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把握人才發展現狀,科學預測未來發展趨勢,促進人才資源有效配置。10月29日-30日,由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和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主辦的中國人才指數發佈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
作為全國第七家國家級園區,產業園此次匯同國家信息中心、新華指數、行業專家、高校學術力量共同創立了人才指標體系,構建了中國人才指數,旨在服務政府、企業組織及研究機構對人才量化數據的需要,助力政府準確瞭解中國人力資源現狀與發展趨勢,為政府制定更為精準有效的人才資源配置政策,為產業佈局和資源配套提供決策參考,以實現人才、產業、城市的協調發展。
成都市國投明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總經理王之川表示,“如何有效發揮人力資源在區域、產業和科技發展中的協同作用,體現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地位,對於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是巨大的挑戰。中國人才指數是衡量人力資源發展狀況的‘温度計’和‘晴雨表’,如果把人力資源服務比作‘+1’,那麼產業園將通過服務人才和服務產業,進一步協同城市、區域和產業發展,發揮‘1+1>2’的疊加效應。”
廣納賢才 建設人才樞紐中心
產業園於2019年1月正式運營,自開園以來,緊緊圍繞“建設西部人才樞紐”的戰略定位,從四川以及成渝雙城經濟圈的人才需求角度出發,在國內外廣泛吸納、儲備優秀人才,服務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根據成都市建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人才強市”戰略,成都市將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構建起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相適應的人才制度體系,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人才活躍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活力。近年來,成都對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強,2017年,成都市外省籍就業大學生佔比25.8%,到2019年,這一比例上升至35%,成都市對外省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吸引力增強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成都市委組織部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成都市在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上存在明顯短板,人才活躍度整體不高,人力資源有效供給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人力資源結構與實體經濟不適應;另一方面,人力資源層次與科技創新需求不適應。成都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在全國城市排位偏後(第17位)。
“為滿足四川省對人才的需求,我們要積極發揮開拓精神,努力提升產業園搭平台、聚資源的能力,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王之川説。
在產業園大樓的負一層,專門設置了人才服務中心,圍繞“蓉漂”人才羣體的實際需求,聯結政務、生活、金融、科技、創業、政策諮詢等各方面的服務。而一樓的咖啡館則是另一種場景,吸引了很多成都市的民間社團來這裏辦會、演講、座談。目前,成都市共有5000多家民間社團,比較活躍的有2000多家,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有100多家。王之川説,“咖啡館充分發揮聚集功能,為城市和社會發展服務。”
此外,產業園還計劃建立龐大的中高端人才資源庫,一方面,連接全球100多家獵頭公司,另一方面,加強與全球500強企業的聯繫和合作,發現和招引一流學科領軍人才和科研管理人才。
立足四川,產業園將為四川做好人才服務工作。王之川説,“成都缺乏高端人才,四川省內市縣也存在同樣的困難,多重因素阻礙了人才向欠發達地區流動。”
事實上,成都市遠郊市縣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問題已十分突出,新落户的青年大學生有70%選擇在成都天府新區、高新區就業。為了解決四川各地突出存在的人才供需矛盾,產業園利用自身的人才聚集能力,為市、縣建立人才創新基地。
筠商學院是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在產業園設立的第一個基地,基地將筠連縣政府、筠連縣在全國各地的商會以及產業園的資源整合起來,為筠連縣培訓幹部、招才引資,同時建立筠連縣的人才智庫。如此一來,筠連縣在成都有了自己的人才平台,也形成了筠連縣的人才樞紐。
“產業園建立了市縣和地方人才工作站,使人才資源不足的地區可以共享產業園的人才和智庫資源。”王之川談到,“根據規劃,產業園將以成都為一級樞紐,在四川省其他市、州建立二級樞紐,並繼續向下延伸建立三級樞紐。隨着產業園與市縣建成人才樞紐網絡,未來將形成人才的國際、國內聯動和高中低端配合的格局,各類人才之間可以產生大量互動,不但強化了產業園的人才輻射作用,也更好地促進了產業園的人才聚集,進一步發揮西部人才樞紐的作用。預計到2021年,產業園將建成超過20個二、三級人才樞紐中心。”
服務產業 精確對接企業需求
