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霞運動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也可以説是歷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由於這兒是皇帝一家直系的專門祭祀場所。自然是十分的尊貴崇高,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輩可以享受到這樣的殊榮,就連一般的皇親貴族都不行。還必須是近親,或者有功江山社稷的皇親,但後來有大功於社稷的臣子經過皇帝允許也可以配享太廟。
然而在清朝,漢臣即使功勞再高,想要配享太廟也很難。難到什麼程度?就連曾國藩、李鴻章這一類能臣都進不去,整個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得到配享太廟待遇的漢臣只有一個。這個人便是張廷玉,可奇怪的是,這位名垂青史的老臣。在晚年時,卻曾幹出不斷向皇帝要賞賜,結果被乾隆削爵的事,這是為何?
張廷玉,安徽桐城人,生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九日。他的家族是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張英,那可是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再往前數,祖上在明朝年間,也是有名的臣子。書香世家的薰陶,張廷玉本人也確實有天分,參加科舉考試的成績非常不錯。本來他在二十六歲那年,便要參加會試的,只是因着總裁官是父親要回避才沒參加。
而兩年之後,張英登上了相位,張廷玉也在第二年如願考上了進士。有這麼個父親,他又確實有才能,得到賞識是很自然的事。康熙就連南巡、巡視蒙古諸部也都會帶着他,但在極其激烈的九子奪嫡中,張廷玉站到了四阿哥的這邊。四阿哥在後來勝出,登基為雍正,張廷玉這位有功之臣必然會得到重用。
尤其當時的雍正深感皇位來之不易,想好好好扶植和培養自己的勢力。張廷玉還是他恩師張英的兒子。於是在一眾大臣中精心挑選後,雍正選了張廷玉為輔佐他籌劃軍國大政的主要助手,張廷玉由此走向自己的人生高峯。初期最是繁忙的時候,皇帝每天下旨就要下數十次,全部是由他承辦。
有緊急的事情,雍正第一個叫的也會是張廷玉,或是口授或是讓他書寫。並且讓他與朱軾等人,當了皇子的師傅,未來有皇帝登基那就是帝師。張廷玉的官位也在一步一步高升,雍正對他沒有絲毫猜忌,執政期間不管什麼大事都要找他商量。皇帝為戰事着急上火的時候,大多時候是張廷玉陪着,到雍正七年,他竟然同時握着軍機、吏部、户部等要職。
種種可見,雍正對張廷玉,那是全心全意的信任。在這對賢君能臣的配合下,龐大的帝國逐漸走向正軌,康熙晚年曾因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情況。但在他們的運轉下,很快恢復了往日的生計,貪污腐敗的情況變少。然而搭檔再好的君臣,也會有分開的一天,雍正十三年(1735年)屬於張廷玉與雍正君臣分離的一天便到來了。
不過在病危之際,雍正臨終前給這位幫了自己不少忙的大臣兩個殊榮,一個是配享太廟。另一個便是與莊親王、鄂爾泰等人一同為顧命大臣,乾隆即位後,自然對父親的遺言照做。最初的時候,張廷玉在乾隆一朝,還是頗受優待的。總理朝政,夜宿紫禁城,典試科舉,選拔人才,薦舉官吏。
但到了後來,這種情況便發生了改變,年邁的張廷玉與新帝之間漸生嫌隙。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張廷玉以老病乞休,乾隆沒同意。一年後再次乞休,皇帝批准,結果張廷玉上奏要求乾隆給一個配享太廟的證明。這明擺着是怕乾隆不同意,乾隆很惱火,不過最終還是忍了下來。第二天,張廷玉讓兒子張若澄替自己入宮道謝,乾隆便再也無法忍受。
給了道旨意,沒成想旨意還沒下達,張廷玉就來道謝了。這不免令乾隆覺得,是軍機處泄露了消息,為此削了張廷玉的伯爵。或許乍一看會認為張廷玉這是蠢做法,但事實上,他這一招很高明。早在鄂爾泰病故後,張廷玉便在宮中一枝獨秀,由此迎來皇帝的猜忌。乾隆讓訥親取代他,若再不走日後難免落得個治罪的下場。
如今他自污,反而能平安終老,果然張廷玉後來的日子都過得不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張廷玉去世,享年84歲。乾隆最終還是乖乖遵照父親遺囑,讓他配享太廟,由此成為清廷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參考資料:《清史稿》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