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人的故鄉,是伊斯蘭教的發祥地,也是阿拉伯帝國形成和發展的地方。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以一己之力創建了伊斯蘭教,以一神崇拜取代了阿拉伯人的多神崇拜,將衝突不斷的阿拉伯半島各氏族部落結合為一個整體,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統一強大的神權國家,奠定了阿拉伯帝國的基礎。
先知的後繼者們,從第一任哈里發阿布·伯克爾開始,走出阿拉伯半島,踏上了征服的道路,拉開了伊斯蘭遠征的序幕,而遠征的結果就是埋葬了古老的波斯帝國,動搖了拜佔廷帝國的根基,阿拉伯人期待已久肥沃的新月及其毗鄰的地區逐漸成為阿拉伯人的統治中心,形成了帝國的心臟,一個規模空前龐大、經濟繁榮的帝國開始屹立於東西方世界之間。
為什麼要對外擴張和遠征
為什麼擴張或者説是遠征,通常是人們最先討論的話題,阿拉伯人的擴張和遠征同其他地區和歷史上許多古老的帝國王朝一樣,有着其自身各種複雜的因素。
穆罕默德先知在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後,為了繼續推行伊斯蘭教的傳播,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了半島以外的地區,首選地區便選在了拜佔廷帝國統治下的物產富饒的敍利亞地區。穆罕默德晚年曾兩次遠征該地區,但都以失敗告終,正當準備第三次遠征的時候,穆罕默德先知卻身染重病,不久病逝。他數次遠征北方的行為,在後繼者看來已經表明了他的心跡,也為後繼者對外征服提供了一個契機。穆罕默德先知去世後,阿拉伯半島各地叛亂四起,但上任後的第一任哈里發阿布·伯克爾,依舊將執行穆罕默德先知未完成的遠征計劃放在了第一位。以上可以看出,遠征的原因與穆罕默德先知未了的心願有直接關係。
其次,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都是不毛之地,生存條件惡劣,而北方的新月地區,土地肥沃,一直由拜佔廷帝國統治,先進的文明,舒適生存環境,奢侈的生活也讓很多阿拉伯人所向往。早年就有很多支善戰的阿拉伯人進入了地中海東岸和兩河流域生活,但那也只是極少數的存在。參加遠征軍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從阿拉伯半島北方遊牧地區招募的貝都因人,他們的自身的生存環境極為惡劣,去肥沃的新月地區,對很多人來説有着強大的吸引力。
阿拉伯人對外擴張和遠征,也有其社會政治的需要。統一國家形成後,為其對外擴張準備了前提條件,反過來,對外擴張也是鞏固國家統一穩定的必要手段。統一後的半島,原本彼此征戰不休的阿拉伯各部落,無法再向以前一樣隨意發動戰爭,掠奪財物,在半島統一的過程中,穆罕默德也造就了一支精力充沛且強大的穆斯林軍隊,他們的好戰精神必須找到新的宣泄口。
統一後的阿拉伯半島,國家需要積累更多的財富,但廣大民眾依然貧困,各部落之間的經濟生活不穩定,經濟危機依然存在,如果短時間內無法得到解決,在政治上仍會出現分裂的局面。統治階層也意識到,只有發動對外戰爭,征服半島以外更多的地區,才能緩解社會經濟危機,才能把各氏族部落領袖的利益和麥地那政權統治者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從而鞏固和發展已經建立起來的統一政權。
伊斯蘭的遠征,帝國崛起之路
出征敍利亞,完成先知遺願
