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説張靈甫戰死沙場,當即下令槍決李天霞
張靈甫率領國民黨王牌軍隊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之後,蔣介石聽説後十分惱火,大罵娘希匹。
要知道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王牌中的王牌,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師的番號,但是加上整編二字效果就不一樣了,在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的一個整編師就是之前的一個軍,整編第74師的前身是74軍。
並且只有配備美式裝備,按照美軍編制進行改編的軍才能夠稱得上是整編師,以整編第74師來説,是抗戰時期被美國軍事觀察員認定為國軍中最能打的一支軍隊,位列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擁有3.2萬人的精鋭。
然而整編74師卻是第一個被全殲的王牌,你讓老蔣怎麼能不惱火?
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採取全面進攻的作戰計劃,全面進攻計劃落空後,蔣介石退而求其次,在1947年3月開始對山東和陝北地區實施重點進攻方案,胡宗南重點進攻陝北,顧祝同重點進攻山東。
當時顧祝同調集24個整編師,編成3個機動兵團,採取由南向北碾壓推進的策略,企圖將山東境內的解放軍全部肅清。
在24個整編師中,第一兵團的8個整編師是重頭戲,是顧祝同兵團中最精鋭的部分,由湯恩伯擔任指揮,其中李天霞的整編83師,張靈甫的整編74師,黃百韜的整編25師形成一個進攻梯隊。
孟良崮戰役之前,華野本來準備對桂系第7軍和48師進行下手,柿子要挑軟的捏,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
但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華野九縱受到國民黨整編第74師的進攻,粟裕從而判斷出,整編第74師已經處於相當靠前的位置,因此決定改變作戰計劃,對過於突出的整編第74師進行圍殲。
在粟裕的指揮下,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中將師長張靈甫戰死沙場,蔣介石得到消息後,大發雷霆,當即下令\"湯恩伯撤職查辦,李天霞就地槍決\"。
除了對湯恩伯、李天霞的處理外,負責此戰的陳誠被停職查看,整編第25師的黃百韜被撤職留任。
跟孟良崮戰役有關的人,大多數都遭受了停職或者撤職這樣的處罰,為何到了李天霞這裏就變成了就地槍決呢?
2009年李幼斌主演的電視劇《紅日》就講述瞭解放軍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的事蹟,將孟良崮戰役失敗的原因歸咎到李天霞拒不救援,從而導致整編第74師全軍覆沒。
很多同學給出的理由是,李天霞與張靈甫不和,李天霞為了保存實力,於是對張靈甫見死不救。
在外界看來,李天霞與張靈甫的恩怨,最早可以追溯到74軍軍長一職的競爭,因為李天霞與張靈甫競爭第74軍軍長(整編之前)時落敗,所以對張靈甫心懷嫉妒。
74軍在抗戰時期的靈魂人物是王耀武,抗戰結束后王耀武高升,由誰來擔任軍長讓王耀武犯了愁,當時最有競爭力的兩個人一個是李天霞,另一個是張靈甫。
很多同學認為任命張靈甫是理所當然,李天霞並不具備競爭的能力,事實上,無論從哪方面來説,李天霞都更有機會繼任74軍軍長一職。
李天霞是王耀武在黃埔三期生的同窗,而張靈甫是黃埔四期的學員,在抗戰中,李天霞始終壓張靈甫一級到半級。
1937年淞滬會戰之前,51師和58師合併為七十四軍,王耀武任51師師長,李天霞任副師長兼153旅旅長,而張靈甫只是李天霞手下305團團長。
就抗戰中立下的戰功來説,李天霞應該也比張靈甫更多,只不過由於張靈甫在抗戰快要結束的時候成功擔任第74軍軍長,所以將很多抗戰時的功勞都安到了張靈甫的身上。
王耀武在高升之時,之所以最後選擇張靈甫擔任繼承人,而沒有選擇李天霞,主要原因是抗戰結束后王耀武擔任第二綏靖區司令,掌管山東軍政,手裏沒有點硬東西真的撐不住場面,相比於李天霞來説,張靈甫更聽話。
所以按照國民黨論資排輩,李天霞板上釘釘的74軍軍長位置被張靈甫搶了去,説李天霞不討厭善於鑽研的張靈甫是睜眼説瞎話。
但是要知道,王耀武對李天霞也算夠意思,並不是把第74軍交給張靈甫就不管李天霞了,而是將李天霞調任第100軍擔任軍長。
雖然第100軍明顯不如第74軍能打,但也不是窩囊廢部隊,抗戰時期曾經參加遠征軍到緬甸作戰,能夠參加遠征軍的都是老蔣的嫡系,在整編的時候,第100軍也整編為第83師,半美式裝備。
應該説,李天霞和張靈甫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而且在級別上,李天霞始終比張靈甫要高那麼一丟丟。
比如在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與李天霞身處一個進攻梯隊中,儘管張靈甫部比李天霞部裝備更先進,但是在戰場上卻受李天霞的節制,為了擺脱李天霞的節制,張靈甫主動跟湯恩伯發電,要求調歸黃百韜轄管。
黃百韜是典型的沒有靠山,沒有派系的將領,其率領的整編第25師也大多是雜牌軍,張靈甫要求黃百韜轄管,其實就是看中這一點,難道雜牌軍也想管王牌軍?
