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字正方,今河南人。
李嚴年輕時以才幹知名,而後,劉表徵召他到各縣任職,業績都很出色。在曹操進入荊州時,李嚴棄官而逃,向西逃往了蜀地,劉璋任其為成都縣令。
213年,劉璋任李嚴為護軍,在綿竹一帶抵抗劉備。可誰知,李嚴率眾投降,被任為裨將軍。平定成都後,李嚴又被任為犍為太守,拜興業將軍。
218年,盜賊馬秦等人聚眾起兵,當時劉備的大軍還在漢中與曹操對峙。李嚴得知此事後,二話不説,只帶着本郡的五千人前去征討,成功斬殺了為首的幾個叛亂分子,其餘人等皆四散逃命,回家安安穩穩過日子去了。
不久之後,越嵩郡高定又聚眾起兵,李嚴前往解圍,大破高定。劉備於是加封李嚴為輔漢將軍,兼任原郡郡守不變。
在擔任犍為太守的期間,李嚴表現出了其優秀的能力,鑿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大興土木,將郡城整整刷新了一番。百姓看到自己的家鄉如此大的變化後,都很是喜悦。
然而李嚴是一個生性孤傲的人,曾與楊洪發生爭執,楊洪一氣之下主動辭職引退。在都領江州後,又與王衝發生摩擦,擦着擦着,王衝害怕日後被李嚴為難,所幸投奔了魏國。
222年,劉備伐吳失敗,得了重病,將李嚴與諸葛亮一起叫了過來,交代了託孤重任,隨後撒手人寰,在另一個世界繼續與曹操煮酒論英雄去了。
226年,諸葛亮在漢中籌劃北伐事業,心想自己要是一路向北,漢中可就空虛了,應該派重臣過來防備,這麼一想,諸葛亮想起了李嚴,準備讓李嚴率軍鎮守漢中。然而李嚴卻萬般不肯,今兒死了八大姑明兒犯了痔瘡,以各種理由推脱,就是兩個字:不去!
不去也就算了,李嚴還要求劃分五個郡為巴州,讓自己擔任巴州刺史,理所當然,諸葛亮沒有答應。之前,李嚴曾慫恿諸葛亮像曹操一樣加九錫,被諸葛亮罵了一通。自此,李嚴與諸葛亮二人之間有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李嚴的同鄉陳震有一次在出使東吳前,私下裏對諸葛亮説:李嚴這人腹中好像有鱗甲,心術不正,可能會製造事端。
諸葛亮想到大業未成,此時不應該掀起內鬥,認為可以與李嚴一起相忍為國,並肩合作。
230年,曹真準備三路人馬進逼蜀地,為加強漢中的防禦,諸葛亮要求李嚴率兩萬人火速漢中阻擊敵軍。此時的李嚴,巴州刺史的夢沒實現,自己反而被調離了江州,因此多有不滿,私下裏有些傲慢。
諸葛亮見狀,上表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奏李嚴的兒子李豐接替江州的防務。李嚴這才心滿意足,屁顛屁顛去了漢中。
對了,也就在這個時候,李嚴改了一次名,叫李平,為了敍述方便,筆者統稱為李嚴。
231年,諸葛亮兵出祁山,李嚴負責督運糧草,夏秋之際,陰雨連綿,再加上蜀道之難,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李嚴便派人假傳命令令其撤軍,諸葛亮得到信後雖萬分不捨,也只得退兵。
李嚴在看到諸葛亮回來後,大為驚訝,問:哎?你怎麼在這?你不是出門打仗去了嗎?你怎麼回來了?是擔心糧草不夠嗎?你多慮啦,糧草充足着呢!
而後,李嚴又上奏後主,説:諸葛亮是偽裝撤退吧,其實可能是用來引誘敵人好與之決戰!