7世紀初的中東地區,存在波斯和拜佔廷兩大帝國。這兩大帝國為爭奪中東霸權,進行了長達近百年的戰爭。直到7世紀初,這種平衡被逐漸打破,首先是波斯帝國在科斯洛二世統治時期,佔領了拜佔廷帝國的安條克、大馬士革、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里亞,到公元627年,拜佔廷帝國皇帝希拉剋略轉入反攻,在尼尼微一戰徹底擊敗了波斯,不僅重新奪回了被征服的土地,而且兵臨波斯都城。公元628年,波斯國王科斯洛二世王子喀瓦德,發動宮廷政變,殺死生父後登上王位,隨後派人向拜佔廷帝國求和,此後,波斯帝國國勢一落千丈。兩大帝國的互鬥,導致元氣大傷,國力消耗殆盡,為阿拉伯人的擴張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阿拉伯人襲擊波斯帝國成為大規模向外擴張的開端。公元633年,被稱為“安拉之劍”的哈立德在征服半島叛亂之後,率領500多能征善戰的老兵,向波斯開戰,襲擊了伊拉克邊境重鎮希拉城。攻陷希拉城是阿拉伯人在半島之外獲得的第一個地盤,也是從波斯獲得的第一個地盤。
隨後,阿拉伯人迅速將目光轉移到拜佔廷帝國統治下的敍利亞。敍利亞是東西交通的樞紐,又是經濟富庶的地方,也是先知曾兩次要征服的地方。公元633年秋,阿布·伯克爾派出分別由阿慕爾、葉齊德和蘇拉比統率的三支輕騎兵部隊,浩浩蕩蕩向敍利亞挺進,為了確保戰爭順利,又派阿布·歐拜徳率領增援部隊進行增援。這支龐大的遠征軍由阿慕爾擔任總司令。拜佔廷方面,拜佔廷皇帝希拉剋略則派遣他的弟弟西奧多拉斯統率大軍迎戰。葉齊德的部隊首先與拜佔廷軍隊遭遇,並於公元634年2月擊敗了拜佔廷駐巴勒斯坦總督賽基阿斯的部隊。但這次遠征初期,除了葉齊德的軍隊取得勝利外,由於拜佔廷軍隊佔有地理上的優勢,其他幾隻部隊軍隊進展並不順利,不斷遭到拜佔廷軍隊的襲擊。
面對這種形勢,阿布·伯克爾命令正在伊拉克作戰的哈立德立即馳援敍利亞。哈立德率領500多名駱駝騎兵,在634年3月從希拉城出發,不顧飢渴與酷熱,用皮袋裝軍隊飲用水,由泰伊族人拉斐爾擔任嚮導,僅僅用了18天,就穿過大沙漠,包抄了拜佔廷軍隊的後方。哈立德僅以500的騎兵,在拉希特草原採用靈活的游擊戰術擊敗了援助拜佔廷加薩尼王朝的基督徒軍隊,並攻克加薩尼王朝都會城市布斯拉。公元634年7月30日,在阿其那丹戰役中,幾路阿拉伯聯軍徹底擊敗拜佔廷軍隊,首先打開了巴勒斯坦的門户。
文武全才歐麥爾繼任哈里發,雅穆克戰役奠定最後勝利
當勝利的消息傳到麥地那時,阿布·伯克爾已經生命垂危,歐麥爾被指定為繼承人。公元634年8月22日,阿布·伯克爾逝世,共執政2年3個月,葬於穆罕默德先知墓旁。
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出身於古萊氏族部落阿迪家族。伊斯蘭教創立初期,他曾持反對態度,直到穆罕默德先知遷往麥地那前4年才入教,他繼任哈里發時,年僅43歲。歐麥爾為人精力充沛,才華出眾,是阿拉伯人所期望的一位領導人,他執政的十年間,繼續推行“伊斯蘭遠征”計劃,對伊斯蘭教的廣泛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頒佈了許多宗教法令,繼續並完善了伊斯蘭教,鞏固和加強了穆罕默德先知所創建的神權制國家,被稱為伊斯蘭教第二個創建人。
歐麥爾執政後,繼續推行伊斯蘭遠征計劃。在敍利亞戰場,面對節節敗退的拜佔廷軍隊,統帥哈立德也開始了有計劃的軍事征服行動。在阿其那丹戰役中被打敗的阿萊申,在逃往耶路撒冷後,重新組織潰散的軍隊集合在約旦河對岸,企圖用掘堤的方式阻止哈立德渡河,但計劃還是最終落空。公約635年1月,哈立德渡過約旦河發起進攻,攻陷斐哈勒,並於當年3月到達大馬士革城下,經過6個月的圍攻,終於攻陷了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此後,巴勒貝克、赫姆斯、哈馬等其他城鎮,相繼被攻克,阿拉伯人在此次征服的道路上沒有遇到強烈的抵抗。
作為拜佔廷一方的希拉剋略皇帝,肯定是不會輕易將帝國的領土拱手讓給阿拉伯人的,於是再次讓其弟弟西奧多拉斯擔任統帥,調集5萬軍隊收復失地。作為一個智勇雙全的統帥,哈立德採用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的策略,決定放棄具有戰略價值的大馬士革、赫姆斯等城市,退居約旦河東面的支流雅穆克河谷,準備來一場以逸待勞的勝利。
