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發表論文近20篇,獎勵百餘項,六兄弟打造神奇大學宿舍

齊魯晚報記者 尹明亮

大學宿舍六兄弟,三年發表論文近20篇,累計獲各種獎勵100多項,在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26號樓316宿舍,這六位學校化學與製藥學部的研究生被戲稱為“卷王”,每天一早去實驗室,到了深夜才陸續回宿舍。雖然臨近畢業,但在他們看來,這個宿舍似乎依舊只是個“睡覺之地”。

三年發表論文近20篇,獎勵百餘項,六兄弟打造神奇大學宿舍

照片從左到右依次為趙偉松、李華鵬、董旭晟、楊世權、王科、楊朝鑫。

數不過來的獎勵

只要是榮譽,這個宿舍差不多都有了

學校十佳學習宿舍、校級文明宿舍……説起自己所在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26號樓316宿舍,李華鵬似乎總是數不清有多少榮譽。這幾年,學部一共四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這個宿舍佔了倆,至於各種學校獎學金,宿舍成員每個人名下都有幾項,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共青團員、優秀研究生、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等榮譽似乎總也數不清,此外,還有“挑戰杯”大賽、科技創新大賽等各種大賽獎勵若干。

“住在一起三年,每個人都很優秀,大家也相互激勵,一起進步着。”李華鵬説,他是班長,也是學院研究生會主席,在擁有眾多榮譽的六兄弟中,他是大户之一,兩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他便佔了一個。

“研究生這三年,其實也沒感覺特意去做什麼,就是過着研究生該過的生活,做着自己該做的事,至少大家都沒有太浪費時間吧。”楊朝鑫是宿舍裏的另外一位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在他看來,他們這個316宿舍關係融洽、氛圍和諧、相互幫助、相互學習。雖然每個人身上榮譽一大堆,但每個榮譽的獲得都是水到渠成。“作為一名學生,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了,其他都是自然而然的。”

這是個“研究型”宿舍

晚上十點前,幾乎都在實驗室

4月20日一早,王科便離開宿舍前往實驗室,當天是畢業論文提交的截止日期,他得早到實驗室把畢業論文再過一遍。上午8點半左右,六位兄弟便已經在不同的實驗室各就各位了。

“三年來,這已經是個習慣了吧,除了週日,大家差不多每天都是在實驗室裏度過的。”王科説。

“大家的電腦、資料都放在實驗室,宿舍似乎就只是個睡覺的地方了。”楊世權開玩笑地説到,自從早上離開宿舍,往往就是晚上才回去,所以宿舍晚上10點前的燈多數時候都是熄着的,“早回去的差不多晚上10點,有時候深夜12點還湊不齊人。”

“有時候開玩笑,説宿舍‘內卷’得厲害,個個是‘卷王’,大家其實都是在相互比着學習,所以三年下來,大家的成果也都還算豐碩。”董旭晟説,如今他自己已經發表了SCI論文兩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一篇、EI論文一篇,還有在投的SCI論文兩篇。

“我們宿舍發表論文的數量應該算是比較多的了吧,但這些也都是大家努力的結果。”楊朝鑫説。早在研一的時候,他的一篇SCI論文揭開了宿舍論文發表的序幕。如今,他共發表了3篇論文,在數量上,算是宿舍的平均水平。如今,宿舍六個人發表的論文總數已經接近20篇,其中SCI論文就有十幾篇,在投的論文還有多篇。此外,還有四位成員都有自己的授權發明專利。

“在實驗室裏,所有的付出都是會有收穫的,沒有白白付出的忙碌。”李華鵬介紹。

抓住大學尾巴不放手

“上學一天,就要把該做的做好”

除了準備着最後的論文答辯,宿舍年齡最小的趙松偉還在準備着自己那篇即將發表的論文。這是他在學校的最後一個學期,雖然打算畢業後就工作,但他絲毫沒有畢業季的悠閒。

“這幾年習慣了忙忙碌碌的學習節奏。”趙松偉説。

即將迎來畢業,有的要就業,有的打算繼續讀博,但不變的是,26號樓316宿舍的燈依舊是每晚10點多後才會點亮。

“這種氛圍挺好的,雖然晚上回來得晚,但大家也都沒有睡懶覺的習慣。晚上大家都回宿舍後,我們會交流一天的經歷。週日會湊到一起打打球,但在自己該乾的事情上,大家都是兢兢業業。”李華鵬説,他的工作已經確定,但即便畢業論文順利提交,他也同樣顧不上放鬆。他和舍友董旭晟一起參加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省賽還得繼續準備,“實驗室裏的一些工作也不能現在就放下。”

“我比他們大幾歲,工作了幾年後又回到學校讀研,一開始跟不上他們的學習節奏,但很感謝宿舍的氛圍,讓我很快就找回了上學的感覺,沒想到這又到畢業季了,還是抓住大學最後的尾巴,在校園的每一天,都要珍惜。”董旭晟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3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年發表論文近20篇,獎勵百餘項,六兄弟打造神奇大學宿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