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有這3種行為,揍他要趁早,棍棒教育比講道理有用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經典

雖然許多專家建議家長儘可能不要動手打孩子,打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挺大的。但對於不同時間段的孩子,家長要懂得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正確使用“棍棒教育”才能更加正確的教導孩子。

“棍棒教育”更要看情況,發生下面這三種情況時,家長是可以用棍棒教育孩子的。

如果孩子從小的性格就屬於那種自私且霸道,面對他人時不懂得尊重,無論是在長輩還是朋友面前,都會做出一些不尊重他們的行為,比如:大聲的吼長輩、無視父母、目中無人等等。這時家長是可以棍棒教育的,讓他得到教訓,才能更好地讓他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


孩子小的時候肯定經常犯錯,但錯誤也分大小,如果孩子犯錯很輕微,家長可以温柔地通過語言溝通去教育,假如孩子犯錯嚴重。例如:偷他人物品錢財,高空拋物,打罵他人等等,這時家長可以狠狠的給他一個教訓,這樣做也是為了讓他更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為。

總是犯同一個錯誤,是因為他沒有在錯誤中得到教訓,他對家長温柔的教育他不以為然,這時候就需要給他長一長記性,從中吸取教訓。

孩子犯錯後,如果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家長應該給他一個改錯的機會,讓他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的,這樣才能讓他更好的成長。

家長在沒有弄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時請不要打孩子。因為沒有弄清楚情況就去打孩子,對孩子會造成一種極大的心理傷害,孩子會認為你們不愛他,不理解自己,對以後的親子關係會帶來一些不好的的影響。

孩子不經意間犯錯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適當地承擔一下後果,比如:孩子弄碎了家裏的茶杯,家長可以先把碎片打掃乾淨,然後讓孩子把地上的水漬清理乾淨,並且讓孩子道歉。這樣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的同時感覺自己被原諒了。下次的時候,孩子也會明白要小心一些。

孩子沒辦法完成的事情,就算沒有做好,家長也不要去打孩子。要求孩子做一些超出他能力範圍的事是拔苗助長的行為,最終只會扼殺孩子的前程。

棍棒教育並不是完全不能實施,家長要懂得面對不同階段的孩子時應該怎麼做,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該温柔的時候要温柔,該教育的時候要教育,讓孩子獨立,懂得對錯是非,分辨善惡,才會成為一個快樂並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