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做事,認真盡責而不以為苦。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做事的三重境界裏乘風破浪,逐級而上。
第一重境界
做得到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多數人做事存在“半途效應”,也就是俗稱的“三分鐘熱度”。面對這個不良習慣,無數人倒下了,但也有人克服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
俗話説,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
很多人完不成計劃的原因就在急於求成。計劃做一件事,不要一開始就想着做到盡善盡美。不妨降低期待值,先着手開始,才有希望把別人做不完的事情,循序漸進地完成。
當然,要想“做得到”,還需把握兩個原則。
信念要像山一樣穩固
穩紮穩打、持之以恆,是處理一切事情的根本。
要想做事成功,就一定要堅定信念,穩如磐石、不動如山。勇敢地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壓不垮、推不倒,矢志不渝。
抓住事情的關鍵
古語有言:“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意思是説,做事必先釐清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衡量自己的權力和能力,進而再去較量技巧的短長。
如果對事情的瞭解不夠充分,就無法掌握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如果對力量的分析不夠全面,就不可能對強弱虛實做出正確的判斷。
因此,欲要做事,必要把握住事情的關鍵,如此才能掌握主動權。
第二重境界
做得細
無論要做什麼事,周密細緻都十分重要。
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留下任何一個死角。足夠周密,才能成全事業;足夠細緻,才能迴避危機。
有個企業家,在創業前,曾是一家大型貿易公司訂票部的小員工。當時,她主要的工作是為前來洽談業務的客户們預定往返車票。
有段時間,她負責為德國一家公司的商務經理預訂往來於東京和大阪之間的火車票。經理發現,每次去大阪時,他的座位總在列車靠右窗口,而回去時則靠左。
她對經理解釋説:
“您來大阪時,富士山在列車的右邊,返回東京時,富士山則在列車的左邊。外國客户應該更願意欣賞富士山的美景。”
經理聽了很感動,貿易公司老總也對她的細心大為讚歎,不久後就升她做了訂票部主管。
數年後,她創辦了一家搬家公司,始終奉行着“別的公司能做好的事,我們做細緻”的原則。
心思細膩的人,做事時善於考慮他人的感受,常常能注意到一些細節。而在細節上體現出來的善解人意,一旦被感知,是最能觸動人心的。
時間和精力付出在哪裏,哪裏便會有回應。
聽過一句話:
“開始圖省事,後來就費事;開始費點事,後來就省事。細節的事不能省,省事就是費事,費事就是省事。”
在細節問題上多幾番思考,多幾番周旋,才能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
能把事情做細的人,也擁有了當今時代稀缺的品質:靠譜。靠譜之人,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讓人安心。
第三重境界
做得妙
怎麼才能把事情做得妙?它跟眼界有關。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
志向遠大之人才有可能幹出驚天動地的宏圖大業,而目光短淺之人則可能只能是一凡夫而已。
什麼是眼界?説簡單點,就是你看到的更高級的東西。
一個創業者,如果僅僅盯着自己所在的地區,那他的眼界就僅僅侷限在自己的地區發展水平上;如果僅僅盯着自己的行業,那他的眼界就會被鎖死在自己這個行業中;如果他僅僅盯着自己的競爭對手,那他頂多可能就是做得跟競爭對手一樣。
當謬誤與真理千纏百結,詭譎與事實縱橫交錯,現象與本質撲朔迷離時,若有眼界、眼力,能使自己心明眼亮,見微知著,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別人做不了的事情,做得到;別人做得到的事情,做得細;別人做得細的事情,做得妙。這些都會成為你的優勢,只要努力不止,進步自然不止。
世上沒有白費的努力,更沒有碰巧的成功,不要揠苗助長,不要急於求成,只要一點一點去做,一步步去走,成功,不過是水到渠成。
來源/綜合人民論壇網微信、京博國學等
監製/張益勇 主編/王玥 審核/閆偉奇
編輯/徐曉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