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以色列歷史上出奇制勝的第一次不對稱戰爭,大衞聖王橫空出世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探探八卦圈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一個看起來完全沒有任何勝算的弱者奇蹟般地贏得了這場戰鬥。
首先,什麼是不對稱戰爭?
在戰爭中,對手之間總有些不同之處,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差異有可能使一方處於有利態勢,使另一方處於不利態勢,從而構成一種不對稱態勢,我們就説這樣的戰爭是不對稱戰爭。
以色列早在公元前1000點時候就發生了一次這樣的不對稱戰爭,不但出奇制勝而且影響深遠。
撒烏耳(又譯掃羅),是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一代國王, 掃羅王在位四十年,他是以色列猶太人進入王國時期的第一個王,公元前1020—前1000年在位。 他在位期間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雖然在掌政初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掃羅王仍憑著高大俊美的外表獲得人民的認同。他在位期間,帶領人民多次與亞捫人和非利士人作戰並取得了勝利。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以色列民族的統一,為之後約一百多年的聯合王國打下基業。
公元前1000年(此時中國的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發在滅商後正忙於建都鎬京),在巴勒斯坦的一個山谷地帶,腓力斯丁人與以色列人兩軍對峙。
腓力斯丁人是居住在地中海東南沿岸的古代居民,被稱為“海上民族”。公元前12世紀在巴勒斯坦南部沿海一帶建立加沙、阿什杜德等小城。據《聖經·舊約》所載,曾與以色列人長期作戰。
巴勒斯坦位於地中海岸邊,是亞、非、歐三大洲的交通要道。這裏最早的居民是迦南人,之後又來了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巴勒斯坦”地名的原意就是“腓力斯丁人的土地”。
以色列人把巴勒斯坦稱為“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公元前1025年左右,他們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第一個希伯來人的王國。為了能在巴勒斯坦站穩腳跟,以色列人必須同腓力斯人戰鬥。
腓力斯丁人比希伯來人更為強大有力,他們迅速擴充地盤,迫使希伯來人放棄許多已經到手的土地,並把加沙、阿什克倫、阿什杜德、以革倫和加特這座城市結成聯盟,以便防守自己居住的地區。腓力斯丁人住在最富饒的地區,並擁有可觀的財產,掌握了赫梯人鍊鐵和製造武器的秘方,他們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其士兵的裝備也很精良,戰鬥力極強。
腓力斯丁人之所以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主要原因便在於他們已廣泛使用鐵。而鐵在公元前13世紀時還是十分珍貴和稀少的。在腓力斯丁人的墓葬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鐵器,其中也包括鐵製的武器。
掃羅率領的以色列軍與腓力斯丁人軍營在山谷的兩旁安營紮寨,當時的以色列處於弱勢,並不敢冒然出擊。
這時,故事的主角出現了,從腓力斯丁人軍營中威風凜凜走出來一個全副武裝的武士,名叫歌利亞。只見他身材魁梧,歷史記載他的身高在2.8-3米左右,比姚明還要高出一大截,而且虎背熊腰,頭戴銅盔,身披鎧甲,肩扛銅矛,像一座鐵塔一樣不可一世,讓人望而生畏,就像傳説中的中國唐朝的李元霸一樣力大無窮,只是更加高大、更加粗壯、更加威猛。
他早就做好了戰鬥準備。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免受傷害,他穿了一件精心製作的束腰盔甲,上面綴着幾百片重疊的銅片,如魚鱗一般。這件盔甲裹着他的雙臂,長及膝蓋,估計重達100多磅。他的雙腿裹着青銅片,腳上也覆蓋着青銅片。頭上戴着一頂很重的金屬頭盔。他隨身配有三件兵器,這幾件兵器能在近身搏鬥中發揮重大作用。他手持青銅投槍,這根投槍十分鋒利,可以擊穿盾,甚至盔甲。臀部還掛着一把劍。手上還握有一根短距離搏鬥的矛,金屬矛杆就和“織軸一般粗”。這是他的首選兵器。投槍通過繩子與一整副重物綁在一起,這樣將投槍扔出去的時候就能獲得巨大的力量,也能精確地擊中對手。
