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比演義中更牛逼,李世民武力爆棚……中國軍陣武術,騎兵篇
本文作者:吹雪,歷史、動漫、武術愛好者編輯/史哥軍陣武術與民間武術有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是民間武術並不以殺人為目的,而在冷兵器時代的軍陣武術純粹是以殺人為目的。古代軍陣中有有效的打擊力量無非就是騎兵,本文就簡單聊聊古代騎兵武術的發展歷程。
首先是騎射。據《漢書》記載,李廣在雁門與匈奴戰鬥中,他獨自一人操控奔馬,張弓射殺追騎,箭發人倒,在萬軍之中,以百發百中的命中率衝出重圍。這種馬上射箭的準確和拉弓的力度沒有長期的正規訓練是辦不到的。到了唐代,《新唐書》中還第一次提到“馬射”一詞。《新唐書?兵志》載:貞觀初,“太宗擇善射者百人……復擇馬射為百騎,衣五色袍,乘六閒駁馬”。唐太宗不但自己酷愛騎馬射箭,還特別強調軍人要以“馬射”為務,反對士兵整天踢球擊鞠。他對選拔親兵護衞的標準,是看他是否精於騎射,考核親兵時,人人要過“試弓馬四次以上”的考試關。所以唐太宗選中的百騎個個是馬上彎弓射箭,每發必中的騎射高手。在唐王朝的統一戰爭中,李世民率領騎兵隊衝鋒陷陣,出生入死,他的“昭陵六駿”竟先後身中數十箭,可見戰況之激烈,李世民之勇武。如《舊唐書·丘行恭傳》記載的一場戰鬥:“討王世充,會戰於邙山之上。太宗欲知其虛實強弱,乃與數十騎衝之,直出其後,眾皆披靡,莫敢當其鋒,所殺傷甚眾……與諸騎相失,惟行恭獨從。尋有勁騎數人追及太宗矢中御馬,行恭乃回騎射之發無不中,餘賊不敢復前,然後下馬拔箭以其所乘馬進太宗,行恭於御馬前步執長刀,巨躍大呼,斬數人,突陣而出,得入大軍。貞觀中,有詔刻石為人馬以象行恭拔箭之狀,立於昭陵闕前。”
昭陵六駿,丘行恭拔箭圖此後“馬射”一詞不斷出現在各類書籍中,並正式成為武舉科考的一項主要內容。至宋仁宗甚至“親試武舉十二人,選閲騎射而試之,以策為留,弓馬為高下”。後世以弓馬得天下的滿族,更是強調“以騎射為本”,清廷在科舉考試中明文規定應考者必須進行騎射一項考試。無論是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外面的首考就是騎射。
其次是矛、戟等長柄兵器的衝擊形攻擊,這即包括了騎兵陣型式的衝鋒,也包括了武將馬戰決勝負。有代表的騎兵陣型式的衝鋒戰例可能就是鉅鹿之戰的項羽,與漠北會戰的霍去病。當時隨着騎兵快速作戰方式的出現了騎兵作戰武術的進一步演變,在快馬奔馳中運用,兩騎相交的時間很短,前刺殺傷迅速、威力大、刺得深,而且可以趁前衝之勢,將人刺於馬下。再到三國時,騎兵武術有了進一步的增加。武技也從簡單的刺、揮、砍向格擋、挑殺、舞轉等高難度動作發展。正史《三國志》記載關羽斬殺顏良,就是使用矛,並以環首刀割首,“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可以猜想,關羽斬顏良並非武將單挑,而是兩軍交鋒中突入到敵方主將馬前,刺顏良於馬下,關二哥的武藝,演義中真不算誇張。至兩晉南北朝,隨着府兵制的出現和兵種的變化,騎兵長柄武器的武術也發生了一點變化。這時矛、戟仍然是主打兵器,但戟在騎兵中的運用明顯衰退,代之而起的是一種稱“矟”、“槊”等長兵器。南朝梁簡文帝《馬槊譜序》説:“馬槊為用,雖非遠法,近代相傳,矟已成藝”。可見,矟和槊的武術在南北朝剛剛形成,而且從文獻記載看,長兵器的柄又有加長的趨勢。所以使用上比起矛和戟更強調了使用者的臂力。
到了宋朝,當時的騎兵對於衝擊類武術的訓練已經全面系統化,宋史裏有關於有“馬射、馬使蕃槍、馬上野戰格鬥”的諸多記載。比如元豐元年(1078)宋神宗下詔:“馬步軍並以十分為率,馬軍一分習槍刀,餘習弓。”而對騎兵武術的訓練時間也有相關規定。同樣出自元豐三年(1080)的史料中記載騎“自八月一日起,五月一日止”,訓練時間是十個月,大大地增加了騎兵的訓練時間和強度。到了紹聖二年(1095),騎兵的訓練時間是“自九月至三月”,並且每十天出城訓練一次,“教習回答野戰走驟向背施放”,若遇到風雪等惡劣天氣暫不訓練。而宋人的騎兵之所以如此強化,無非就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更強。比如西夏的鐵鷂軍。作戰時,“用兵多立虛寨,用鈎索鉸鏈,隨死馬不墜。”這種到死都不會從馬背上摔下來的技藝,不禁讓人聯想起傳統武術的基本功:扎馬步(馬步是訓練騎兵的腿部力量,是一種説法,但有爭議)。而這樣作戰方式也成了西夏騎兵的獨有的武術。到了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更加強了訓練,史料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始頒密院教閲格法,專習制御鐵騎,摧鋒破敵之藝,習全副執帶,出入短椿神臂弓,長柄膊刀,馬射穿甲,施用棍棒”。使用如此多的武器説明在南宋,騎兵的各種武術比前代都有了很明顯的加強。因為南宋的敵人是比契丹更加強悍的女真人。如果之前的騎兵衝鋒武術還停留在個體組成的羣體階段,那麼這個時間段女真人發明的由鐵浮屠武裝起來的枴子馬:“三人為伍以皮索相連。人進一步,移馬子一步。號‘枴子馬’。”讓騎兵的武術發展出了小集體形勢的新式騎兵武術。
除了騎射和衝擊以外,騎兵也有短兵器的馬背上格鬥武術。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馬刀術和劍術。比如《唐書》記載:“唐將張雄騎射武藝過人,特點是“馬上善劍,號張神劍”。這説明,劍在唐代騎兵中使用率很高,而且馬上劍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當然除了刀劍外,還有使用鋼鞭、鐧、鐵錘、大斧等兵器的武術。《宋史?王王圭傳》載:“璉將三千騎為策先鋒……一將復以槍迸,璉挾其槌,以鞭擊殺之”。《宋史》又説,宋軍鐵騎指揮使呼延贊“具裝執腱馳騎,揮鐵鞭,棗槊”。只是在馬上使用這種武術難度大,所以只有少數將領使用。“兵者,國之大事”,在冷兵器時代,作為主要軍事技能的武術既是強兵、也是強國的重要環節。作為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形態,在戰亂頻繁的年代,軍事武術是戰爭的重要手段、軍卒必須掌握的軍事技能、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軍隊的整體戰鬥力。下篇將給中國功夫史的朋友們介紹下春秋戰國的軍陣武術,盡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