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害了多少孩子?別再犯糊塗了,“學會拒絕”也是一種修養

很多家長為了防止孩子因為爭執受到傷害,所以總是會教育孩子遇上問題了要去隱忍,面對問題應該學會忍讓,而不是據理力爭,因此這樣的環境下教育的孩子會經常會讓孩子西政自己選擇奉獻。

然而這樣的吃虧是福並非是好,甚至有教育學家表示:吃虧是福害了多少孩子?別再犯糊塗了,"學會拒絕"也是一種修養。

那麼,在瞭解為什麼不提倡吃虧是福之前,家長們可以先了解一下吃虧是福的起源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地方。

吃虧是福這句話,其實完整句子是"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它是清代文學畫家鄭板橋為百姓請命的時候,卻因為自己的名頭過盛,因此當時的上差老爺非但沒有聽取他的話,反而讓鄭板橋給他家堂弟的牆基上題字。

百感交集下的鄭板橋才在這個牆面上寫了"難得糊塗,吃虧是福"這句話。

後面鄭板橋自己也做了註解,本意是這句話只是偶爾成全別人妥協一下,自己也海闊天空的意思,並非是教育別人一味地忍讓就是對的,這個只是一時的忍讓罷了,並非一輩子對別人的遷就,故而家長一定要了解到這句話的起源也非提倡別人一直要忍讓。

那麼,如果家長一直誤解"吃虧是福"這句話,會對孩子起到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

家長要知道如果誤解了這句話會對孩子產生這樣的危害:

1.孩子很容易受氣

因為孩子一直被教育忍讓,那麼對孩子來説,在外可能因為接受家長的這樣的理念,當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也會秉持家長這樣的教育繼續遷就別人,導致比人繼續得寸進尺,讓孩子被欺負的日子沒有一個頭,這對孩子的危害其實是非常大的。

2.孩子沒有上進心

其實這樣的教育理念,就是變相告訴孩子得失是可以被允許的,因為這樣等於是在安慰自己自己的失敗是可以用"吃虧是福"四個字解釋的,從而導致孩子失去了上進心,變得沒有一個競爭意識,也不願和別人競爭。

3.孩子變得容易上當受騙

顯然,如果家長一直教育孩子這個理念,那麼首先孩子會變得非常善良且怯弱,雖然説善良是大家提倡的教育,但是人過於善良也不是好事,有些騙子就喜歡拿太善良的開涮,因此家長應該拒絕這樣的教育讓孩子變得過度善良。

既然家長已經知道經常説"吃虧是福"這句話對孩子的影響,那麼家長要怎麼教育孩子"學會拒絕",避免"吃虧這句話"再度影響到孩子呢?

家長應該讓孩子這麼學習拒絕別人:

教育孩子拒絕力所能不及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孩子自己做不到的,或者沒時間去做的,那麼孩子就要勇敢去拒絕,而不是讓別人得寸進尺,因為知道孩子不懂得拒絕而軟磨硬泡硬是讓孩子接受自己的請求,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直接拒絕。

拒絕別人的"無事獻殷勤"

有些騙子就是喜歡無事獻殷勤,他們會突然對孩子進行一些恭維或者其他讚美的話,讓孩子失去提防,然後在通過一些令人應接不暇的手段讓人上當受騙,因此家長應該教育孩子要直接拒絕別人,而不要讓對方抓住可以欺騙孩子的機會。

結語:

"吃虧是福"其實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一次兩次可以,但是如果長久都按照這樣的心理的話,孩子可能會對錯誤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也就不會因此有什麼反省的機會,因此家長應當教育孩子怎麼去拒絕別人,拒絕忍讓和遷就別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6 字。

轉載請註明: 吃虧是福害了多少孩子?別再犯糊塗了,“學會拒絕”也是一種修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