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一個漢奸,用一人之力亡一個國家,漢人恨不得吃他的肉
金國在打響這場南下戰爭之前,就已經做好了付出慘重傷亡的準備,然而,結局卻大出所料。金兵竟在大宋境內長驅直入,以極小的戰損比贏得整場戰爭。金人做夢都沒想到,上天竟送給金國這樣一份大禮:燕山府守將郭藥師。遼募遼東人為兵之時,組建了一支“怨軍”,讓郭藥師為帥。遼亡之後,郭藥師以涿、易二州歸宋,於是,宋則令他守燕山。
史籍記載,1125年末,金軍南下,勢頭正盛的金兵沒多久就已連下兩州,檀州和薊州接連失陷,北方只剩燕山府未落入金兵之手。
燕山守將郭藥師率領常勝軍北上迎敵,此時的常勝軍軍容整齊肅穆,士氣充足,令金人十分忌憚。雙方交鋒後,郭藥師率先鋒軍鏖戰三十里,眼看勝利就在眼前,部將張令微等人竟臨陣脱逃,最終,使常勝軍的戰線被分割,繼而落敗。
此時的郭藥師心知燕京失守已成定局,大勢已去。
十二月初六,金人將領正在研究如何擊破郭藥師,這時郭藥師竟率眾來降,歸順了金國。郭藥師之降,對金國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如此一來,金人不費吹灰之力拿下燕京,中原大地指日可待。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憂,郭藥師臨陣投敵對於大宋來説無疑是滅頂之災。
首先,郭藥師臨陣倒戈,意味着北方防線全部失守,宋朝大門洞開。燕山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倒不是地形地勢特殊,而是因為燕山府正是北方長城的關鍵所在。郭藥師一投降,長城失去了防禦意義,讓金人步履維堅的長城防線拱手讓人,此後,金兵的南下之路暢通無阻。
眾所周知,金兵的戰鬥力全在騎兵上,金人的“枴子馬”一旦來到平原,在中國暢行無阻,再無宋軍可當其鋒。
其次,郭藥師率眾投敵,迅速補充了金國的兵力。根據史籍記載,金人本次南征,總共出動了十二萬人馬,兵分兩路,每路六萬兵力。然而,這個數字卻不是很詳實,據後世史學家考證:金兵南下之初總兵力不超過五萬人,每路只有兩萬餘兵力,與史書中記載的數字大相徑庭。
根據這個真實數據,金兵南下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淪陷北宋。金兵僅有五萬人馬,充其量是個“打草谷”的水平,別説攻克汴梁,就算拿下一個大型省級城市都費勁,與幾個小縣城的守軍相當。然而,郭藥師率眾投降後,金兵的實力急轉直上。
關鍵就在“率眾”這兩字上,郭藥師深受朝廷重用,徽宗對郭藥師給予了大力支持,允許他在燕山一代自行徵兵,發展軍隊。郭藥師在燕山經營軍隊多年,號稱“三十萬大軍”。雖説“號稱”的數字通常有水分,但是,就算將“三十萬”砍作一半,十五萬大軍還是有的。
從這十五萬人馬中挑出一半精鋭,想戰勝金兵又有何難?然而,郭藥師卻選擇帶着士兵投敵,這就代表着“三十萬”大軍全部改換旗號,成了金人的先鋒部隊。
可以説,就是這羣郭藥師的舊部,使金人有了打下汴梁的資本。
還有一點,就是郭藥師投敵,意味着金國獲得了完整的大宋地圖。回想金人首次入侵中原,當時的金兵將領對中原地形可謂“兩眼一抹黑”,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經常迷路。就算有時歪打正着找到了城市,也經常在未知地形上吃虧。
然而,郭藥師歸順金國後,成了金人的“活地圖”。郭藥師對中原大地瞭若指掌,該優先進攻哪個城市,從哪個位置進攻,遊刃有餘。如果沒有這個“活地圖”指明方向,沒準金人還得在中原繞圈,也沒法組織一場又一場的奇襲,打得宋軍毫無還手之力。
最後,郭藥師率眾投降,燕山的軍備、糧草,全都成了金人的戰利品。眾所周知,遊牧民族行軍打仗有個壞毛病,那就是從來不配備輜重部隊,而是“以戰養戰”,靠戰利品度日,搶到什麼吃什麼。這種行軍模式少了輜重部隊的拖累,自然速度很快。
但是,這種模式的漏洞也是顯而易見的,只要趕上宋軍跟他們打持久戰,金兵必敗無疑,因為,他們連持續作戰的糧草都沒有。金兵入侵中原後,雖然,打了幾場漂亮的“閃擊戰”,但是,很快便被宋朝發現了弱點。
宋朝的各大城市立即進行堅壁清野,將防禦主力調動在大城市中。金人雖然能夠輕鬆貢獻小城池,但卻無法在城中獲得大量補給,“以戰養戰”的戰術最終破滅,金兵打着打着就斷了糧,眼看着就要退兵了。但就在金人走投無路之際,郭藥師給他們帶來了用不完的給養。
僅僅一個燕山府,就給金人提供了幾個月的軍糧,而郭藥師還告訴金人:“趕緊跟我拿下宋朝的‘牟駝崗’,那裏有大量補給!”牟駝崗是什麼地方?其實就是宋朝的一個馬球場地,郭藥師曾去過牟駝崗,對那裏的情況瞭若指掌。牟駝崗有一大片草原,此外還是朝廷囤積軍糧和飼養戰馬的所在,號稱北宋第一“後勤基地”。
聽了這話,金人倍受鼓舞,連忙組織一隊士兵跟着郭藥師進攻牟駝崗。拿下牟駝崗後,金人的眼睛都直了:堆積如山的糧食、廣袤無邊的草場,還有兩萬匹健壯的軍馬。這些物資成了金人長時間圍困汴梁的資本。倘若,沒有這些軍備作支撐,恐怕金兵在汴梁城外連十天都撐不住。
大開國門,引外敵入境;增加金人兵力,賣國求榮;成為敵人的“活地圖”,狼狽為奸;還將宋朝積攢多年的軍備糧草拱手讓人,這郭藥師不愧是北宋第一“宋奸”!而這個賣國賊的表現又何止上述這幾條呢?
