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松來自河南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裏沒有什麼錢,父母大字不識一籮筐,但是,很有遠見,從小就教導王青松要努力讀書。王青松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從小學到中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全國恢復高考的第三年,他通過自己的勤奮好學,成功被北京大學國政系錄取。本科畢業後,他再次考取了北大法律系碩士。拿到碩士學位之後,由於校內表現優異,他獲得了留校任教的好機會。
俗話説“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王青松持之以恆的努力學習,換來了人人羨慕的北大留校任教的好機遇。同樣,由於他從小練武,對傳統養生也有很深的瞭解。於是,當上世紀80年代中期,“養生熱”在全國蔓延開來時,他又抓到了這個機會,他在北大開起了“養生”課,頓時為他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不僅如此,他的妻子張梅也正是開設“養生”課時結實。當時,比他小12歲的張梅剛從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到北大養生班看熱鬧時結識了王青松,兩人一來二去,互有好感,最終確定關係走進婚姻殿堂。
然而,讓人沒有料到的是,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他“事業愛情雙豐收”的時刻,他卻放棄了“大學教授”的職位,跑到了北京郊區與河北交界的大山裏,和妻子過起了隱居山林的生活。他們在那裏花了20萬元承包了2500畝的山地,種上了蔬菜和果樹,還養了幾百頭黃牛山羊等牲畜。一切自給自足,11年間幾乎就沒有走出過大山,日常生活中必須的日用品,如牙膏、肥皂、洗衣粉,他們也是用皂莢和草木灰替代。
但是,一位北大教授甘願放棄職位隱居山林,所有人認為其中必有隱情。事實也確實如此,王青松隱居山林前對外宣稱“要為還沒有出生的兒子找一個沒有污染的環境”,實際上卻是學業和職場的挫折讓他心灰意冷。碩士畢業的他,本來想要報考北大哲學系湯一介先生的博士生,然而,總分和單科都拿到第一名的他,最終卻名落孫山。心有不甘的他,第二年轉場北大法律系博士,結果依舊是考試成績優異,錄取名單卻沒有他的名字。與此同時,妻子的工作也不順利,連續5年都沒能評上“講師”。
種種原因糾纏在一起,王青松和妻子就做出了“離開北大,隱居山林”的決定。於是,2000年,他們花了20萬元在北京郊區的大山裏承包了2500畝土地,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的兒子也是在這片大山裏出生的。不過,隱居11年後,他們卻又不得不選擇出山,因為長年隱居生活只有支出沒有收入,350萬元的積蓄已經花光,要想以後繼續過着“桃花源”式的生活,必須有經濟來源,況且兒子也到了讀書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