歌利亞大步走上來,對着以色列軍隊立定高聲叫陣“你們這些掃羅的奴才,要是好漢的話,快點派個人來與我戰鬥。如果他敢與我戰鬥,把我殺死,我們就做你們的僕人。如果我勝了他,你們就做我們的奴隸,服侍我們。”
那些以色列人全讓歌利亞給嚇懵了,就像小雞見了鷹一樣,個個膽戰心驚,沒有一個人敢出營應戰。
這時候,故事中的另外一個主角便橫空出世了。
正在此時,掃羅軍營來了一個年輕人,他叫大衞,大衞是猶太支派一個羊倌耶西的第八個兒子,生於伯利恆,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牧羊少年。是來給他的當戰士的哥哥們送食品的。大衞長得眉清目秀,又聰明過人。他見過三個哥哥後,聽到軍營外面有人在高聲叫罵,問清了緣由,便下定決心地要去迎戰歌利亞。
一個牧童站了出來,説他願意下山去迎戰巨人。以色列王掃羅拒絕了:“你不能去和這個非利士人戰鬥,因為你還是個孩子,而他卻是身經百戰的戰士。”但是牧童態度堅決,自信滿滿。
這位以色列王掃羅並不知道,這個少年有一種秘密武器,因為他是一個一等一的天才投石高手。
中東牧羊人為了控制羊羣,都會用一種投石器,投石器構造簡單,即兩條繩子中間系一個皮囊。他們會在皮囊裏放上岩石或者鉛球,拎着皮囊轉圈,圈子越轉越大,速度也越來越快;接着放開其中一端的繩子,岩石或者鉛球便會飛出去。
投石需要技術,也需要練習。有經驗的投石手可以把投石器變成一種致命的武器。在中世紀的一些畫作中,經常能看到投石手射擊空中飛行的鳥兒。有的投石手可以擊中他們視線範圍內的任何一枚錢幣。
而少年大衞就是一個這樣的天才投石佼佼者,數年如一日牧羊人的千錘百煉,加上自己的天才稟賦讓他的投石技藝爐火純青。
大衞到溪水中撿了五塊鵝卵石,裝在口袋裏,手裏拿着牧羊杖和甩石鞭,然後從以色列軍營中走下山谷,一步一步走近正在叫罵着的腓力斯丁人。
那腓力斯丁人也向着大衞走過來。歌利亞看見大衞滿臉稚氣、細皮嫩肉的樣子,不過是個放羊娃,哪把他放在眼裏。
歌利亞邁着大步走過來。大衞也一邊跑一邊從口袋裏摸出一塊鵝卵石,搭在甩石鞭上。只見大衞用力一甩,像一道流星,那鵝卵石飛了出去,打入歌利亞的前額!歌利亞大叫一聲,撲倒在地。腓力斯丁人全都驚呆了,誰也不敢上前。大衞踏在歌利亞身上,從歌利亞腰間的刀鞘中拔出刀,割下他的頭,把頭提在手裏。看見討戰叫罵的勇士死了,腓力斯丁人頓時潰散了。掃羅率領以色列人吶喊着,追殺過去,一鼓作氣攻下了腓力斯丁人的幾個城池,被殺的腓力斯丁人成千上萬。
一個看起來完全沒有任何勝算的弱者奇蹟般地贏得了這場戰鬥。歌利亞是一個重裝步兵。他認為,即將和他戰鬥的會是另一個重裝步兵,他認為大衞要和歌利亞近身肉搏。
然而大衞並不想遵循決鬥的慣例。他是一個投石手,因為沒有穿盔甲,所以他速度很快,動作靈便。他拿了一顆石子放在皮囊裏,不停地甩動,速度越來越快,每秒約6~7轉。他將投石器瞄準了歌利亞的前額——這是巨人唯一的弱點。
曾經有一個著名彈道學專家埃坦·赫希(Eitan Hirsch)和以色列國防軍進行了一系列計算,結果表明一個專業的投石手在35米的距離內投出的常規大小的石子,能以每秒鐘34米的速度擊中歌利亞的頭。這個速度足夠將石子射入歌利亞的頭顱,令其失去意識或者死亡。從制動能力來説,這種威力相當於一把大型的現代手槍。
曾經有一位歷史學家寫道:“歌利亞幾乎沒有戰勝大衞的機會,這就像一個拿着青銅時代的劍的勇士無法戰勝配有點45口徑自動手槍的對手一樣。”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傳奇勝利的締造者,以色列國防部長莫西·戴揚(Moshe Dayan)也寫過一篇關於大衞和歌利亞的文章。在戴揚看來,“大衞打敗歌利亞用的並不是威力較小的武器,恰恰是威力較大的武器;他的偉大並不在於他自願跟一個遠比自己強大的人戰鬥,而在於他知道一個弱者該如何使用武器,掌握優勢,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大衞與歌利亞一戰成名,使他成為以色列歷史上的最有名的聖王,不僅讓大衞智勝歌利亞成為西方家喻户曉的著名典故,也讓大衞獲得利用不對稱優勢取得不對稱戰爭勝利的師祖桂冠。
藝術家們也從這個典故獲得靈感,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最著名的就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雕塑家(畫家)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大衞》。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