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歐洲一直是戰爭不斷,有很多國家因為戰爭的關係走向了衰落甚至滅亡。這段時間的歐洲可以説是動盪的,戰火紛紛,而神聖羅馬帝國因為宗教原因爆發了內戰,從而引發了歐洲的三十年戰爭,懂得戰爭局勢的法國一躍成為了歐洲的霸主。
另外好戰的奧斯曼也不斷調發戰爭,來擴大自己的疆域,但效果不佳,反而陷入了戰爭中,不過奧斯曼帝國在這幾個世紀內少有敗仗。在17世紀末期,為了恢復奧斯曼帝國往日的宏偉,奧斯曼帝國把目光放向了歐洲腹地的維也納,殊不知,奧斯曼人策劃的這場維也納戰爭就如同一輛自爆卡車一般,使奧斯曼帝國走到了命運的拐點。維也納戰役的歷史背景
十七世紀的前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由盛轉衰,為了挽救自己的帝國,土耳其軍隊佔領了歐洲的中部地區和中東部地區,被土耳其軍隊掠奪過的地區都民不聊生,而歐洲領土被侵犯使得歐洲方面不得不聯合起來共同抗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進犯。
1683年,奧斯曼帝國處於內憂外患中
在此時,好戰的奧斯曼帝國通過戰爭掠奪來的盛世已經慢慢走向衰退,曾經依靠的三大洲資源、技術和通過對西歐攻打獲得的盛世,則在不斷的戰爭過程中和多個國家樹敵,陷入無休止的長期戰爭之中無法自拔。
此時的歐洲因為宗教的問題動盪不安,而處於內憂外患的奧斯曼帝國,藉着法國人的建議和匈牙利興起的宗教的邀請,將索科裏稱為“匈牙利”國王。這個舉動,導致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領土就此分割,因為這次分割,神聖羅馬軍隊開始進入匈牙利,就此奧斯曼帝國也有了新的戰爭藉口。
奧斯曼帝國因為長期好戰,積累了不少的戰爭經驗,幾乎掌握了歐洲的所有戰術體系,也從戰役中獲得了不少國家的戰利品。英國的火槍,東歐重戟、荷蘭佩劍,西亞具裝,無論是設計方面還是肉搏方面都有拿得出手的一面,兵力的強大和兵種的廣泛,使得奧斯曼帝國成為當時歐洲較難對付的入侵者之一,戰術多而雜,兵力強大,能短時間內統籌一支龐大的軍隊,也能保證作戰目標的保密。
神聖羅馬帝國和波蘭開始組成攻守同盟
歐洲方面,神聖羅馬帝國和波蘭開始組成攻守同盟,但是由於沒有儲備過多兵力的兩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集結兵力,奧斯曼軍隊開始行動,但歐洲方面也摸不準這大軍的動向,於是為了方便兵力的調動,開始調回了匈牙利的軍隊,但面對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兩國的同盟也不過是抱團取暖而已。
奧斯曼軍隊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攻下維也納這塊歐洲腹地,而奧斯曼帝國兵臨城下,維也納城邦內的軍隊也不甘示弱,一絲也不放棄抵抗的機會,此時維也納城邦只能守住城邦等國家的僱傭軍到來。維也納戰役打響
經歷過多次戰爭的雙方都不是吃素的主,在面對這次即將爆發的戰爭做好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維也納城邦方面,斯塔倫貝格伯爵接受了守城的指揮權,熟悉擅長攻城戰的奧斯曼帝國的策略,立馬做出拆除城牆之外的所有建築物,原來富饒的街道,瞬間稱為空地,也正是這戰爭前的伏筆,才沒讓城邦進一步處於劣勢(遺留下來的民房會成為敵軍的掩蔽工事)。
