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校園|嘉定:提質增效,為教師賦能

申時校園|嘉定:提質增效,為教師賦能

圖説:新城實驗小學“紙上魔法社”特別吸引孩子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每月一天“學術假”、每學期10小時“休息券”,在花園裏開展多學科、跨學科的教學教研活動。在嘉定的“申時校園”,學校想方設法,多措並舉為教師賦能。教育的温度,温暖學生,也温暖了每一位辛勤付出的老師。

嘉定區新城實驗小學 把愛好變成能力,給成長“做加法”

顧純禕老師是嘉定區新城實驗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師。她對摺紙尤其喜愛,她開發的“紙上魔法社”深受小朋友喜愛,在週三“快樂活動日”,她的課一直是學生心中的“爆款”。

“雙減”後,她要參與第二時間段(16:30-17:30)的課後服務,顯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是,每天站在三尺講台上的她卻總是元氣滿滿。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新城實驗小學從關愛教師身心出發,三招賦能教師,確保課後服務的教師隊伍穩定,社團體系穩固。

學校對所有參與課後服務的教師員工實施每月1天學術假工作制。在學校沒有重大活動並提前安排好課務的前提下,教師每月可自由選擇一個全天,處理個人事務或為身心充電。顧老師的小小心願就是開設“紙上魔法社”使小朋友的課後服務更加豐富多彩。因此在學術假裏,顧老師潛心磨練平時從美術組老師那裏學來的新技能,不斷為自己充電。

對參與第二時間段(16:30-17:30)和第三時間段(17:30-18:00)服務的教師,學校實施每學期10小時休息券工作制。教師可以採用分散或部分集中的方式靈活使用。看似每次不長的一兩個小時,卻足夠顧老師在工作日,去文具店或者書店悉心選購摺紙材料,效率比下班後或者雙休日高多了。

為了減少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學校另給每個班級配備了一名班級助理和一名有經驗的學科導師,共同協助班級管理和特殊學生輔導。

同濟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學科到位了,才是真正的育人

同濟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深度依託同濟大學母體資源,聚焦學生素養培育,踐行“同濟精神”,貫徹執行“雙減”工作,以提升教育質量為中心,以建設一支同舟共濟的優秀教師隊伍為基礎,完善優化學校課程體系。聚焦“教師賦能”,實踐“五項管理”後的提質增效。

申時校園|嘉定:提質增效,為教師賦能

圖説:同濟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學生測量池塘的蓄水量

在同濟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和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校園裏有一塊“一米菜園”、有一處“生境花園”,“生境花園”既是同學們課間休憩放鬆的好去處,更是老師們提升育德能力的實驗場。

在那裏,教師共同開設《行走的自然課堂》,生物老師帶領同學研究動植物多樣性,美術老師帶領同學用畫筆美化種植箱,音樂老師開花園音樂會,勞技老師開展草木染課程,數學老師帶領同學測量池塘的蓄水量,班主任老師在那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友善教育和勞動教育的班會課。

學校參與同濟大學教改課題《基於大中小學貫通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研究》和“十大學院”貫通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建構跨學科課程框架。團隊教師逐步明確了跨學科案例實施方向,解決了實施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形成多維遞進的跨學科課程體系。教師團隊獲得嘉定區首屆教學成果評比特等獎,也給安亭學區創造力實踐項目校以參考與借鑑,共同提升育德能力。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4 字。

轉載請註明: 申時校園|嘉定:提質增效,為教師賦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