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餘華在《活着》中寫道:“被命運碾壓過, 才懂時間的慈悲。”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相信奮鬥的力量!”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struggle!"
像這樣“老土”的slogan,除了小學生們聽了想瞌睡的勵志演講,如今似乎是越來越少見了。
在這個泛雞湯化的年代,“夢想”“奮鬥”“堅持”被過度使用,漸漸成為了最不動人的詞彙。
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依然有人堅持着它們所代表的的分量。
這個人叫
劉秀祥
十二年前,他揹着母親跨越千里求學,最後成功找到了落腳的方向。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1988年,劉秀祥出生在貴州的邊緣貧困山村。
他是個從小就沒有幸福童年的人。
He is a man without a happy childhood.
四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隨後姐姐走失 ,哥哥因為受不了壓力離家出走。
這一連串的變故也擊潰了母親。
因為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她的生活不能自理,於是家裏的重擔一下就落在了劉秀祥身上。
儘管他當時只有小學四年級。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由於年齡太小,劉秀祥無法看顧家裏的田地,最後只好轉租給別人,租金是一年500斤的稻穀,這是他們母子倆一年的口糧。
沒有錢,他就上山挖藥材背到縣城賣,再用為數不多的賺來的錢給母親買藥。
就這樣一邊學習一邊勉強維生,小秀祥畢業了——以全縣排名第三的好成績,可以上全縣最好的中學。
可他沒錢。
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窮孩子是“不配”上學的。
At that time, the poor children were "unworthy" of going to school.
早早出去打工也許還能自尋出路,死磕上學這條路必定會頭破血流。
劉秀祥才不這麼想。
那時候鄉下沒有教育氛圍,他卻自覺讀起了書,分明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所以他篤定: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雖然無緣全縣最好的學校,但劉秀祥還是找到了一家民辦中學,並且以摸底考試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免費入學的機會。
隨後他便帶着母親去縣城求學。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沒錢租房,劉秀祥就拿稻草在校旁的山坡上搭間棚子,這樣才能兼顧學習和照顧母親的工作。
而日常開銷則是靠撿廢品維持,偶爾打打零工,一週能有20元的生活費。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20塊錢兩個人用。
儘管是在十幾年前,這樣的拮据程度依然無法想象。
“從初中到高中畢業,我幾乎都是靠撿廢品過來的。”
而談起這段歲月時,劉秀祥臉上帶着淡淡的笑意,彷彿自己從不曾受過那些苦難,只是一個站在故事之外的圍觀者。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2004年,劉秀祥初中畢業,考入安龍縣第一中學。
令人高興的是,他是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去的。
令人不安的是,為了求學他們母子倆又要“搬家”了。
雖然初中三年劉秀祥已經足夠努力,可到了去安龍求學的時候,他的身上還是僅有600多元,這是他暑假時打工存下的。
而這點錢根本不足以他租一間房。
最後他不得不以200元每年的價格,租下了農户家閒置的豬圈,當做母子倆的家。
為了自己的求學夢想,也為了給母親一個遮風避雨的家,高中三年他更拼命了。
除了撿垃圾、打零工,每天為母親洗臉、梳頭、洗衣、做飯……所有活兒一樣也沒落下。
於是在這樣的重壓之下,他還是病倒了,就在高考的前一週——
那時他的體重只有80多斤。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隨後的高考失利。
這讓劉秀祥絕望極了。
就像大風天裏的落葉,本以為能通這次機遇最終找到歸屬,最終卻落進了水裏,無聲無息地沉寂下去。
生活的重擔和高考失敗的打擊一起襲來,他甚至想過離開這個世界。
The double blow of life burden an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ailure made him even want to leave the world.
也許離開,就沒有那麼難了。
可看着坐在對面的母親,儘管意識不清醒,卻還乖乖吃飯又對着他笑的樣子,劉秀祥又重新振作了起來。
隨後他翻看日記,看到了自己曾經寫下的一句話:
“當你抱怨沒有鞋穿時,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他決定復讀。
可現實是沒有學校願意接納他。
在碰瓷數次後,他找到了一傢俬立的學校,希望可以得到一次機會,可還是被拒絕了。
劉秀祥沒有放棄。
一次不行他就去第二次,兩次不行就去第三次、第四次……
直到去第五次時,他跪下了。
這一跪也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This kneeling also became a turning point in his life.
