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行動,為畢業生就業保駕護航;“就業十條”,全力保障學生畢業就業……因疫情影響,本學期大部分學生雖暫未返校,但各高校的就業服務沒有鬆懈。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面對疫情對就業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影響,以及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的特殊形勢,高校如何回應好黨和人民對大學生就業的最大關切,為畢業生順利就業、高質量就業裝上“強引擎”,既是政治任務,也是緊迫課題。
壓實責任,組織推動協同化。疫情突發對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衝擊,導致招聘渠道和勞動力流動受阻。考慮到滯後效應,未來就業形勢同樣不容樂觀。高校決不能有“緩一緩”“看一看”的“等靠盼”思想,應啓動緊急狀態下的就業服務,全員全方位齊抓共管。以北理工為例,疫情發生後,學校迅速啓動就業工作應急響應機制,推進議事決策協同化,運用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院長和部處長聯席會等機制開展全校系統動員;推進組織力量協同化,統籌責任教授、導師、班主任、輔導員、校友等共同促就業;推進關鍵環節協同化,建立部門專項聯動機制,一體化解決學業、畢業、就業事項。
創新形式,求職空間網絡化。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線上建設就業服務空間提供了可能。疫情危機挑戰了傳統的就業工作組織實施體系,督促我們加快適應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社會形態轉化和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加快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重塑,構建信息化就業服務新模式,提升就業領域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高校要依託人才、技術和組織優勢,做“互聯網 就業服務”排頭兵,建立健全信息化就業服務體系,推動構建學校、政府、企業、社會協同參與的就業服務共同治理機制。疫情發生後,北理工快速建設空中招聘平台,就業服務順利實現由“面對面”到“線連線”過渡,已舉辦的線上雙選會場次是去年同期的4.5倍。
強化輔導,線上指導專業化。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養,就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指標。上世紀80年代,國內高校最早一批就業指導機構陸續成立,發展至今職能雖不斷完善,但專業化的學生就業支持能力還有待提升,尤其是線上專業化網絡支持服務還有較大差距。高校應進一步完善線上就業教育體系,強化線上指導的空間、載體、內容和隊伍建設,提升線上就業指導的科學化水平。疫情防控期間,北理工依託長期以來的建設積累,上線50門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精品在線課程,推進特殊時期就業指導線上全暢通,已舉辦各類線上指導39期,服務畢業生3500餘人次。
關注重點,個性幫扶精準化。大學生就業,一頭繫着國家社會,一頭連着千家萬户。高校要牢牢把握“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既重視全覆蓋、全線抓,又要關注特殊人羣、特殊情況,讓各類學生羣體擁有儘可能充分的就業機會。北理工秉承“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思想,建立“一人一策”就業台賬,做到因人施策、專人幫扶。本着尊重意願、專業對口的原則,為就業困難學生精準推送就業信息、定向推薦就業崗位。在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同時,對就業信息嚴格把關,從源頭上剷除求職陷阱;加強線上招聘事前把關與現場監督,確保就業安全。此外,北理工還注重加強畢業生擇業觀、就業觀教育,引導畢業生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政府、高校、學生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各領域、各環節充分協同,只有加強供給側、需求側兩端的思維創新、管理創新、流程創新、技術創新,才能高質量推進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為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