訪青少年平均每週參加超過1小時體育鍛煉的天數為2.5天,平均每月進行較劇烈運動的天數為2.8天;有10%左右的受訪青少年從不鍛鍊身體,上網、做作業等久坐時間較長,這部分青少年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可能性較大。

按照教育部對學生上體育課、參加體育鍛煉的要求——每天上一節體育課,參加一小時體育鍛煉,上述調查反映的情況讓人十分擔憂。這表明,有的學校並沒有堅持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保障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與此同時,還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缺乏運動興趣、習慣,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

為什麼本應該受學生歡迎的體育課反而不受待見?一定程度上説,這和學校上體育課的方式有關。不少學校上體育課,主要就是組織學生根據體質測試項目訓練跑跳。這讓一部分學生覺得枯燥,於是產生反感情緒。

為促進學校、學生重視體育,中國各地已經把體育納入中考,並提高體育在中考的權重、分值。但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地方出現“應試體育”傾向:有的學校上體育課就圍繞中考體育測試項目進行教學,有的家長平時不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習慣培養,而是在初三中考體育時給孩子報培訓班,進行突擊訓練。

這顯然不利於青少年的運動興趣、習慣培養,而沒有運動興趣、習慣,就可能出現孩子較少或從不鍛鍊身體的後果。這顯然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要解決這一問題,還得從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入手。

把體育納入中考的目的,不在於考試成績高低,而是希望學校、家長能夠重視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與興趣。這也是改革對體育的教育評價制度並創新體育教學方式的初衷。對學生的體育評價,不能只重視終結性考試評價,以體育統一測試評價學生,而要強調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上體育課、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

學校開展體育教學,也不能一上體育課,就訓練跑跳。要創新體育教學,通過組建若干個運動隊、俱樂部,讓學生自主選擇參加一個或多個運動隊、俱樂部。要通過在運動隊、俱樂部參加訓練、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並培養體育運動技能。如喜歡乒乓球的參加乒乓球俱樂部,成為乒乓球俱樂部的隊員;喜歡網球的參加網球運動隊,在網球隊中進行訓練、比賽。

這種運動隊、俱樂部方式,對學校體育師資、場地、器材的要求無疑比組織學生跑跳的要求高得多。要上好體育課,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與技能,學校就必須加大對體育的投入,加強體育師資配備,包括聘請退役運動員擔任學校運動隊的專兼職教練,帶隊進行訓練。

家長也要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職責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父母(監護人)要花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進行户外運動,培養孩子的興趣。尤其是假期,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規劃假期生活,尤其要把體育鍛煉融入假期生活,讓孩子充分利用假期時光,養成體育鍛煉習慣,保持身體健康的同時享受運動的樂趣。要讓孩子運動起來,讓他們的生活充滿生機和活力。

漫畫/陳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3 字。

轉載請註明: “10%受訪青少年從不鍛鍊身體”的警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