奧斯曼人對這樣的攻城戰是十分的擅長的,圍城對於戰爭經驗的奧斯曼人來説是也是比較輕鬆的,僅僅在維也納城邦拆除了建築物的第二天,奧斯曼人就兵臨城下,短短的兩天就建立好了戰爭的營地,挖好了戰壕,徹底隔絕了維也納城邦的對外的聯繫,就此宣戰。
1683年7月14日奧斯曼軍隊兵臨城下
奧斯曼軍隊開始用自己的攻城巨炮攻城,維也納的城牆也不斷開始受到轟擊,但是維也納帝國佔據了地形的優勢,奧斯曼軍隊的大炮因為巴爾幹山地的地形影響,沒有第一時間加入到戰場之中。
但是歐洲方面也有着豐富的戰爭經驗,經歷了三十年戰爭的歐洲,稜堡防禦體系早就建設了起來,吸取之前的奧斯曼人的進攻,維也納城邦在重建的時候就為了防禦這樣的攻城體系做足了功課,在面對奧斯曼軍隊的猛烈炮擊下,維也納城邦卻沒有受到重創。
1683年7月25日奧斯曼軍隊攻城
在處於三十年戰爭之前水準的炮兵理念不起作用的時候,奧斯曼軍隊開始了自己的經典攻城,將當時歐洲盛行的平行塹壕戰術運用到自己的攻城戰略中,通過地道來接近維也納城角,再通過炸藥來轟炸城牆,進而從中取得突破。
通過克里特島的戰役,維也納城邦猜想奧斯曼軍隊會以這樣的方面來進攻城邦,開始了反塹壕戰術的佈置,維也納城邦的守軍一面用300門火炮還擊來吸引奧斯曼軍隊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則快速對奧斯曼人的攻城地道做出反應,開始讓一部分士兵開始挖掘反工兵地道,同巨大的木樁打下城腳來抵擋奧斯曼人的地道戰,臨時障礙和反工兵地道的措施,進一步阻止了奧斯曼攻破維也納城邦前進的步伐。
雙方都有着豐富的戰爭經驗,奧斯曼軍隊方面會運用各種手段來同時對維也納城邦進行發難,而維也納城邦也不甘示弱,見招拆招不斷抵抗,雙方打的不可開交,就這樣攻城戰打了一個多月,雙方處於僵持的階段。
1683年8月維也納城邦出現突破口
奧斯曼軍隊對於城邦的攻克是有一手的,經過工兵們的不懈努力,維也納城邦被炸開一個缺口,但是一向小心行事的奧斯曼軍隊沒有一股腦的衝進去,而是讓募集而來的底層宗教教徒當炮灰,奧斯曼軍隊的衝鋒軍隊人數過多,差點一度攻克維也納城邦的城頭。
就在奧斯曼帝國的新月旗插在維也納城頭之時,維也納城邦軍隊開始誓死抵抗,最終將鋪天蓋地的奧斯曼軍隊“捅了出去”,在短暫的擊退後,維也納城邦開始以迅速做出反應,臨時搭建起城牆來抵禦,還扛來了幾門野戰炮來把守。
奧斯曼軍隊知道如果不攻克這座城邦的話,就很可能就此隕落,開始不懈的攻克城邦。此時的維也納城邦也開始抉擇,是否與奧斯曼帝國正面對戰,城邦內的大維齊爾穆斯塔法堅定絕不迎戰的抉擇,下令死守城邦,因為他知道,如果正面迎戰,在維也納的城邦前的奧斯曼軍隊幾乎沒有射擊的死角,如果正面迎戰的話,就等於將城邦拱手讓人。
就這樣戰爭一度僵持,你來我往,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如果維也納沒有援軍及時趕到的話,維也納城邦也會成為奧斯曼軍隊的囊中之物。
1683年9月4日維也納城邦即將失守,反攻的號角吹響
奧斯曼帝國一天也沒有停歇的對維也納城邦進行發難,而此時的維也納城邦也越來越弱,城內的士兵們因為傷亡、黑死病和缺糧的問題精疲力盡,而城市的資源也慢慢枯竭,奧斯曼軍隊攻克維也納城邦也就是時間問題。在接下來的四天,奧斯曼軍隊已經佔據了不少城牆廢墟,即將開始發起大規模的進攻,維也納城邦的淪陷就在眼前了。
在同年9月4日,也就維也納城邦即將被攻陷的時候,一發響徹雲霄的信號彈照亮了維也納的上空,此時,波蘭王國國王揚索別斯基帶領救兵到來了,維也納城邦也因為援軍的到來發起了守衞城邦的反攻,就此歐洲方面開始對奧斯曼帝國發起反攻。
為了抵禦奧斯曼的大軍,由德意志和東歐各國組成聯盟的援軍開始集結,幾乎所有軍隊都出動來投入此次大戰之中,歐洲聯盟方面在短時間集結了8萬大軍來抵抗奧斯曼的幾十萬大軍,但人數上佔優勢的奧斯曼大軍也沒有佔到多少的優勢,卻是本土作戰的援軍開始了反攻的號角。
