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之後,報考志願成為很多考生和家長十分關心的話題。畢竟,歷年都有考生分數不錯,但因為志願“沒報好”而造成遺憾,也有考生成績一般,卻因為更瞭解報志願的規律和方法,被理想的高校錄取。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商家就打起了高考志願的主意,把它當成一門生意,卻不具備相應的服務水平。這樣的錯誤“指導”不僅沒有幫到考生,反而會連累考生。
據天目新聞報道:有不少所謂的“志願規劃師”,都是商家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只經過幾天培訓就匆匆上崗。更有甚者,打着“志願填報專家”的旗號,卻根本沒有紮實的專業訓練和背景,只是按照培訓過的“台詞”給考生和家長輔導。還有人上了兩個小時的“培訓課”就能速成“專家”。商家打出一些誇張的噱頭,就可以忽悠考生和家長了。
為什麼這些看起來並不高明的套路也有市場?究其原因,還在於不少人在報考志願時存在焦慮心理與不安心態。很多考生和家長認為“專家”掌握了報考志願時的信息差,有了他們的“指導”會更放心。再加上培訓機構天花亂墜的自我宣傳,就很容易讓考生和家長掏腰包。
還有一些人是想花錢買個“安全感”,他們雖然有一定的知識背景和消費水平,但還是信不過自己對志願報考的判斷,希望聽到更專業的意見。正是準確拿捏到了上述心理,一些機構才嗅到了賺快錢的商機,推出其實並不靠譜的“專家諮詢”和“志願輔導”業務。
要想在任何領域成為專家,不經過長期學習和研究,恐怕是不現實的。2小時就能速成的“專家”,也只是一些商家賺取暴利的特殊手段。事實上,國家有關部門並沒有發放過“高考志願規劃師”這一職業資格證書,一些“專家”和“規劃師”只是商家“自封”的,純粹是為了忽悠不瞭解內情的考生和家長。
高考志願的報考情況,對年輕人的前途和命運有重要影響。商家只有發自內心地為考生負責,才能換來消費者對自己的信任,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服務品牌。
從市場交易的層面來看,高考志願的諮詢和指導服務,不論如何定價,都是由市場決定的。如果消費者能接受較高的諮詢費和服務費,也無可厚非。但問題在於,如果商家無法提供專業服務,甚至涉及虛假宣傳、錯誤引導,顯然是違規之舉。只是目前這一領域方興未艾,魚龍混雜,還沒有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也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但隨着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其中的問題,並通過媒體曝光相關亂象,勢必會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只有嚴肅查處那些虛假宣傳的商家和無資質的“專家”,建立行業內部的秩序感,才能讓商家打消只為賺取快錢的心態。高考志願諮詢和指導服務,確實是個有潛力的市場,但設置必要的准入門檻、明確專業認證標準,同樣是無比重要的。只有在一套有效的行業規則建立起來之後,考生和家長才能不被不法商家忽悠,這個行業的發展之路也才能更加健康、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