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霍元甲:幼年體弱偷學武,敢為王五收屍,不戰而降兩個洋人大力士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經典

中國武術與中醫、京劇、書法一起被稱為四大國粹,名揚海外,大多外國人提及中國時,腦海中浮現的便是“Chinese Kongfu”這個詞組。在我國的電影中,也曾塑造了不少深入人心的功夫大俠形象,如霍元甲便是其中之一。

在影視劇中的霍元甲一生非常傳奇,開創精武門,自創迷蹤拳,曾連敗俄、英、日三國的高手,掀起習武高潮,令無數中國兒女心生敬佩。但影視劇總是和現實有所出入的,歷史上的霍元甲並不完全與大家印象中的那個大英雄完全重合,他體弱多病,身材矮小,直到快成年了才正式習武,但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豪傑。

歷史上的霍元甲於1868年1月18日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他的父親是一位鏢師,功夫精湛,業界聞名。然而“虎父也有犬子”,霍元甲卻自幼身體素質不好,隔三差五的就要生病,根本不是一塊練武的材料。父親一來擔心他的身體無法承受習武之苦,二來也怕他練得不倫不類,糟蹋了家族名聲,因此並沒有像培養其他兄弟那樣去教他習武。

但是霍元甲雖年幼,卻有着不服輸的個性,他偏不信自己生來就註定了與武術無緣,更希望能夠像其他兄弟那樣讓父親驕傲。因此儘管霍父沒有正式教他習武,但霍元甲卻揹着父親,在私下裏偷偷地練習武藝。為了跟上其他兄弟們的教學進度,年幼的霍元甲往往要比全家人早起一個小時,目的便是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偷偷觀察父兄們的招式,將之刻在腦海裏,而後另尋一個偏僻之處,避開家裏人偷偷學習。無論是酷暑,亦或是寒冬,哪怕兄長們停課了,他也不肯休息,將每一個招式都練得爐火純青。

除了練習自家的拳法之外,霍元甲還注重吸取其他名家的所長,將之與自己所學融會貫通,更提高了招式的威力,還自行研究出了一套全新的拳法。就這樣,霍元甲日復一日的練着功夫,他不再是與父親賭氣,而是真心實意的陶醉在習武的世界。直到霍父發現這件事時,此時的霍元甲已近成年,習武達十餘年。但是長大後的霍元甲仍舊身材矮小,不足一米八,時常為同齡人所取笑。但直到霍父心生懷疑,有意試探他的功夫,這才發現了其偷偷習武的秘密。

霍父既好笑又好氣,連忙親自傳授霍元甲自家功夫,但又要霍元甲立誓不可輕易與他人動武,其目的也是防止霍元甲的身體出問題。在得到了父親的支持和親自指導後,霍元甲在武藝方面的進步更是神速,不過四五年的功夫,實力便遠超自小跟着父親學習的兄長們。但隨着功夫的愈發精進,霍元甲的內心卻逐漸迷茫了起來。他望着空有一身好武藝的父兄,每天的工作也只是押鏢而已,偶爾與人的切磋,也只在同門或相熟同輩們之間,難道習武的意義就只在於此嗎?

帶着這樣的疑惑,二十八歲的霍元甲背井離鄉,遠赴天津,想在外面找尋一個答案。在那裏,他做過許多兼職,大多都是賣力氣的苦工,但仍未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直到一個名叫農勁蓀的貴人的出現,這才讓霍元甲有了一個全新的方向。農勁蓀是革命軍中的一員,同時也是一名富商,其名下的懷慶藥棧正是霍元甲打工的地方,他率先注意到了霍元甲的這一身好本事,以及他的俠義心腸,認為他是一個參加革命的好苗子,在農勁蓀的有意接近下,二人順利結交。

而後,霍元甲又通過農勁蓀的介紹,有幸結識一名叫王五的義士。但不幸的是,在戊戌維新失敗後,王五在譚嗣同報仇的路上亦為聯軍所殺,頭顱還被洋人懸掛在城門之上示眾。百姓們在聽説了王五的義舉之後,都對洋人的這一行為心生不滿,但朝廷腐敗,百姓之命輕如草芥,縱使百姓們都對王五的下場心生憐憫,卻沒有一個人敢反抗。見此情景,霍元甲只覺憤懣不已,只得獨身一人趕到北京,趁着夜色為王五收了屍。

經此一事,霍元甲更認識到了自己習武的真正意義應該是救國救民,是讓這個國家真正的站起來。但這絕不是空喊幾句口號就能實現的,若是生在百年之前,他尚可身披鎧甲,為國征戰。但現今早已是槍支彈藥的戰場,縱使他武功再高又有什麼用呢?就在霍元甲再次迷茫之時,農勁蓀為他指了一條明路,讓他的一身才華終於有了發揮的地方。原來在當時,正有一個俄國的大力士極為囂張,嘲諷中國人都是“東亞病夫”。由於此人身材魁梧,鮮少有人敢去觸他的黴頭。

霍元甲一聽此事,自然是非常氣憤,連忙請求農勁蓀幫自己與這個俄國大力士約一架。但不料此人卻是空有其表,根本沒什麼真本事,一見霍元甲是真的習武之人,且要和他動真格的,當場便慫了,連忙解釋自己只是來中國表演的,並不會真的與人切磋。而面對這麼一個江湖騙子,霍元甲也是哭笑不得,只得讓對方為之前的話道歉,而後承認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因此霍元甲其實並沒有和俄國大力士較量過,包括後來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奧皮音也並沒有真的與霍元甲交過手,而是紛紛表示棄擂。但霍元甲雖未與洋人真正交手,卻實打實地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讓洋人們再不可嘲笑中國人是“東亞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