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布衣如是説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盧綸的作品《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詩的第三首,敍述的是飛將軍李廣,出鎮右北平郡射虎的故事。《史記》中也有記載,稱“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1.河東有神箭,巡檢叫何灌
北宋時代,也有位跟李廣一樣,力氣很大能將箭矢射入石頭的神箭手。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個人一連幾箭都射入山岩之中,射技精湛讓飛將軍都相形失色,這個人便是北宋將軍何灌。
小李廣花榮
何灌,字仲源,生於首善之區開封祥符。此人精通武藝,弓刀石馬步箭樣樣精通,武選登第,在河東路擔任從事。河東經略使韓縝,知道何灌文武全能,並非久居人下的庸才,便勉勵他説:“君奇士也,日後一定會坐到我這個位置!”
之後,何灌擔任府州(陝西省府谷縣府谷鎮)、火山軍(現山西河曲縣)巡檢使,負責守禦北宋西北邊境。當時,遼國經常有人越過邊界來打水,何灌聽聞此事,親自向遼國人説明情況,並再次明確邊境線劃分。
生活在兩國邊境的遼國人,非常生氣,小股部落兵開始入侵宋境。因為澶淵之盟的關係,宋遼兩國百餘年沒有大規模戰事出現,偶有小規模邊界衝突。何灌聽聞遼兵犯境,判斷只是一兩個部落所為,並非遼國大軍傾巢而出。為避免事態升級,何灌沒有選擇跟入侵之敵開兵見仗,而是來到被遼兵佔領的山崖前,連射數箭。
神箭手
雖有俗語“強弩之末,難穿魯縞”的説法,但何灌遠距離射出的箭,不僅射中山崖石壁,而且有的箭矢牢牢地插在山石之中,這讓遼國兵將驚愕不已,以為何灌是難以戰勝的神人,便悄悄地撤軍。
當時何灌官職不高,遼國人不知何灌全名,只知道北宋邊境有位箭無虛發且力大無窮,能將箭矢射入山石中的何巡檢。契丹人向來敬重英雄勇士,何巡檢之名,傳遍遼國山川營寨。
三十年後,何灌已經擔任負責接待外國和其他民族進奉禮物等相關事宜的引進使。遇到出使北宋的遼國蕭太師,二人談及宋遼邊事。蕭太師回憶説,當年有位何巡檢神射無敵。何灌回答道,我就是那位何巡檢。身為粉絲的蕭太師驚恐萬分,站起來向愛豆何灌倒身下拜,這是後話。
2.伐遼平西夏,南征破方臘
何灌擔任巡檢之後,因軍功升任河東將,當時宋遼交好,但跟西夏交兵不斷。時逢西夏入寇,何灌剛好遭遇西夏重騎兵部隊—鐵鷂子。西夏人身着冷鍛技術打造的瘊子甲,防護性非常好,但何灌一箭便能貫穿敵軍胸背重甲,箭矢穿出後還能射中後面的敵人,一箭雙殺。西夏鐵騎沒見過這樣的對手,被何灌嚇得抱頭鼠竄。
宋徽宗親信,樞密院一把手——知樞密院事張康國,向宋徽宗推薦何灌。宋徽宗召見何灌,向其詢問西北形勢,何灌對邊事瞭如指掌,用笏板在御塌上畫地圖,用衣服上的花紋當作北宋和西夏的態勢,不懂軍事的宋徽宗,也能清楚理解何灌的講解。
神箭手
之後,何灌歷任提點河東刑獄、西上閣門使兼任威州刺史、滄州知州,因為治理城鄣有功,擔任引進使。何灌在擔任岷州知州的時候,向朝廷上表進言,要求修繕水渠,半年後良田因此再也沒有遭受旱災。
當地百姓也深感何灌恩德,願意接受招募,擔任弓箭手,何灌募士七千四百人,是西北幾路(路是北宋的行政區劃,相當於明清的省)最成功的。補充一句:北宋的弓箭手並非兵種,而是西北地區特有,防備西夏入侵的民間武裝力量鄉兵,也需要自備武器,平日耕墾備戰,戰時還能上陣禦敵或是防守堡壘,還節省軍費。