公元636年8月20日,雙方決戰開始,8月份的雅穆克,天氣炎熱,狂風肆虐,這種惡劣的天氣對於常年生活在半島地區的阿拉伯人來説,正是大顯身手的機會。雖然拜佔廷軍隊也是身經百戰、訓練有速的軍隊,但這種氣候條件下,明顯不會佔據優勢,面對阿拉伯人的不斷衝擊,依舊還是敗下陣來。哈立德僅以2.5萬人幾乎全殲了在數量上佔優勢的拜佔廷軍隊,拜佔廷軍隊統帥西奧多拉斯本人也陣亡。緊接着,阿拉伯人在幾乎未遇到抵抗的情況下,陸續收復了暫時放棄的各大城市。公元638年,征服了南方希臘化嚴重的耶路撒冷,公元640年,征服了巴勒斯坦最後一個要塞凱撒利亞。對於耶路撒冷,歐麥爾親自批准了投降條件,准許基督教徒保全生命財產,保存教會,享受信仰自由,不過仍然需要納貢。
雅穆克戰役是阿拉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整個敍利亞從南到北,全部被征服,拜佔廷帝國失去了最富饒的省份,敍利亞也因此成了阿拉伯人的戰略基地,從這裏出發,可以東征西討,阿拉伯的統治重心,已逐漸從阿拉伯內地轉向肥沃的新月地區。征服敍利亞,不僅提高了阿拉伯人的威信,也讓他們對自己的力量充滿了信心,也為下一目標的征服奠定了基礎。
新的征程,征服埃及
埃及,拜佔廷帝國另一個富饒的省份,它地處尼羅河下游,土地肥沃,盛產穀物,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糧食供應地。同時它臨近敍利亞,處在亞洲和非洲的交界點,在地理上來説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的首府亞歷山大港還是僅次於君士坦丁堡的大城市,也是拜佔廷帝國的海軍基地。肥沃的土地,絕佳的地理位置,發達的城市,這都讓尼羅河流域成為阿拉伯對外擴張計劃中的一步。
征服埃及的計劃是從639年開始的,進軍統帥是時年45歲的阿慕爾·伊本·阿綏。阿慕爾年輕時多次帶領商隊到過埃及,非常熟悉那裏的情況,因征服巴勒斯坦而樹立威望,後來又替倭馬亞王朝的建立者穆阿威葉奪取哈里發的位置,因此贏得了“伊斯蘭教時代阿拉比亞四位天才的政治家之一”的稱號。
公元640年1月份,阿慕爾率4000騎兵,沿着歷史上有名的沿海路線進入埃及,首先攻佔了埃及東部重鎮法爾瑪,接着又攻克了東北部的比勒貝斯等城市,打通了通往尼羅河畔的要塞巴比倫堡的道路。
拜佔廷方面則派遣駐亞歷山大港總督居魯士和總司令奧古斯塔里斯·西奧多拉斯,統率大軍趕往巴比倫城堡組織抵抗。由於長途行軍作戰,面對強大的敵人,阿慕爾沒有馬上發動進攻,而是在城堡外駐紮,等待援軍的到來。不久,穆罕默德先知的弟子祖拜爾·伊本·奧瓦姆,率6000名援軍趕到,阿拉伯軍隊的人數增至一萬餘人。由於要塞守軍總數有2.5萬人,防守嚴密,阿拉伯軍隊缺少攻城工具, 一時間難以攻下。阿慕爾採取分兵一路,於公元640年7月攻下阿音·舍木斯城,給予了巴比倫城堡守軍間接打擊,動搖了軍心,而西奧多拉斯則趁機逃回了亞歷山大港,但居魯士被困巴比倫城堡。為了擺脱當前困境,最開始居魯士企圖收買穆斯林將士,但是一無所獲,最後不得不派代表請求談判,當時穆斯林在對外征服中普遍採用:伊斯蘭教-納貢-寶劍的模式。最後居魯士同意繳納貢税,並奔赴亞歷山大港報告,由西奧多拉斯把談判的結果報送給拜佔廷皇帝,但皇帝希拉剋略並沒有批准,還將居魯士以賣國罪施以流放。得知結果的阿拉伯軍隊,在圍困巴比倫城堡7個月後,採用了填平城壕的方法,於公元641年4月6日攻克這座城堡。
攻克埃及東部後,阿慕爾繼續率領部隊向亞歷山大港挺進。亞歷山大港是埃及首府,經過多年的建設,城池固若金湯,城市駐有五萬訓練有素的守軍,港口還停泊着拜佔廷的海軍艦船。由於阿拉伯人缺少船隻,又缺乏進攻型武器,遠離後方基地,屢攻不下,阿慕爾只得撤回巴比倫城堡。
後來拜佔廷帝國的一場變故,為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帶來了絕好的機會。公元641年2月11日,希拉剋略皇帝去世,年僅11歲的君士坦丁二世繼位,呼籲結束同阿拉伯人交戰的主和派佔據了上風,居魯士被重新啓用並受命和阿慕爾談判。641年11月8日,雙方簽訂亞歷山大條約:拜佔廷同意在埃及定居的成年基督教徒和猶太人,每年向穆斯林繳納兩個第納爾的人頭税和一定數量的穀物税;同意不讓拜佔廷軍隊重返埃及或企圖收復失地;穆斯林則同意基督徒保留教會,管理自己的食物,不加以干涉。公元642年9月,拜佔廷軍隊從亞歷山大港撤退,富饒的埃及從此落入阿拉伯人手裏。亞歷山大是阿拉伯軍隊當時攻佔的最大的一座城市。