同時,臨時集結起來的奧斯曼大軍雖然佔到了人數上的優勢,但是沒有發揮人數基數大的優勢,因為軍隊人數過多,需要的供給就越多,戰區的後勤承載能力不夠,兵力過於分散,作為後勤和放哨的騎兵在面對不斷集結過來的援軍時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不少分散的騎兵遇見殺氣騰騰的援軍,只能成為別人手上的羔羊。
其次,兵力過多,但是強力的兵力卻少,在多瑙河上架橋時,騎兵不聽從指令,而派出去的宗教僕從卻沒有精鋭軍隊的作戰能力,全被歐洲的精鋭援軍全部擊潰。
隨即,奧斯曼大軍開始做出反應,在被當成三明治夾在中間的奧斯曼大軍一面派數萬大軍調頭列陣,一面讓另外的主力軍對維也納城進行強攻,想一舉攻破城牆,但是維也納城邦的守軍看到援軍的到來士氣大振,抵禦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1683年9月12日,維也納解圍戰拉開帷幕
由索別斯基指揮的維也納援軍打響了維也納解圍戰,作為曾經帶領波蘭軍隊戰勝奧斯曼大軍的傑出將領,索別斯基指揮軍隊進行列陣,將援軍佈置城弧線陣型,將軍隊分成左右中三翼,親自率領右翼進行解圍,左翼由奧地利皇家陸軍中將洛林公爵和薩克森選帝率領的軍隊組成,中軍則是其他聯軍,就這樣,維也納解圍戰就此拉卡帷幕。
組成的聯軍左翼開始對奧斯曼軍隊開始進行突圍,而奧斯曼軍隊也立即迎戰保護自己的陣地,派出了大量的兵力,聯軍和奧斯曼軍隊開始在維也納城邦周圍的地形戰鬥,雙方互相爭鬥,奧斯曼軍隊雖然佔到了人數上和地形上的優勢,但是面對精鋭的聯軍,奧斯曼軍隊逐漸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最終奧斯曼第一陣線被擊潰。
緊接着,援軍不放奧斯曼軍隊喘息的機會進行進一步的攻勢,開始用野戰炮進行炮擊,但奧斯曼軍依靠人數上的優勢不斷的發起突襲,險些將援軍擊退,但是不斷支援來上的軍隊幫助陣線的炮兵們抵禦藍洞奧斯曼軍隊的突襲。
正面戰場是聯軍的胸甲騎兵和奧斯面西帕希騎兵之間的對抗,聯軍的胸甲騎兵經歷了的三十年戰爭的洗禮,戰術上有絕對的優勢。西帕希騎兵則是有着新式手槍,但用着中世紀的作戰戰術對抗,而且西帕希騎兵也因為經濟原因淪落成了輕騎兵,戰術上和裝備的雙重劣勢,很快奧斯曼的西帕希騎兵就被到來的聯軍騎兵趕出了戰場。
奧斯曼軍隊落荒而逃,戰爭落幕
被聯軍不斷擊潰的奧斯曼軍隊,開始自亂陣腳,而聯軍這邊乘勝追擊開始攻破奧斯曼軍隊的一道又一道的防線,最終聯軍通過向奧斯曼軍隊的大規模騎兵衝鋒,讓潰不成軍的奧斯曼軍隊迎來了終結一擊,僅僅一天的時間,趕來的援軍就將奧斯曼軍隊擊潰,就此贏得了維也納解圍戰的勝利。
奧斯曼大軍損失了15萬的大軍,核心首腦被處決,歐洲大軍大獲全勝,此次戰役也成為了歐洲文明和奧斯曼帝國的轉折點,奧斯曼帝國在歐洲樹立的戰爭強國地位也因為維也納戰役的落敗而隕落,西歐就此開始慢慢恢復往日的榮光。
奧斯曼帝國為了阻止自己的隕落而對歐洲發起了戰爭,但為什麼人數上佔優勢的奧斯曼帝國上為什麼會潰敗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奧斯曼軍隊是由各方勢力組建起來的“臨時軍隊”,不團結,各部分不聽從指揮,火炮的數量也不足,在面對經過三十年戰爭洗禮過的歐洲軍隊時,差距就明顯的出來了。軍事實力弱、戰術落後、決策失誤成為了奧斯曼軍隊潰敗的主要原因。
“即使再龐大的軍隊,沒有團結的意識和正確的戰術指引,也會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