繼續黑童貫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童貫強迫熙河經略使劉法出兵西夏,結果劉法在珠固峽中伏身亡。西北軍事重地震武軍(現青海門源縣境克圖口)被西夏大軍包圍,劉仲武繼任熙河經略使之職。劉仲武(南宋抗金名將劉錡之父)命何灌率兵救援,何灌看到敵軍勢大,沒有貿然行動,而是虛張聲勢嚇退西夏大軍。
弓箭手
劉仲武上表朝廷,説何灌貽誤戰機,何灌被貶為淮西鈐轄。之後,童貫征討方臘,何灌作為西軍將領也參與其中,在台州斷頭山生擒了方臘部將、明教頭領呂師囊。何灌因此戰功,升任同州觀察使、浙東都鈐轄。
童貫北上伐遼時,何灌也參與其中,擔任寧武軍承宣使、燕山路副都總管。童貫任命遼國降將郭藥師專統常勝軍,何灌勸諫童貫,一定要專門指派一位漢軍將領,監視郭藥師,童貫不聽其言。結果金兵南下時,郭藥師率部脅迫燕山府眾多官僚,不戰而降。
3.英雄成狗熊,成敗轉頭空
東路金兵在二太子完顏宗望(斡離不)的率領下,由剛佔領的北宋燕山府(燕京)南下,在熟悉北宋事務的郭藥師引導下,南下攻宋。此時的何灌已是侍衞親軍步軍都虞侯,宰相白時中命何灌統兵北上迎敵,但何灌在燕京接觸過金兵,深知金兵戰鬥力強,北宋軍隊不是對手,便要求留在東京汴梁,但被拒絕。
古代騎兵
朝廷任命何灌為武泰軍節度使、河東河北制置副使,強迫其北上迎敵。萬般無奈之下,何灌只能率兩萬兵馬北上,但是京中禁軍都交給宦官梁方平守備黎陽,何灌只能招募百姓從軍,濫竽充數拼湊兩萬人馬。
結果金兵南下,宋徽宗匆忙將皇位禪讓給兒子宋欽宗,而金兵在叛將郭藥師的帶領下,迅速佔領河北各要地。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一,此時宦官、威武軍節度使梁方平率領七千兵馬逃到黃河北岸的浚州。聽聞金兵到來,梁方平經由浮橋渡過黃河,之後又命人燒燬浮橋,正在渡河的幾千宋軍禁軍被梁方平淹死在黃河中。
金兵
黃河南岸本由何灌把守,聽聞金國鐵騎出現在河對岸,何灌和麾下臨時拼湊的宋軍望風而逃。缺乏渡河工具的金兵,找到十幾只小船,花了五天時間才橫渡黃河。假如何灌趁着金兵半渡而擊,還有可能將侵略者消滅于波濤洶湧的黃河中。之後金國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斡離不)跟降臣燕山府提舉官沈琯説道:“如果真有一兩千人防守南岸,我們都無法渡過黃河”。
北宋腹地長期不設防,貪生怕死之輩又竊居高位,汴京無可用之兵,缺敢戰之將。何灌率兵撤到汴梁城下,想進城面見新君宋欽宗,但被宋欽宗拒絕,命其在城外安營紮寨。
宋徽宗
完顏宗望佔領牟駝崗後,攻擊汴京的西城和北城,在西城外防守的何灌首當其衝,何灌為洗刷前恥,率部死戰三日,最後力不從心身負重傷,死於亂軍之中,時年六十二歲。
陣亡
長子何薊,官拜閣門宣贊舍人,跟隨父親參加東京保衞戰,混戰中被箭矢射穿左臂,最後死於破傷風感染。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何灌次子何蘚將父親壯烈殉國之事,哭訴於趙構,深受感動的趙構,詔復何灌為履正大夫、忠正軍承宣使。
參考資料:《宋史·何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