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攻滅東突厥:太上皇李淵彈琵琶,唐太宗跳舞慶祝勝利!
文/晚風暮雨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二月,一份捷報送到長安,唐太宗覽畢大喜,召集宗室、勳貴、大臣飲宴慶祝,宴會上,久不露面的太上皇李淵親自彈起琵琶,唐太宗起舞助興,君臣其樂融融,共同慶祝唐軍取得的巨大勝利。
什麼勝仗能讓唐朝君臣如此興奮呢?原來唐朝的宿敵東突厥被消滅了,而創造這一輝煌戰績的正是唐朝名將李靖。
李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人,生於官宦出之家,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父親李詮官至趙郡太守,他的舅舅是隋朝四大名將之一的韓擒虎。
李靖最初在隋朝任職,曾向朝廷舉報太原留守李淵企圖謀反,後來被起兵之後的李淵俘虜,被處死前,李靖疾呼:“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
一旁的李世民見李靖儀表堂堂、談吐不凡,就向李淵求情,李靖被釋放,隨後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衞。
李世民東征王世充時,李靖被李淵調走,去平定割據江南的蕭銑,李靖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消滅了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蕭銑,隨後,協助李孝恭,平定輔公柘的叛亂。
江南平定之後,北方硝煙又起!強大的遊牧民族突厥,屢次興兵犯境!
突厥是唐朝的宿敵,當年李淵起兵反隋時,大本營晉陽遭到突厥襲擊,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李淵不得不向突厥稱臣。
李淵派心腹劉文靜前往突厥,向始畢可汗許諾,將來攻下隋朝首都大興城之後,“人眾土地人 唐公,財帛金寶入突厥”, 始畢可汗大喜,不僅贈送給李淵千匹好馬,而且派遣了2000騎兵配合李淵作戰。
史書記載:“(突厥)又更強盛……大唐起義太原,劉文靜聘其國,引以為援。”
唐朝建立後,始畢可汗的胃口越來越大,不斷找藉口向唐朝索要財物,史書上稱:“始畢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長安,頗多 橫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優容之。”
儘管李淵每次都想辦法滿足突厥的要求,但突厥還是時常興兵越境劫掠,迫於中原軍閥割據混戰不休的形勢,李淵選擇了隱忍。
唐朝削平割據羣雄,完成統一之後,突厥利用唐朝國力尚未強大之機,屢次南下犯境,突厥頡 利可汗甚至親率15萬大軍進攻幷州,擄走百姓5000餘人,不久之後,又率騎兵10萬進犯朔州 和太原。
武德七年(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後不久,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這一年,頡利可汗又親自率20萬大軍直逼唐朝首都長安城外的渭水之北,距長安僅40裏,京師震動。
唐太宗設疑兵之計,親率房玄齡等6人來到渭水河邊,向突厥表示臣服並與之結盟,頡利心滿意足,領兵退走,這就是歷史上的“渭水之盟”,唐朝君臣將此視為奇恥大辱。
唐太宗任用賢能,虛心納諫,修養聲息,發展經濟,增強實力,到了貞觀三年,唐朝國力大幅提升,有了與突厥一爭高下的實力,唐太宗決定不再隱忍,決心改寫大唐向突厥 “稱臣納貢 ”的屈辱歷史,命李靖為行軍總管,率領五路唐軍北伐。
貞觀四年二月,李靖親率3000精鋭騎兵,孤軍深入頡利可汗大營附近,發動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突厥大敗,被擊潰,頡利可汗只帶領幾個人逃走。
頡利可汗派人求和,表示願意歸順唐朝,唐太宗指示李靖與突厥議和,但李靖認為,突厥議和是緩兵之計,今天不將他消滅,日後還會成為大唐的威脅。
李靖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不執行唐太宗的命令,率領10000精騎,直搗頡利可汗藏身之所,活捉頡利可汗,並且俘虜和15萬突厥部眾和數十萬頭牲畜,東突厥從此滅亡。
西突厥擔心遭到唐朝打擊,大舉西遷,走到了歐亞兩大洲交接處,即今天的土耳其一帶,據説,土耳其人中有一部分就是突厥人後裔。
捷報送到長安,唐太宗喜出望外,感慨地説:“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者李靖動師,無往不捷,單于俯首,盡雪前恥!”
對李靖抗命之事,唐太宗沒有追究,他説:“李陵以步卒五千絕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書竹帛。靖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太上皇李淵也高興地説:“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託付得人,復何憂哉!”
東突厥滅亡後,北方廣大區域被納入唐朝版圖,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紛紛向唐朝稱臣,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李靖病逝後,唐太宗給予他高度評價:“尚書僕射代國公靖,器識恢宏,風度衝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
李靖一生戰功顯赫,在唐朝逐漸被神化,後來還成了《西遊記》等多部小説中的神仙“托塔天王“。
參考資料:《新唐書·李靖傳》、《舊唐書·李靖傳》、《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