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十九世紀霸主帝國,奈何沒跟上時代的節奏,最終慢慢黯淡
英國在十九世紀前中期他們的強大是全球共知的,國土遼闊資源豐富,但卻隨着自己的一意孤行,自持強大從而葬送了自己的帝國
1837英國年僅十八歲的肯特郡主維多利亞登上王位稱為英國女王,一直到1901年才逝世,而在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這60多年當中,大英帝國儼然成為歷史上地土最遼闊資源最富裕的強國,在極盛時期英帝國控制的領土達到了3400萬平方公里,説到領土廣闊這裏,就連面積達3000萬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國也要退居第二,英帝國廣闊的殖民地遍佈全世界,太陽的光輝始終都會照耀在英國的領土上,因此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的崛起與強大是伴隨着資本主義的世界性拓展而出現的全球殖民帝國
英國通過控制海上權利,主宰着全世界貿易,榨取殖民地的資源和人力,掠奪其廉價的生產資料以及對殖民地的商品傾銷,順利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和工業化,併成為世界霸權,也是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湧現出了許多名人,例如除去歷史上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麥克斯韋,還有跟莎士比亞比起來只是稍微遜色的最傑出的文學家狄更斯,自由主義政策的先鋒代表格萊斯頓和十九世紀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姆斯,十九世紀的英帝國可謂是人才濟濟,維多利亞時代是大英帝國的黃金年代,直到今天,許多英國電影仍津津樂道於當年帝國的光輝燦爛,不過也正是在這光輝中埋下了帝國衰落的伏筆。
英帝國依靠遍佈世界的殖民地,成為世界霸主,但也正是殖民地豐饒的資源,讓英國喪失了進一步前進的動力,在經濟方面,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受益者,但是當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革命爆發時,英國的殖民地還在源源不斷地向母國提供利潤,因此英國採用新技術的動力不足,工業更新換代速度滯後。
相反德國和美國作為後發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殖民地可以依靠,於是大量採用新設備快速超越英國,在政治方面,英國的歐洲政策是“離岸平衡手”,歐洲大陸誰強大,英國就打誰,奧地利強大時英國與法國結盟對抗奧地利,西班牙強大時,英國與荷蘭結盟,對抗西班牙,法國強大時英國與奧地利結合對抗法國,這套戰略在幾百年時間裏,確保了歐洲不會出現一個超越英國的強權。
但是當德國崛起時,歐洲的平衡又不再可能,因為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崛起的德國,崛起的速度實在太快了,一戰時期集結了英、法、俄三國的力量還是未能遏制住德國,而英帝國為了在一戰中維護霸權將無數青年人送到歐洲大陸的戰壕裏,也正是此錯誤的決策讓英國付出了代價,在西線戰場上,英軍有12%的士兵戰死,而總傷亡人數達到了驚人的56%,在一些小鎮,整個鎮的年輕人都參了軍,成批地戰死沙場,許多戰役被人們稱為絞肉機,但即便付出如此重大的犧牲,英法兩國仍未能戰勝德國人,直到美國加入戰爭才打破僵局,但為時已晚
規模空前的一戰徹底消耗了英國國立,以往積攢的財富一朝罄盡,為此戰後英國還背上了鉅額債務,更嚴重的是英國的貴族階層在一戰中傷亡慘重,團以上的軍官傷亡,王室和貴族子弟佔到了五分之四,一戰最嚴重的後果是英國的財富和精英階層一掃而空,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直到今天英國人對一戰的紀念儀式都要比二戰更為重視,可以説在一戰之前的幾十年,也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關鍵發展階段,停留於航海殖民時代的大英帝國,卻被過去的成功所誘惑,不願開拓前行,沒能趕上這一波技術和經濟創新,喪失了關鍵性的發展機遇。
正是因為當初的懶惰,後來不得不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而當帝國衰落後,對於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特別是二戰後,民族情緒高漲,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相繼獨立,英國當初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靠掠奪殖民地,但現在英國失去了海外殖民地,也失去了原料產地和市場,因而進一步分衰弱,一戰之後,大英帝國試圖仍然按照以往的模式運作,但世界已經變了。
許多被英國統治的民族從英國人那裏學會了民族主義,獨立的民族國家成為他們的追求,而殖民主義變得過時多餘和反動,帝國因此而解體,在這個過程中,政治家們只能順應世界的潮流,大英帝國的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總結:大英帝國是伴隨着資本主義的世紀拓展而出現的全球殖民帝國,但停留於航海殖民時代的大英帝國卻被過去的成功所誘惑,不願開拓前行,在一戰時期葬送了自己帝國的年輕血脈,雖然他們贏得了第一次大戰但也漸漸失去了霸主的地位,最終被不斷進步的時代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