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情況説明。
這兩天,“多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考生考研複試部分科目0分”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據新京報報道,4月9日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官網發佈了情況説明,稱經調查,22名複試考生確實存在實質性透露覆試內容等違紀行為。
複試後在羣裏討論面試題目,結果被舉報後,複試分數為0,其中有些考生此前的筆試獲得高分……這事的確話題性十足。有網友就認為,“考研人”不容易,取消複試成績有些重——複試0分會斷送他們的讀研夢;還有網友認為,舉報這22名考生的人太不厚道。
現實中,考研進複試的考生建羣討論面試題的現象廣泛存在,此前沒有人因此受罰過,這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開了先例”,也難免讓不少人難以接受。
但存在已久,不代表就合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此次聲明中就提到,《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複試考場規則》明確規定:“考生在複試期間不得錄屏錄音錄像,考後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試內容,不得將試卷、答卷和考試內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轉發親屬或他人。”這22名考生明顯違反了考場規則。
4月7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官網公示了2021年法律碩士招生考試複試成績。部分同學複試成績為“0分”,其中包括3名初試成績過400分,2名415分並列第一的最高分考生。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這些考生並非在不知規則的情況下為之。他們考前都簽訂了《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誠信複試承諾書》,並在承諾書中鄭重承諾:“保證複試過程不錄音錄像,不保存和傳播複試有關內容”。
該22名考生的行為違背了複試承諾,違反了考場規則,破壞了考試秩序,已構成《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第五條等條款所規定的考試違紀。
違規在先,這22名考生被取消複試成績,委實不冤。這也是種提醒:規則面前無僥倖,別把規則不當回事。前無被處分的“先例”,不代表後無“來者”,勿以“劇透”考題情節不嚴重而為之。
平心而論,面試時間靠後的考生通過向考過的同學打聽,會有更多的準備時間,但這確實對於一同參與複試的人不公平。這也是“不得傳播複試有關內容”這條考場規則存在的原因——不能因為複試有時間差,複試公平就可以不顧。
正因如此,在疫情後研招主要採取網絡遠程複試方式的背景下,中國人民大學採取了嚴格防作弊措施:除了“雙機位”設置外,還包括複試前採取“兩識別”“四比對”等措施,複試中採取“一平台”“三隨機”等方式,複試全程錄音錄像,明確要“考前嚴審,考中監控,考後回看”。
在此背景下,複試後在羣內“討論面試題目”,是頂風違規操作。如果説,不知道複試的考試流程去打聽,還情有可原,交流考題明顯越了界。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風波涉及的是法學院研究生招生,22名複試考生的目標是成為法律碩士。有志學習法律,卻在行為上破壞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違背承諾、忽視契約,這樣“學用脱節”的考生,即便考分頗高,也不符合法學院的研究生培養目標。
“考研人”都懂“考研人”的難,但再怎麼説,都不能踐踏規則。相反,規則意識要時時成為懸在“考研人”頭頂上的一根紅線。
就此看,中國人民大學校方相當於以此方式,給考研者上了一堂“法律課”。
□柳宇霆(法律學者)
編輯:丁慧 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