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戴旭是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的教授,國內著名的軍事專家,空軍大校軍銜。他在一次演講中曾經提到:一個偉大的民族,不可以沒有血性與擔當。

一個國家要強大,並不能僅依靠經濟實力。真正的強大,也要考慮軍事實力。中國的未來強大,要靠那些有血性同時又有擔當的年輕人。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同時,他還説過: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第一個就叫劉徹,是漢武帝,登基的時候十六歲。他選了兩個將帥,一個是二十一歲的衞青,還有一個十八歲的霍去病。

就是這麼三個人,把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寫到了埃及,寫到了中亞。如今的中國年輕人,應該以他們為榜樣。

一、“漢族”因為他們的努力而得名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這個朝代在如今看來聲名顯赫。我們國家的主體民族,也正是因為這個朝代的存在而得名。但是,事實上在漢初,漢朝的國家軍事實力一直比較弱。

西漢初年國家弱到什麼程度呢?西漢建國之初,天子儀仗隊想弄四匹顏色一樣的馬都湊不齊。儘管司馬遷寫《史記》,認為匈奴也是華夏一支。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但事實上這一支與先秦六國人民,以及後來的秦漢王朝一直有軍事摩擦。六國中的燕、趙、秦等國家,紛紛為了抵禦匈奴而修築長城。

秦末天下大亂,匈奴人趁機進入長城內搶劫,漢高祖劉邦就曾經被圍在“白登道”。劉邦去世後,歷史上那個驕橫跋扈的呂雉,也會被匈奴人寫信來調戲,並且事後還只能忍氣吞聲。

漢室年年對匈奴獻上宗室女和親,又送到金銀財寶和布帛牛羊。最後只是讓對方的胃口變得越來越大。經過了六十年的韜光養晦,第一個站出來説不的人叫劉徹。

漢武帝劉徹十六歲登基稱帝,他想要改變和親的被動局面,卻受到來自竇太后為首的宗室壓力。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古人常説“國家雖大,好戰必亡”,劉氏宗族和一部分朝臣認為:漢朝的軍事力量並不強大,應該遵循前輩的遺訓,用黃老之道管理國家,不要觸碰戰爭。

然而,一味地退讓並不會讓敵人感恩戴德,只會讓敵人得寸進尺。於是在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後劉徹親政,從此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劉徹為發展軍事,向天下廣招賢才。只要有能力者,無論他的出身多麼低賤,都會得到重用,第一個被他發掘出來的人才就是名將衞青。

衞青原來是平王公主府上的一名馬奴,劉徹當時愛上了他的姐姐衞子夫,同時也發現了衞青,把他納入了自己針對匈奴的作戰計劃當中。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衞青為人寬厚仁慈,作戰時身先士卒。治軍嚴明,並且有勇有謀。同時因為衞青,也發現了他的外甥霍去病,這位中國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天縱之才”。

霍去病在史書中出場時已經十七歲,不但武藝出眾,並且很有見識。漢武帝看到他在訓練,就對他説:不可以只練武功,不讀兵法。他卻説:打仗要看現場的情況,不一定要靠死板的兵法套路。

後來在漢朝元狩二年(公元121年)的一次作戰中,因故與衞青、公孫敖在大漠中失散,孤軍深入敵方,斬首三萬餘人。足以證明他具備審時度勢,臨場發揮的能力。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霍去病十八歲封冠軍侯,從此兩千多年來,各行各業的人們都以爭當本行業本領域的“冠軍”為榮。

二、以“血性與擔當”開創盛世未來

從秦朝到漢朝,再到後來的隋、唐等諸多朝代。每一個朝代的創立,都是依賴有血性和擔當的年輕人。

了不起的秦始皇登基時十三歲,二十歲親政,四十多歲統一了全中國。秦始皇生前沒有立太子,因為扶蘇雖然心地仁厚,但他沒有作為一個統一國家的繼承人的政治擔當。後來始皇帝暴斃,傳位於二世胡亥,結果秦二世而亡。

漢武帝劉徹十六歲登基,二十一歲親政。他力排眾議抗擊匈奴,他任用霍去病、衞青,通過用赫赫戰功替中國打通了河西走廊,喊出了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通過河西走廊,漢朝開闢了絲綢之路,買來了大宛國的名馬,帶來了西域的葡萄。漢人的名字就通過絲綢之路遠播四方,而大漢王朝的威名聲名一直到達中亞跟埃及。

因為有了名馬,我們就有了自己的騎兵,可以護衞疆土的安全。因此到了漢元帝時期,名將陳湯才敢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漢天聲”。

漢昭帝時期,樓蘭佔據絲路要塞,挑唆匈奴人殺死漢使。昭帝只派了傅介子一人,帶着兩個隨從就能對樓蘭王實施“斬首行動”。傅介子斬掉樓蘭王的腦袋後,憑大漢天威,帶着國王的頭顱返回,沒有人阻擋他們三人。

這種“斬首行動”,一千多年後,才由美國重演。而美國人靠的是高科技的精確制導導彈,而當年的傅介子,靠的正是自己血性和擔當,以及大漢王朝的“天威”。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當我們再往前追溯,大漢王朝的“天威”究竟是從何而來時,就會追溯到前面我們提到的劉徹、衞青和霍去病三個年輕人。

所以,一個國家要取得這樣的聲威,靠得不單隻經濟實力,也要靠軍事力量的提升,以及軍人血性的提升。

結語

記得以前有人分析秦統一中國的時候,六國為什麼會被秦國打敗。是因為六國的人不團結,他們總是想着賄賂秦國,讓秦國先去打別國,結果最後被秦國逐一蠶食。

漢武帝劉徹一早就看出了這個弊病,所以他堅決不肯用“賄賂”的方式,通過“和親”去避免戰爭。越是畏懼打仗,最後越是要捱打。即使一開始再艱難,他也要打下去。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劉徹親政的時候才只有二十一歲。假如他是一個沒有擔當的人,大可以得過且過,不必發動戰爭去自找苦頭。要知道萬一打不贏,他不光會成為劉家不肖子孫,只怕還要留一個千古罵名。可是他是一位有擔當的皇帝。

劉徹有識人之能。正是他走對了一步棋,相中了衞、霍二位年輕的將軍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漢族。而衞、霍二人果然也不負眾望,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誓言,用戰功替華夏開啓了光輝的篇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58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