埃及陷落後,阿慕爾於642-643年分兵兩路西進,征服了黎波里柏柏爾人,進一步鞏固了埃及的佔領和後方的安全。依照歐麥爾的政策,阿慕爾在巴比倫城堡外的營地變成了新的城市弗斯塔德,作為埃及的首府,並且建立了埃及第一座清真寺阿慕爾清真寺。為了開闢由埃及到阿拉伯半島的近道,加強對埃及的統治,阿慕爾疏浚了古代的法老運河,把巴比倫城堡北邊的尼羅河與紅海岸邊的蘇伊士城連接起來。
波斯帝國隕落,完成對“肥沃新月”的征服
當拜佔廷帝國大片領土被阿拉伯人蠶食之際。東部的波斯薩珊王朝也正在遭受阿拉伯人沉重打擊,幾乎到了亡國的地步。早在第一任哈里發阿布·伯克爾時期,阿拉伯軍隊就已經佔領了幼發拉底河畔的希拉城,清除了波斯的西部屏障。公元634年,當哈立德奉命向西增援敍利亞的時候,把伊拉克前線的指揮權交給了盟友穆桑那,波斯趁這個間隙,組織了一次大反攻,在希拉附近的幼發拉底河橋頭戰役中,幾乎全殲了阿拉伯軍隊,這次慘敗讓歐麥爾意識到,波斯軍隊的戰鬥力依舊很強,如果不盡快擊潰這支軍隊,就會陷入長期戰爭,很可能會重複拜佔廷與波斯一直以來的消耗戰,而阿拉伯立國不久,沒有充足的國力與波斯和拜佔廷兩大國展開長期消耗戰。
於是歐麥爾決定讓賽爾德·伊本·艾比·瓦嘎斯為總司令,統率6000人馬出征伊拉克,準備與波斯展開一場決戰。賽爾德大軍在希拉附近的卡迪西雅,與波斯帝國首相魯斯特姆指揮的軍隊相遇,公元637年5月31日,雙方決戰開始。歷史的天平再一次向阿拉伯人傾斜,當天也是一個惡劣的天氣,對阿拉伯人來説,只要參考雅穆克戰役的戰術,就可以收到相同的戰果。波斯軍隊最後被打的落花流水,統帥魯斯特姆被殺,軍隊潰不成軍,這次戰役後,底格里斯河以西大片的肥沃土地也納入到了阿拉伯人的勢力範圍。
賽爾德根據慣例在卡迪西雅附近建立了軍營,後來發展成為一座叫庫法的城市。隨後賽爾德馬不停蹄,率領士氣高昂的阿拉伯軍渡過正值豐水期的底格里斯河,直逼波斯首都泰西封。由於薩珊王朝的皇帝跟衞戍部隊聞訊後便棄城逃走,首都很快落入阿拉伯人之手。阿拉伯編年史家後來對從首都取得的戰利品和寶藏進行統計,總價值約90億第納爾,而這座波斯人的首都後來也發展成著名的城市巴士拉。
薩珊王朝國王葉茲德吉爾德三世在逃到北方後,企圖糾集殘兵敗將,捲土重來,結果在公元637年底,在波斯高原邊境上的賈魯拉又被阿拉伯軍隊打敗。為了加快征服波斯帝國,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從巴士拉和庫法軍營派出的軍隊佔領了胡澤斯坦;公元641年,從敍利亞北部發動遠征的伊雅德·伊本·安木攻克毛綏裏,至此,來自敍利亞和伊拉克的兩支部隊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會師,從而完成了對“肥沃新月”地帶的征服。公元634年,阿拉伯軍又依次攻陷伊斯法罕,東北邊境大省呼羅珊。往南征服了俾路支海岸地區的莫克蘭,已經接近了印度邊境,從而完成了對波斯帝國的征服。庫法營地成為新徵服地區的首府,與巴士拉一道成為阿拉伯帝國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結束語
伊斯蘭教的興起,神權國家的建立,征服肥沃新月地區,征服埃及,擊敗波斯帝國,這些事件都是阿拉伯帝國曆史演進過程中的重要階段,為阿拉伯帝國的興起提供了前提。伊斯蘭遠征的時期也是讓穆罕默德先知建立的早期神權國家逐漸過渡為哈里發國家的時期。這個時期,國家機器日益強化,管理體制日益健全,各種制度日益完善,國家版圖日益擴大,走出了阿拉伯半島,同時也實現了國家重心日益北移,轉向了肥沃的新月地區。如果説,先知的神權國家是阿拉伯帝國的孕育和奠基,那麼哈里發國家則是阿拉伯帝國的序曲和發端,一個異常強大和繁榮的阿拉伯帝國正在逐漸出現在我們面前。
本文僅對阿拉伯半島統一後的早期哈里發國家,按時間順序進行了簡單梳理,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