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歲尾感言(1)
作者;崆峒區黨史研究辦公室 程璞
圖片來源;2018年9月8日,“四有好老師”獎勵頒獎典禮在北京師範大學隆重舉行時照片。
2020年12月13日,在微信中看到崆峒區柳湖鎮八里小學教師張慧霞學習先進教師的心得體會,很敬佩她的境界格局。我至今沒有見過張慧霞老師,雖然她在崆峒區是比較有名氣的人,只是通過電話和微信聯繫過一次,組織了一點介紹她的文字,僅此而已。
一個一輩子在鄉村的女教師,因為愛心,因為堅持,沒有浪費生命,點亮無數農村孩子的希望,使“小事”變成大人生,是可敬可佩的,這就是崆峒人物。我沒有見過張慧霞老師,但她的故事被放到市區黨羣服務中心的黨建先鋒人物板塊,這就是組織與社會對她最高認可。
圖片來源;2018年9月8日,“四有好老師”獎勵頒獎典禮在北京師範大學隆重舉行後走進北京師範大學時照片。
工作幹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工作,是一種情懷了,是自己能不能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的過程了。能突破就是進步,能超越就是境界和情懷。一旦喪失興趣就要認真思考,人生能夠重來嗎?昨天可以重現嗎?對自己的狀態和現狀還滿意嗎?
把工作當任務就非常枯燥,對自己是折磨;把工作當情懷就是興趣,對自己是價值。人生太短暫,能夠做事的時間更短。有些人説,自己敷衍應付只是個人的事,與他人無關。其實是非常自私的,因為敷衍應付是建立在他人付出的基礎上的,任何人無法脱離集體和社會而生活,所有的虛耗都是對自己生命的浪費,是對別人的拖累和社會的負擔。
圖片來源;2018年9月暑期走進北京師範大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合影照片。
如何把自己的存在和工作融入他人與社會的需要,併為之努力,才是一個人最高境界。格局決定胸懷,而胸懷決定了境界,我們到底要什麼,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我們究竟應該有怎樣的情懷。中國自古以來知識分子的價值在於所學知識用在大眾的需要上,追求的是公德公利,所以有了奉獻貢獻與犧牲。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框架設計人的目標是追逐個人私利,所以有了自私貪慾與享受。因此,西方哲學與邏輯永遠不可能高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有些時候我們會聽到一些人抱怨這抱怨那,覺得事事不如己意,人人都在難為自己,卻從來不反思和反省自己。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是因為沒有時間去抱怨,因為那很無聊。優秀的最優秀的品質是能夠和善於反思,看到的永遠是別人的長處,用別人的長處反觀自身的短板與不足,然後加以改進提高和看齊。因此凡事持肯定態度。
圖片來源;2018年9月暑期走進北京師範大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合影照片。
所以,努力的人永遠注意的是他人的優點和長處,並以此為努力的動力與目標。所以,學會反思與反省,是努力進步的開始。能不能走好,還要看能不能嚴格自律,所謂自律就是無論待人待事,都要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生活與工作的任何一種狀態或結果,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任何一種選擇必然有相應結果在等待。而選擇權在自己,一旦選擇,面臨結果或後果時不要抱怨,抱怨是推卸責任、逃避責任的藉口。因此,既然是自己的選擇,無論怎樣的結局,就坦然接受。人生沒有保姆,除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沒有人為你的選擇面臨的結果買單。
圖片來源;2018年9月暑期走進北京師範大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合影照片。
以我自己而言,自從選擇了歷史和歷史工作,就明白這條路非常辛苦,但這個選擇是基於對自己的冷靜分析之後確定的。通過實際工作,深感這個工作如果沒有一點情懷就走不下去,沒有吃苦精神就堅持不了,沒有勤奮努力就走不遠。我只反思自己:能做好,做好了嗎? 連續兩個週末,冬天寒風之中和一位愛好黨史的人士一起去採訪一位老同志,採訪結束後已經下午六點了,她問我:你今天週末工作一個下午,誰知道你週末還在幹工作?我説,我幹工作從來不是給人看的,我是做給我自己的。但説出口,卻是帶着一點玩笑:為理想啊。
圖片來源;“四有好老師”啓功教師獎獲得者——張惠霞工作照片。
工作不是幹給人看的,也不在乎人知道,而其實大家都會知道,因為任何事都是要以結果去證明,不是過程去證明。沒有結果的工作就是喊破天都沒有用,最終損失的是個人信譽,個人形象,最終導致個人品格崩塌。幹一點事讓人看見 ,或者説過程讓人知道能怎麼樣,對我能怎麼樣。問題是我還沒有時間也來不及去考慮那些事,有那些時間還不如想辦法多見幾位老同志或者到鄉村去走訪。如同流水,從來不會提醒人們説,看,我在流淌,我正在流淌。流水不言,因為它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自己的方向在哪裏,要到哪裏去。所以結果是流水不腐,滋潤大地,萬物生機。所以深刻説明作用產生價值,連需要到達不到,還何談作用與價值。
圖片來源;“四有好老師”啓功教師獎獲得者——張惠霞工作笱簡介圖片。
實際生活中,各行各業許多各年齡段人士都在與時間賽跑,認真努力前行,我不過是做了一點本職工作,非常有限的一點本職工作而已。不過是認真一點,勤奮一點,儘可能彌補一點個人能力水平不足的問題。
原本以為自己週末在工作,晚上回到家看微信朋友圈,還有深夜才加班結束的年輕人。想想自己有時候覺得辛苦而有懈怠心時,看看身邊那些默默努力工作與努力的人們,就振作起來繼續堅持前行。
時代變了,以崆峒區為例,幹部的文化程度基本在大學以上,新進年輕人研究生為主力。年輕人的知識結構和知識視野更寬更具世界眼光,這個趨勢與速度越來越快了。 新時代幹部隊伍和羣眾文化程度普及性提高,對各行業工作的傳統觀念與理念,特別是工作本身已經從單純的任務型程序型轉變為特色化實效性,節奏越來越快要求越來越高,應付性工作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些變化已經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不僅如此,經常走訪村級,基層同志都能設計出非常專業的歷史展館。有些90後幹部鑽研工作與解説專業水平之高,特別使人敬佩。
圖片來源;“四有好老師”啓功教師獎獲得者——張惠霞工作照片圖片。
在高等教育普及性提高的情況下,我們唯一能與人競爭的是:努力和勤奮。
以黨史部門工作性質,居於社科知識金字塔的頂端,全局性系統性問題解決不了,研究性思維形成不了,拿什麼適應新需要。特別是黨史工作整體已經轉型到實際的應用,越來越多要走進課堂,走上講堂,面對高學歷高素質的羣眾怎麼講。
“山河忽晚,人間已冬。”時光匆匆,轉眼一年。這一年的收穫是什麼,看看自己是選擇了什麼態度,選擇了什麼方式方法,選擇了什麼目標,就應該知道結果是什麼。有句話説,時代拋棄我們時,連招呼都不打。這使我想起《呂氏春秋》中《察今》,要適應,必須要先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