他最讓人痛恨的一點,就是漲金兵的士氣,讓他們有了進攻汴梁的勇氣。
史籍記載,當金兵南下至慶源時,汴梁傳來宋徽宗將皇位禪讓給宋欽宗的消息,眼見宋人新君登基,自然是一番新氣象,沒準新皇帝上位後第一時間團結軍民與自己殊死一戰也未可知,此時的金人是猶豫的,甚至,想到了撤軍。
金兵南下之初,曾兵分兩路,一路朝着燕山、邯鄲方向進軍;而另一路則進攻太遠、洛陽。按照最早的計劃,金兵打算讓這兩路人馬最終在汴梁城下集合,聯手進攻宋朝的國都。然而,金兵主力卻在“不破之城”碰了釘子,當年太祖太宗付出無數士兵的代價才打下的太原,如今,成了金兵望之興嘆的壁壘。
太原城僅有一萬守軍,卻死守住金兵六萬人馬的進攻,金人機關算盡,始終無法攻破太原。在太原的失利給完顏宗望敲響了警鐘,是啊,一個僅有一萬宋軍駐守的太原城就已固若金湯,六萬金兵打了那麼久都無法攻破,而金國最終的目標是那座比太原還要堅固,且有八十萬禁軍拱衞的汴梁!
何況,如今宋朝新君上位,宋軍在自己的主場作戰,勢必士氣高昂。而那些護衞汴京的全都是宋軍的禁軍主力,萬一金兵被連鍋端了,宋人尚有餘力收復失地,金國下場岌岌可危。這筆賬完顏宗望還是算得明白的,於是這位金國皇帝權衡利弊後,理智地選擇了撤兵。如果這時金人北上撤軍,那麼,宋朝的歷史、金國的歷史、中原的歷史恐怕會被改寫成另一番樣子。
可惜,歷史不容“如果”,郭藥師的出現推翻了一切假設。得知金人即將撤退,郭藥師竟來到完顏宗望帳前據理力爭,讓金兵乘勝追擊,千萬不能氣餒。
郭藥師説:“宋朝為什麼會換皇帝?這不是勵精圖治的表現,而是他們已自亂陣腳,現在就是進攻的絕佳良機。我們必須趁着宋欽宗站穩腳跟之前一舉拿下汴京,若等他安定下來,恐怕又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而且據我所知,宋軍號稱八十萬禁軍,完全是一幫吃空餉的老兵油子,根本不具備戰鬥力,不足為懼。”
在郭藥師一番精闢的推導下,完顏宗望重拾信心,收回了撤軍的成命,圍困汴京。郭藥師的這段分析,相當中肯,也難怪在金兵大獲全勝後,連《金國》的史官都對其“交口稱讚”道:“郭藥師者,遼之餘孽,宋之厲階,金之功臣也。以一臣之身而為三國之禍福,如是其不侔也。”但是,這個人對於漢人來説,則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北宋覆滅後,完顏宗望問郭藥師:“遼國皇帝以前對你怎麼樣?”郭藥師説:“挺好。”完顏又問:“那宋朝皇帝呢?”郭藥師答:“不薄。”這倆答案説完,完顏宗望一臉不快,説道:“當年遼國皇帝對你那麼好,你竟然背叛他;宋朝皇帝對你更好,又被你給賣了。我可沒有這兩位對你這麼好,所以,早晚你也得背叛我。”
這句話説完,她便下令殺掉郭藥師的所有舊部。史籍記載:“大金雖以權宜用之,其心豈不疑之哉?始奪其常勝軍並器甲鞍馬散之,繼奪其家財沒入之,藥師得不死幸矣。”從這以後,郭藥師之名便消失在史書中,下場成謎。
十二世紀初葉的中國北方,正是遼、宋、金三個政權矛盾錯綜複雜、衝突逐鹿的時代。這樣的時代也就造就了具有鮮明時代色彩的人物,其中尤以郭藥師為代表。正如《金史》對其的論述,郭藥師以一人之身而仕三朝,反覆無常,屢屢為變,對三個朝代的興亡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可謂是時代的一個特殊產物。
參考資料:
【《宋史》、《大金國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