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賽促創”激發科技創新的青春力量
新華社貴陽11月7日電(記者駱飛、李凡)近日,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整體活動(簡稱“挑戰杯”競賽)在貴州大學落下帷幕。在競賽終審決賽中,上海交通大學獲得最高榮譽“挑戰杯”,東南大學等51所高校獲得“優勝杯”。
説起參加今年“挑戰杯”競賽的場景,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00後”倪伊苗很激動。雖然沒有拿到“揭榜掛帥”專項擂台賽所在榜單競技的擂主,但她卻覺得收穫滿滿。
在貴州大學舉辦的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吸引全國2000多所高校、40餘萬件作品、250多萬名學生參賽(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能與全國這麼多優秀高校團隊比拼、交流,是個人成長非常難得的寶貴經歷。”倪伊苗説,無論前期準備還是終極對決,都對增強個人創新意識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很有幫助。
“挑戰杯”競賽是一項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羣眾性的全國競賽活動。自1989年舉辦以來,該競賽已成為面向中國廣大青年學子的實踐平台和培養青年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課堂。
今年“挑戰杯”競賽重點舉辦了主體賽、“黑科技”展示活動等,共吸引全國2000多所高校、40餘萬件作品、250多名萬學生參賽。
倪伊苗參加的“揭榜掛帥”專項擂台賽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活動。該專項賽以“政企發榜、競爭揭榜、開榜簽約”的方式,由政府、企業等單位提需求出題,組委會面向高校廣發“英雄帖”,學生團隊打擂揭榜。
在貴州大學舉辦的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天津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參賽隊伍展示一款“手語翻譯機器人”(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今年“揭榜掛帥”專項賽,中國航發、航天科技、中國聯通等21家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等發佈了選題,內容既涵蓋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科研領域,又覆蓋大學生就業、糧食安全等社會民生課題。該專項賽舉辦以來共計吸引全國417所高校的1950件作品參賽,其中105支團隊入圍“擂台賽”,爭奪“擂主”。
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副部長闞寶奎介紹,今年“挑戰杯”側重不同賽道,讓參賽者形成差異定位、文理各擅、高低搭配的格局,凸顯“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鋭意創新、迎接挑戰”的活動宗旨,以期鼓勵更多大學生追求學以致用,不斷提升他們開拓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海交通大學團委書記李勁湘説,獲得“挑戰杯”需要有很高水平的學生項目或者寫出高水平的論文。學校此次派出多支優秀團隊參賽,得到各級各部門的支持,希望不斷激發學生科創活力。
在貴州大學舉辦的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湖北中醫藥大學參賽隊伍進行中醫藥產品體驗展示(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青年大學生科創能力的培育。2021年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豐富競賽形式和內容”等。
今年,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次試點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將資助端口前移,旨在培育科學素養、激勵創新研究,為構建高質量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提供源頭活水。
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説,作為西部高校,將充分汲取科技創新競賽的辦賽經驗,“以賽促創”激活科技創新的青春力量,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競賽的跟蹤服務,着力建設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