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的動力的主要來源是要燒航空汽油的,這也是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常識性的問題,但是這種常識在二戰時期,還出現過偏差。
我們知道,二戰德國在很多方面的科技可以説是非常的有一套的,他們為了研究出更好的戰爭武器,可以説是大開腦洞,這也正應了那句話:戰爭就是科技最好的驅動器!
而到了二戰的末期,由於戰局的急轉直下,德軍的戰略資源出現了不小的問題,尤其是石油這種資源幾乎已經到了一個捉襟見肘的地步了。
我們知道,如果沒有石油的話,德軍大部分的運輸和作戰裝備都會出現問題,因為石油是驅動的主要來源,但是因為戰爭發展的越來越不利於自己,之前的一些產油地已經陸續的被盟軍所佔領,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應該如何保證在有限的石油資源下的作戰呢?
要不怎麼説,日爾曼民族的創造性舉世無雙呢,他們還真的研製出了一種飛機,這種飛機還真不需要加油就能起飛。當時的這款飛機是由德國的一名科學家名叫利皮施所研製的,名為P.13A!
這款飛機看起來非常的具有科幻感,從飛機的正面看,它與當時的所有的飛機的外在特點都不一樣,類似一個三角形的飛行機體,而它的主要的起飛方式也仍然是採用了滑行方式,主要的動力來看于飛機自帶的煤燃燒所產生的能量。
只是這種飛機不能直接燒煤炭,而是要先用設備將煤炭打成細細的粉末,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照顧到了飛機上狹小的空間,另外一個是使得煤炭能快速的被燃燒起來,而且當時還做了一個測試,這款飛機能在加一噸煤的前提之下,飛出去1600公里,這樣的航程還算是不錯的了!
但是我們要注意到一點,因為燒煤所產生的能量始終是不能與燃油相比的,所以這款飛機雖然在理論上能飛很遠,但是在戰場之中,不能只飛出去一架什麼也不帶的飛機呀,如果再算是載重的話,那效果就很一般了。
不過,在當時的那樣的情況之下,德軍對於這款飛機據説還是有一定的興趣的,畢竟到了末路的時候,能拔膿的就是好膏藥了,先飛出去再説,總比沒有強吧。
只不過,很可惜,P.13A最終還是沒有能真正的飛翔在天空之中,因為還沒有等到它技術完全的成熟,德軍就已經徹底的失敗投降了。但,我們相信,就算是這種飛機真的能上天,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實戰性的意義,對於德軍失敗的結局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吧。
後來,美軍還專門的將這款飛機帶回去研究,筆者個人感覺,美軍看重的並不一定是它的動力方式,更為看重的應該是它的氣動佈局吧,畢竟在那個年代裏,這樣的氣動佈局還是非常的先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