諸葛亮在一旁看着李嚴表演,隨後將李嚴前後的書信原本遞了上去,李嚴的錯誤與矛盾立馬暴露了出來。一般來説,在犯罪嫌疑人看到監控錄像之後,都會認罪,李嚴亦是如此。
諸葛亮上表彈劾李嚴,説:自先帝駕崩,李嚴的心思全放在自己的家庭,搞各種小恩小惠。只想平穩處世求名,沒有一點上進心,全然不顧國家大事。之前我一路向北,希望讓他帶兵鎮守漢中,誰料他再三推辭,反而想把五郡聯合起來,自己做巴州刺史。去年我打算西征,想讓李嚴鎮守漢中,李嚴卻拿司馬懿的招降來嚇唬我。這些我心裏清楚,不跟他計較,我知道他只是想為自己謀私,因此順手推舟,封了他兒子為官。李嚴上任後,大小事務全都交給他,大家都奇怪我為什麼如此厚待李嚴,正是因為國家未定,漢室傾微,與其揭露李嚴的短處,不如對他進行鼓勵,只可惜李嚴死性不改。之前竟然還擅自做主,令我退兵。如果這種人繼續存在下去,必將成為國家的禍害。這是我的失職,説多了也沒用。
於是,李嚴被廢為平民,流放梓潼郡。
234年,李嚴聽説諸葛亮去世後,失聲痛哭,發病而亡。本來李嚴還企望諸葛亮會再次起用他,而且李嚴平時自命清高,除了諸葛亮外,其他人不可能再用他,因此激憤發病而亡。
李嚴的兒子李豐最後官至朱提太守。
縱觀李嚴一生,有的地方我還是有些疑惑。比如,以李嚴的聰明才智,竟然會做出假令諸葛亮退兵的事情,而且證據都還在諸葛亮手中。只要事後攤到桌面上一看,一目瞭然的事情,李嚴為何在這時候會如此愚蠢?
不可否認,李嚴自恃清高,作為託孤重臣,在後期只貪圖一時之享樂。從史料當中看,李嚴似乎是每時每刻都在跟諸葛亮較勁,很多時候都不配合諸葛亮。雖説諸葛亮和李嚴都是託孤重臣,但總體看下來,李嚴也太小家子氣了吧。
就比如,不配合諸葛亮安排的工作,甚至還鬧彆扭,但在最後證據拿出來之後,都沒上訴就認罪,連一點反抗都沒有。
而且,諸葛亮執法嚴明,這一點,相信當時的同事都能明白。
除了李嚴的目中無人外,是否還有另外一種解釋?
筆者在曾經翻閲史料的時候,對於李嚴的此種行為作出過一種猜測。在劉備進入益州後,有三種勢力錯綜複雜,第一是劉備從荊州帶來的荊州派,其次是劉璋父子在管理益州時提拔及接收的外來人才東州派,最後一個是土生土長的益州派。
李嚴,本是荊州人,但在劉備入蜀之前就投奔了劉璋,在劉璋底下幹過一段時間,也被提拔,而且最後還是心甘情願主動投降了劉備。可以説李嚴是具有着雙重身份,荊州派+東州派。這兩個派系的人,大多數也都是心向劉備的,最主要的是益州本土派,跟劉備之前也沒什麼感情,在劉備進來後還慘遭剝削,這種人,估計會對劉備集團心有怨恨吧。
而且李嚴是一個清高的人,他的性格導致跟他相處過的人都討厭他,再加上他平時的飛揚跋扈,如果諸葛亮能夠“痛下殺手”,將這麼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從他的寶座上挪開,是否能收買一點人心呢?況且,李嚴再怎麼説,也是跟諸葛亮那一派比較近吧。諸葛亮廢斥李嚴,似乎是一種自斷臂膀的苦肉計。
筆者大膽猜想,很有可能,李嚴對此是知情的,他很可能是為了配合諸葛亮而演了這麼一場戲,否則他做出來的一系列行為,表面上看起來都很沒有城府。而且歷史上的劉備是一個善於識人的人,應該不至於將託孤的重臣交給一個自恃清高,人緣很不好的李嚴吧。
另外,李嚴在兩次平亂的過程中,可謂是其疾如風,沒有絲毫的推脱和藉口。當然,也有可能,那時候劉備還在,李嚴也不至於擺架子。
諸葛亮在最後拿出李嚴之前的書信時,李嚴是立馬認罪,而且,竟然還留下了犯罪證據,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惑。
最終,234年,諸葛亮死後,李嚴憂鬱而死,距離李嚴被廢,也就3年時間。李嚴為何感慨除了諸葛亮外,無人再敢用他呢?也許,在他與諸葛亮之間,有一段不能説的秘密吧。
以上內容純屬筆者的個人猜測罷了,權當一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