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馬政虛弱和天障丟失?還是宋代君主懼戰?三方面看宋代軍事積弱

前言

五代十國,是蕃漢匯聚,遊牧和農耕文明融合崩潰後所製造出來的時代,這個時期,遊牧民族因為漢化,接受了大量的漢文化而變得更加強大,得以建立政權,其中後唐、遼國等政權都是遊牧血統所建立的。

而隨着數十年時間的發展,後唐經歷數次變遷,先後成為後晉、後漢、後周,最後才由漢人趙匡胤篡奪後周的政治果實,成立北宋政權。

但是這時候的北宋,所面對的情況是“馬政”幾乎於無,唐末藩鎮離心,導致中央馬政已經瀕臨失控,到了宋代,北宋政府已經難以掌控遊牧馬場。

除此之外,北宋還面臨着最大的敵人“遼國”,遼國已經建國數十年,比宋朝早上數十年的發展,遊牧建國前的紛亂已經渡過,加上耶律阿保機所啓用的“二韓”高度漢化遼國,遼國的政治體系足以醖釀出強大的力量來壓制中原宋朝。

這樣的劣勢在宋太宗時期暴露無遺,太平興國年間,宋太宗滅北漢完成北宋統一戰爭,隨即便又想着征戰燕雲,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屏障,但正是這一次面臨遼宋交戰的首次大挫敗,耶律休哥神勇殺伐,宋朝步兵被騎兵在平原上所極限壓制,宋太宗僅只身乘坐驢車逃離。

而且這種頹勢只是開端,宋太宗時期還發動了雍熙北伐,但結果也是慘敗,宋太宗後,真宗即位,在景德年,還被迫簽訂了澶淵之盟,雖説是“兄弟”合約,但北宋的無奈也同樣是有,由宋真宗時代開始,一直到後來的仁宗、神宗時期,還一度被西夏所壓制,這些都是中原政權在與遊牧爭霸時不對等的表現,這些不對等和積弱,從一開始的硬性條件到後來的軟性因素所轉變。

是馬政虛弱和天障丟失?還是宋代君主懼戰?三方面看宋代軍事積弱

一、宋代缺少馬匹對戰鬥力的影響

騎兵被稱為冷兵器時代的“坦克”級重量兵種,其戰鬥屬性對騎兵的壓制極大,有宋一代,面對的幾乎全是強悍的遊牧民族,而遊牧地區不論是戰馬的種類還是騎兵的培養都遠要中原的“騎兵”強大得多,而且有宋一代,因為養馬地的缺失,導致在戰爭時,宋軍幾乎沒有戰馬的補充,因此只能靠着步兵的人海戰術以及戰陣對抗遊牧軍隊。宋初,宋太宗討伐北漢完成北宋統一戰爭,在這場滅北漢的戰爭中,宋朝收穫四萬匹馬,而這四萬匹馬,萬萬沒想到成為了北宋歷史上收穫最大的一次“戰馬戰利品”。

北漢被滅後,雄心壯志的宋太宗沒有休息整頓,反而是堅定地要繼續討伐燕雲十六州,於是不顧眾將反對,命樞密使曹彬集兵,從山西翻過太行山前往北京,而北京是當時遼國的南京。這場戰爭前極其順利,但在後來,耶律休哥藉助幽州城下平坦的地形利用契丹騎兵進行大縱深的穿插攻勢,不久,宋軍隊被切割地分裂,最後慘敗在北京,此次北伐損失極大。

而這次北伐後,等於正式宣告了遼宋戰爭的開啓,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宋軍只能依靠邊境地勢死守,而在君子關一戰中,宋軍被遼騎兵突破防線,造成上萬士兵陣亡,這也是北宋防禦史的大挫敗。但後來在唐河之戰中,國舅爺李繼隆抗宋太宗之命,抱着為國捐軀的心態領着五千靜塞軍衝殺遼聖宗的軍隊,這一戰卻巧妙地以少勝多。那麼唐河之戰勝利的根源就是在於“五千靜塞軍”,靜塞軍是宋朝最強的精鋭騎兵,他們胯下的馬匹,正是當年繳獲北漢的戰利品。所以不得不説,馬在一場戰爭中十分重要,宋朝也並非沒有反敗為勝的實力。

是馬政虛弱和天障丟失?還是宋代君主懼戰?三方面看宋代軍事積弱

二、燕雲之地是天障,北宋的失眠皆因此

後晉石敬瑭為了請求契丹出兵助他稱帝,將燕雲之地拱手讓人,在五代史上,最大的政治敗筆莫過於此,可以説,宋代的命運多舛與石敬瑭的舉措息息相關。燕雲之地概括來説,便是由太行山脈以及華北平原組成的天障之地,但不論是太行山脈,還是華北平原,在宋代時都落在了契丹手裏。

因為開封府所在的位置於華北平原之下,這意味着北宋的心臟時時刻刻被契丹的騎兵尖刀威脅着,一旦失策將萬劫不復。在宋太宗雍熙年間,他發動雍熙北伐,曹彬率十萬主力從華北平原直取幽州城,而田重進和潘美、楊業則是圍繞着山後之地展開攻略,也就是太行山脈的位置。不出意外,曹彬雖是主力,但是卻在平原地形不斷被耶律休哥切割,最後釀成岐溝關慘敗,而西路和中路的潘美、天重進則是一路高歌,這其中的根源就在於太行山的地形,很有效限制了騎兵的衝擊,而北宋部隊善於攻城,因此才有着如此大的反差。

可是曹彬的主力軍慘敗,其餘兩路再前進也無濟於事,不然又會面臨騎兵在平原的切割,只好退兵,而在撤退的過程中,楊無敵被迫戰死,北宋有能力牽制且以步兵戰陣抵禦契丹騎兵的將領又少了一人。那麼雍熙北伐失敗後,遼國騎兵經常從幽州城集結然後南下,這對於北宋而言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之所以宋太宗之前明知危險都仍要直取燕雲,與為了避免這種威脅有着很大的根源。

是馬政虛弱和天障丟失?還是宋代君主懼戰?三方面看宋代軍事積弱

三、宋代君主的懦弱

公元1004年,澶淵之盟簽訂,北宋或者説是宋朝,在這一年開始了扭曲的發展。宋真宗以“盟約”換來人間和平無可厚非,但他戰時的畏懼態度可以看出宋代君主在這時開始的懦弱。作為宋朝的扭曲發展,那便是重文輕武,只專注經濟政治建設所帶來的“痴人夢裏”。

在宋仁宗時期,宋夏發生摩擦,宋仁宗也是以“妥協”的態度應付之,最後簽訂了慶曆合議,在宋神宗時,更因為常年懼戰,軍隊的渙散,監軍的無理,導致靈州之戰在將要滅掉西夏的關頭竟然慘敗。

是馬政虛弱和天障丟失?還是宋代君主懼戰?三方面看宋代軍事積弱

由宋神宗之後,北宋君主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他們的不抵抗,軟弱臣服徹底決定了宋朝的命運,靖康之難並不是宋朝悲哀的終曲,到了宋高宗時,岳飛被當成政治和談的籌碼被殺害,這時起,宋朝的悲哀才是陷入了大悲哀之境地,雖然宋朝君主並非每個人都懦弱,但關鍵幾個君主所奠定的“懼戰”基礎,註定宋朝在軍事上的一無所獲,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受盡別家草原孩子欺負的委屈時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5 字。

轉載請註明: 是馬政虛弱和天障丟失?還是宋代君主懼戰?三方面看宋代軍事積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