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面臨無數的競爭、比賽,有勝有敗,有悲有喜。勝亦欣然敗亦喜,這也許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做到的。但是,我們真的能做到嗎?
面對失敗,能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不抱怨,不找藉口,即使對於大人,也不容易。
對於孩子,面對失敗的挫折教育,就更顯得尤為重要——自小養成的勝負觀,會成為伴隨你一生的價值觀、人生觀。
如何讓孩子正確面對失敗?讓孩子“輸得起”?今天,小編給你推薦一篇文章,希望對各位爸爸媽媽們有所啓示。
各位老師、家長,你瞭解孩子的好勝心嗎?你家的孩子“輸得起”嗎?
一位教三年級的小學老師,講述了她班上的一個真實故事。
班上有一個男孩,成績不錯,但心眼特別小,見不得其他同學成績比他好,有時候為了不讓別人分數超過他,還會在考試中搞些小動作。
今年的期中考試,他的鄰座正好是班上成績同樣很好的兩個學生。於是這個男孩等做完題目之後,一會兒大聲咳嗽,一會兒把文具弄在地上,一會兒又把桌椅弄出很響的聲音,影響得周圍同學都沒法安心答題。
“我仔細觀察了這孩子很久,發現他就是故意的。想不到,小小年紀就知道惡性競爭,真是太有心機了。”她無限感慨地説道。
當孩子對成敗過度在意時,競爭觀悄然扭曲,嫉妒、虛榮、小心眼等不良心態開始萌芽,孩子為了“贏”變得複雜而功利時,失去的也不僅僅是單純善良這麼簡單。
不能正確對待成敗,會讓孩子難以承受挫折與失敗,抗壓能力不堪一擊。他們害怕失敗,逃避競爭,不敢在拼搏中挑戰自我。逐漸地,孩子將對自己失去勇氣和信心,最終變成生活的弱者。
如何讓孩子“輸得起”?
誰都喜歡“贏”的感覺,孩子也不例外。但身心不太成熟的孩子面對“輸”也更容易產生情緒波動。為了讓孩子“輸得起”,老師和家長能做些什麼?
1、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有的孩子輸的時候大哭大鬧,父母遷就孩子,刻意讓孩子贏。而不知讓孩子贏得了一時,贏不了一世。
有一位小女孩和爸爸玩遊戲,只要爸爸贏,她就又哭又鬧,甚至對爸爸連踢帶打。
原來,她的爸爸為了“激勵”女兒,在平時的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故意輸給女兒,久而久之,女兒覺得爸爸就應該輸,爸爸輸才是“對”的,無法接受爸爸的“贏”。
爸爸疼愛女兒的心讓人感嘆,但愛的方法,卻值得讓人深思。
在失敗中尋找方法,才有可能贏。在失敗中學會不放棄,才能真正的贏。
2、培養孩子的豁達胸懷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達的心胸是“輸得起”的關鍵。
別再對你的孩子説:
“期末考試考不到多少,看我怎麼收拾你!”
“你真窩囊 ,就知道哭,他搶你的,你不會和他搶啊!”
“上次還考了98分,這次怎麼變成88分了……”
這樣的引導,怎麼可能讓孩子“輸得起”?
3、在孩子面前學會説“沒關係”
身教大於言傳,當家長自己遇到問題時,展現的態度就是很好的教育機會。比如, 媽媽燒焦了一鍋菜,與孩子分享:“好可惜啊,不過沒關係,我已經知道秘訣,下次一定能做的很好吃!”比如,爸爸修理電風扇,修了幾次都沒修好,就可以與孩子分享:“怎麼這麼難呢,不過沒關係,我再仔細找找哪裏出問題了!”
告訴孩子自己的失敗經歷、解決辦法,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也有許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失敗並不“丟臉”,我們可以從失敗中學會很多東西,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輸不可怕,“站不起來”才可怕。
4、不用模糊的語言誇讚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把“孩子,你真棒”、“你真是聰明的孩子”掛在嘴邊,讓孩子自我感覺良好。
一旦孩子犯錯被家長批評,會認為“剛説我真棒,這會又説我真笨…...”
不願輸是人的本性,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贏卻也是事實。當孩子成績不如意時,不要忽視孩子付出的過程,對失落的孩子而言最温暖的聲音是父母肯定他的努力,而不是質疑他的能力。
5、跟孩子站在一起
一位網友曾分享過她和女兒的一件事情。這位網友和女兒玩一個遊戲,女兒輸了便對着她大叫大哭。而她微笑地看着女兒,然後給了女兒一個擁抱,幫她擦乾眼淚,讓女兒自由地釋放自己不滿的情緒。當女兒依偎在網友的懷中時,竟然逐漸停止了哭鬧。
很多時候,孩子失敗時,內心也很沮喪、很痛苦。此時父母應該成為孩子最值得相信的依靠。在接納和認可的面前,孩子的內心會很温暖。
出於失望和氣憤説出的話,不但無助於孩子調整情緒,走出困境,而且可能把失落的孩子推向心理絕境。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而傷了孩子的“裏子”。
作為老師、家長,我們既要讓孩子學會汲取陽光,獲取幸福,又能坦然面對和承受人生中的苦難和挫折,不要因為承受不住風雨的侵襲,而停止前進的步伐。
願我們的孩子,遇勝不驕,遇敗不餒,在成長的“贏”與“輸”中收穫樂趣。只有勇敢樂觀的去迎接生活的風雨,才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願每個孩子都有“輸得起”的自信,以及應對失敗的積極態度。願每個孩子都能以闊達心態對待輸贏,做一個能贏也能輸的大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