“古語講男兒膝下有黃金不可輕易跪,但就是恰恰我的那一個動作,才有了我的大學,有了我和我母親的未來。”
最終那位校長還是接受了他,給了劉秀祥一次珍貴的復讀機會。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皇天不負有心人。
在復讀了一年之後,他順利考上了山東省臨沂大學,圓了自己做大學生的夢想。
雖然去山東的路費還是一大難題,不過他説:
“只要能在假期掙夠去山東的路費,我就帶着母親去,學校提任何條件、籤任何協議我都答應。”
所幸老天爺這次終於動了惜才之心。
劉秀祥不僅順利進入了大學,還擔任了學生會宣傳部部長和團委宣傳部部長。
不僅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也為那些貧困的同學們介紹兼職,因此收穫了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在這期間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接了四五份兼職,為母子倆的生活努力打拼的同時,還將一部分收入寄回貴州。
收款人是他撿垃圾時認識的弟弟妹妹。
儘管收入微薄,可劉秀祥還是想支持他們上學。
2008年秋天,劉少祥的經歷被媒體發掘,從當地的電視台和報紙、隨後又在山東的媒體上傳開……最後被央視報道,標題是“孝子千里背瘋娘上大學”。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這則新聞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人們在感動的同時,許多企業也拋出了橄欖枝,其中不乏知名大企業。
可以説劉秀祥終於熬到頭了,未來一片光明。
然而就在他大學即將畢業,準備做出選擇的時候,卻突然接到了來自家鄉的一通電話,是當初一起撿垃圾的妹妹打來的。
她告訴劉秀祥:自己不再讀書,要嫁人了。
這通電話讓劉秀祥當時就做出了一個決定——
回家鄉教書。
因為他發現,還有很多人正經歷着曾經自己的經歷。
他們因為貧窮而痛苦、迷惘、最後認命……就像撿垃圾的妹妹這樣。
“我想給這個地方帶來一些改變。”
"I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is place."
“我要回去,我要告訴他們,夢想的力量有多大。”
"I'm going back and tell them how powerful dreams are."
於是在大學畢業後,劉秀祥帶着母親再次回到瞭望謨,成為當地一名中學教師。
隨後他主動接手了學校裏高一的“放羊班”。
這個班學生中考的最高分是258分,最低分105分,學生們也都屬於自暴自棄的狀態,沒人認為自己考得上大學。
作為班主任的劉秀祥不願意放棄他們。
在接下來的三年裏,他不斷的幫助孩子們重新樹立自信,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
這樣的關懷不僅體現在學習上,劉秀祥還經常請學生到自己家裏吃飯,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能夠更加深入他們的內心。
事實證明這樣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三年之後,這個班裏的47名學生全部考上了大學,其中還有不少拿到高分的。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看着孩子們感激的眼神,劉秀祥心中滿是成就感。
“我想要告訴他們,不要低估夢想的力量,你們的老師就是這麼走來的。”
在之後的教師生涯中,他繼續秉持着這樣的信念,鼓勵學生勇敢追夢。
如果學生因為家庭條件原因而棄學,他會一趟一趟的去家訪,直到孩子們重新燃起鬥志。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由於業務能力出色,幾年之後,劉秀祥被調入當地一所高中擔任副校長。
他的腳步沒有因此停下,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了——
“除了喚醒學生,還要喚醒社會的關注。”
"In addition to arousing students, we should also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為此他四處奔波進行演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那些和曾經的他同樣苦惱的孩子們,要正視奮鬥的力量,要勇敢去追逐夢想。
時至今日仍有人笑劉秀祥太犯傻。
白白放棄了在城裏的大好前途,非要跑去鄉下支教,一年下來賺不了幾個錢。
説出這種話的人,大概永遠不會明白自己的狹隘。
讀書渡己,教書渡人。
Studying is to improve ourselves, while teaching is to improve others life.
對於劉秀祥來説,這種傳承所帶來厚重力量,早已不能用“金錢與幸福感的正比關係”去衡量。
“我最初想,能改變一兩個人就足夠了。”
“但我後來想,我不可能只改變一個人。我當班主任,一個班50人,那我就有可能改變50人……可能很多年後,我改變的人是500、5000甚至5萬。”
“我想告訴那些像我一樣貧窮的人,或是因此正處在迷茫中的孩子——”
“人生一定要有夢想。”
A man must have a dream.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96 字。

轉載請註明: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男生,現在怎麼樣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