在脱離李天霞的轄管後,黃百韜又無法壓制張靈甫,致使張靈甫求戰心切,認為解放軍根本不堪一擊,以整編第74師的軍事實力,尋找解放軍主力然後全殲就完事了。
應該説,張靈甫當一個戰術單位的指揮官,執行上級的作戰計劃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讓其指揮一個軍,顯然是有點不夠格,率軍孤軍深入,最終陷入解放軍的包圍圈。
張靈甫在被包圍初期,竟然全然不知,還打算按照原來作戰計劃繼續冒進,結果發現被切斷與整編第25師、第83師的聯繫,圍困孟良崮時,才意識到有被全殲的風險。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靈甫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究竟處於何種境地,也就是説張靈甫既不瞭解自己所部的整編第74師的實力,也不了自己與友軍整編第25師、第83師的情況,更不瞭解包圍他的解放軍究竟是何方神聖。
在張靈甫被包圍在孟良崮時,看到側翼出現運動中的大股部隊,還以為是友軍第25師向他們靠攏。當時的張靈甫還以為憑藉整編74師的戰鬥力,根本就不是華野能啃得動的“硬骨頭”,一旦華野主力被其吸引,四周的友軍就可以完成對華野主力的反包圍,從而創造一個“中心開花”戰術。
受張靈甫的情報誤判,蔣介石也認為“74師靈甫部堅守陣地、吸引解放軍主力,再調10個師之兵力增援74師,以圖裏應外合,中心開花,夾擊解放軍,決戰一場,殲陳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舉改變華東戰局。”
有人評價蔣介石最多能帶一個師的兵力,這一點倒是和張靈甫有共同之處,顧祝同曾經諷刺蔣介石只配指揮一個營的步槍。
雖然最後蔣介石把戰敗的責任推到救援不利的李天霞身上,那麼,李天霞到底有沒有救援呢?
其實,是有一定增援的,張靈甫陷入重圍之時,湯恩伯就命令李天霞派一個加強團策應孟良崮方向,整編第83師所部第19旅57團與張靈甫距離最近,一直隨張靈甫在孟良崮作戰,也是孟良崮戰役中對張靈甫助力最大的一部,最後一塊全軍覆沒。
如果看過李天霞的履歷就會發現,李天霞從抗戰初期就在74軍任職,一直到抗戰結束才離職,應該説,整編第74師的全體官兵,大多數都曾是李天霞的部下,即使李天霞看不上張靈甫,也未必能捨得他之前的舊部下,能救的情況下不可能不救。
沒有增援到位的是距離孟良崮位置較遠的整編第83師的主力,等到張靈甫求援的時候,整編第83師想要救援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5月13日晚,也就是整編第74師被包圍的時候,華野就已經針對可能救援的整編第83師展開阻擊,由華野第8縱主力攻佔桃花山、鼻子山等要點,切斷整編第83師與整編第74師之間的聯繫。
華野一個縱隊的人數在三萬人左右,在已經構築了陣地的情況下,整編第83師要在短時間內衝破華野八縱的陣地,那是相當困難的,估計李天霞也知道,相對於攻堅來説,解放軍更擅長打援。
華野的真正意圖到底是全殲整編第74師,還是打援整編第25師和整編第83師,也是讓人難以琢磨。
綜合來看,即使李天霞的整編83師全力以赴也未必能夠突破華野的打援軍隊,最後張靈甫部被全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究其根本,張靈甫之敗還是敗在冒敵輕進,沒有參加過大兵團作戰,天真的以為打仗就是憑藉先進的武器。
事實證明,儘管蔣介石當時義正辭嚴的要槍斃李天霞,但是老蔣在1947年5月29日下令把李天霞押送到徐州進行審判,三天之後,就授予李天霞三等雲麾勳章。這個勳章也算是李天霞的免死金牌,沒過多久,李天霞就擔任第一綏靖區副司令。
李天霞的倒台是因為在1949年9月福建平潭失守後,蔣介石以\"擅自撤退有虧職守\"罪名判處他有期徒刑十二年,李天霞從此一蹶不振,被迫結束軍旅生涯。
而對於張靈甫,老蔣嘴上説着表揚,實際上他的遺孀和孩子連撫卹金都沒有拿到。
可見,對於張靈甫把最精鋭的整編第74師搞得全軍覆沒,老蔣那是頗有微詞,曾説“以我絕對優勢之革命武力,竟為劣勢烏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損失,能不令人哀痛!”
整編第74師被全殲,遠不止於一個王牌軍的覆滅那樣簡單,該戰役標誌着國民黨軍隊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戰略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