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5日電題:帕米爾高原:現代教育托起多彩夢想
新華社記者許晟、馬鍇、阿曼
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深處,縣城海拔3200米左右。因山高路遠,騎着駱駝上學是塔縣人記憶裏的痛。
為了徹底告別貧困,發展教育是根本之策。新學期開始不久,記者再次走進這座高原小城發現,隨着塔縣教育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孩子們的夢想變得更加多彩。
(小標題)從“放羊班”到“陪讀學”
北京時間13點40分,塔縣小學響起中午放學的鈴聲,學生們有序走出教學樓,寄宿的去食堂吃飯,中午回家的就排隊出門等家長來接——儼然一副現代化小學的模樣。
因為窮、因為遠、因為少有人見過大山外面的世界,許多世代牧居在帕米爾高原的牧民以前並不理解教育的意義,也不重視上學。如今這種井然有序的放學場景來得並不容易。
“放羊班”是當地一些農牧民對學校的戲稱。就在前幾年,還有不少孩子“像放出去的羊一樣散漫”,學校甚至不能按期開學。“多的時候,一學期有100多名學生不能按時到校。”塔縣城鄉寄宿制小學校長張元泰説。
塔縣小學是塔縣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成果。2008年,塔縣將全縣四至六年級學生集中到條件更好的塔縣小學就讀,讓學生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
據張元泰介紹,為了讓學生們按時到校,過去很多年縣鄉村工作人員和老師們一户户做過不少工作。要是路斷了,就修路;要是沒車,就組織“專車”;要是家長不放心,鄉幹部還會拿着學校的照片把學校情況講給家長聽……
“今年只有十來位同學因為身體原因在開學第二週到校,其他應到學齡兒童都按時到了校。”張元泰説。
基層教育的巨大變化不僅是在塔縣。自治區教育廳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新疆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7.5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51%。
如今,塔縣求學風氣大為改觀。2011年來到塔縣小學教書的夏尼克·都尼説,以前部分家長把孩子“扔”在學校就不管了,現在好多家長把孩子送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見老師,還有鄉下學生的家長在縣城租房陪讀促學。
(小標題)軟硬件提升托起教學夢
“對我們教學水平提升發揮最大作用的是‘班班通’。”夏尼克説,有了“班班通”,老師可以給學生們搜索先進的教學內容、最新的課件,還可以看新聞,開闊學生的眼界。
“班班通”是塔縣小學近年升級的遠程教學重要工具。“從投影儀到電視屏,再到現在的‘班班通’,學校的硬件教學設施可以説是幾年就上一個台階。”夏尼克説。
教學條件的改善源自投入的增加。塔縣教育局數據顯示,2018年塔縣在教育領域總投資1885萬元,2019年為1994萬元,2020年計劃投資2013萬元。這些資金全部用於校舍的維修、補充各類教學設備等。
“以前教室少、課桌少,一個班90多個人,只能3個學生擠一條長凳上課。”夏尼克説,現在學校仍有2400多名學生,但每個班只有40多人,教室夠寬敞。
學校裏的生活設施也越來越齊全。“現在住宿樓每個樓層都是新粉刷的,樓裏還供應温開水,宿舍裏有洗衣機、電熱水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張元泰説。
近些年,塔縣引進教學人才的質量也越來越高。現在塔縣小學有110名左右教師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其中本科畢業的佔一半,較以前大多為中專畢業的情況大有改觀。”張元泰説。
軟硬件的提升,促進了學生成績的提高。“今年有5名學生考上內初班,錄取成績也從往年的170多分,提高到現在的216分。”張元泰説。
(小標題)孩子們的夢想更加豐富多彩
“以後想當醫生。”前幾年因為父親腹痛上醫院,努爾比亞·吐日都克見識了醫生救死扶傷的能力,如今上小學六年級的她便崇拜起白衣天使。
“以後我想當明星。”正在塔縣小學上五年級、喜歡穿民族服飾的孜亞迪克·那爾扎夏知道好幾個少數民族當紅明星,自己也想在舞台上綻放夢想。
教學條件、教育水平的提升,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這羣帕米爾高原孩子們的夢想正變得多彩起來。
“十年前,學生們對未來的想法一般是放羊、開商店等,現在學生們更希望讀完小學後繼續升學,長大後成為老師、醫生、發明家、科學家、明星。”夏尼克説。
與此同時,許多已經在外地上過學的高原孩子學成歸來,帶着當初的夢想回到了塔縣,也為塔縣注入“夢想的力量”。
“我現在每月保底工資有6000元。上學讓我有了現在的好生活,我也想回報家鄉,給家鄉的人看病。”在塔縣人民醫院重症科工作的百合提庫力·阿扎熱力克説,自己對身邊的孩子們有榜樣的作用。
“我回塔縣是想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我想讓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塔吉克族姑娘杜來提汗·阿布都拉説。在內地上完大學後,她迴歸家鄉,目前在塔縣教育局工作。
杜來提汗相信,隨着越來越多像她這樣的人回來,家鄉的教育一定會更好;伴着塔縣學生們多彩的夢,塔縣也會變得更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