今年,成都市將全面劃定66個產業功能區核心區,各功能區將有各自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並搭建一定規模的企業集羣。
產業園“66+1”的計劃也隨之應運而生,伴隨各功能區的快速發展,如何精準響應這些產業所需的人力資源服務顯得更為迫切。
如何滿足各類企業對人才的需要,已成為各功能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各功能區聚焦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命科學、大數據等領域,提出了對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按照各功能區幹部人才學習提能計劃,未來五年,成都市將對66個產業功能區核心區的2200名黨政幹部、30萬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70萬名專業技術人才、100萬名技能人才進行輪訓。
產業發展與人力資源供給數量和質量的不匹配,在成都市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領域表現得十分突出。以重點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生物產業和汽車產業為例,目前所需人才缺口分別為36.8萬、3.2萬和21.5萬人。
企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形勢,對產業園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引進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同時,產業園培育了一批實力雄厚、影響力大、核心競爭力強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形成了優質產業集羣。截至目前,產業園已與上海外服、肯耐珂薩、人瑞集團等47家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簽訂了租賃合同,其中規上企業3家,入選HRoot《大中華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品牌100 強榜單》企業5家,全國知名企業11家,本地龍頭企業6家,基本形成了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聚集平台。
肯耐珂薩是產業園內一家專門服務企業的人力資源科技公司,公司西南大區總經理資鴻傑介紹,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匹配人才,尤其是針對關鍵核心崗位、新興崗位、專業性極強的特殊崗位,企業創立了“人才畫像”業務,即結合各類有效信息資料和人物訪談結果,對人才特質與工作要求進行對比和深度分析,最後進行驗證,找出最能符合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該公司目前為西南近1000家、四川500多家企業提供服務。
產業園將通過聯合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建立海內外人才實訓基地,遴選優秀青年人才到實訓基地進行實踐培養。此外,產業園還強化了人才搜尋器功能,廣泛佈置人才搜尋點,與各大知名高校就業部、留學基金委、學聯、國際學術機構等建立合作,廣納優秀人才。
打造平台 促進資源協同發展
2020年10月,中國人才指數的發佈是產業園開發大數據應用平台、推進人才數字化建設邁出的重要一步。
據產業園項目部相關人員介紹,中國人才指數是針對全國區域人才整體分析的綜合性平台,依託大數據技術與指標體系,對各地區人才發展態勢進行全面的詮釋及展現,可以為區域內人才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轄區人才情況的快速態勢感知,從而幫助政府和企業更全面準確地瞭解中國人力資源現狀與發展趨勢,制定更為精準有效的人才政策、規劃和配置。
根據規劃,產業園具有六大基本特徵,即人才的國際性、聚集性、輻射性、協同性、數字化和網絡化。隨着產業園服務功能的逐漸完善,將實現人力資源在各區域、各行業、各企業中的高度融通和充分利用。
調研中發現,現階段,初級的人才服務體系不能有效促進人才流動,缺乏大數據的支撐也會導致人才精準匹配的難度。打造四川和西部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平台,一方面要大力完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提升人才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人力資源大數據應用平台。“通過產業聚集,整合產業鏈,將促使行業整體從傳統的勞務派遣向中高端的人才測評、戰略設計、人力資源諮詢等方向轉型升級。” 王之川説。
據瞭解,人力資源大數據應用平台旨在匯聚各類人力資源數據,為人力資源服務與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宏觀和微觀的決策依據。它將以成渝雙城經濟圈內各高校、科研院所為人才搜尋點,整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應用中心、國內知名的雲基礎服務商和領先的人力資源科技企業資源,共同建設數字化人力資源共享平台,並鏈接遍佈全球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和跨區域的人力資源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數據越豐富,越有利於政府和企業決策。目前,產業園的人才大數據平台建設才剛剛起步。王之川表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要發揚創新精神,堅持服務城市未來、服務產業發展,依託成都市“人才強市”戰略,把深入調查研究作為創新工作的中心環節,緊緊把握人才需求導向,為西部人才產業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