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當官後接母親, 母説 這有兩幅棺材, 一個是我的、一個是你的!
清朝劉獻廷的《廣陽雜記》裏有這樣一則故事,那就是:洪承疇進京做官後,曾想着把自己的老孃接到身邊享福,於是,他便回到故鄉迎接老母。洪承疇的母親看到這個叛國逆子前來,勃然大怒,揮舞起枴杖破口大罵:
“你前來接我,是想讓我變成滿清老婦嗎?今天我就要打死你這個禍害,你也不用接我過去了,我早已準備好了兩幅棺材,一個是我的,還有一個就是你的!”
二十世紀中期,人們根據這則故事編寫了京劇劇本,在民間大受好評。該劇的劇情大體如下:
明朝末期,洪承疇作為遼地總督率領大軍抵抗進犯的滿人,在吃了敗仗後通敵叛國,加入滿清陣營。後來旗人入關,建立大清,這位叛將官封至江南總督。洪承疇思念家鄉老母,在南下過程中回到家中。洪承疇的老孃聞訊,修築了一座“六離門”,意為自己的兒子“六親不認,眾叛親離”的意思,並將自己鎖在門中,只是大罵,並不開門看自己兒子一眼。
不僅洪承疇的老母如此,甚至,他的妻子也跟這位通敵叛國的丈夫決裂。最終,洪承疇的兒子被奶奶派到前線加入義軍,抵禦滿清勢力,自己則跟兒媳自焚明志。
這部京劇作品,老人家把兒子罵了個狗血淋頭,其中,有段話更是令人感嘆洪承疇母親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決態度:
“我大明朝自開創以來賢良輩出,如鞠躬盡瘁的常遇春;保護京城安全的於兵部;抗擊海外強盜的戚繼光;你的父親為了抗擊敵寇付出了生命,他的英魂威震天地。哪個像你一樣在敵人面前卑躬屈膝?像你這種忠孝情義國家盡失的人,也不配有妻兒父母,我們沒你這個卑劣無恥的親人。
除了這部廣為流傳的京劇外,還有不少關於洪承疇的故事大體劇情也是如此。
有部《承疇貶兄》説的就是,洪承畯不滿哥哥成了滿清勢力的一條狗,索性跟其斷絕關係。洪承疇想殺掉與自己鬧僵的弟弟,被洪承畯察覺。於是,洪承畯連夜出逃,洪承疇派兵追殺,在追擊部隊來到一處尼姑庵的時候,洪承疇看見庵裏有一面弟弟寫下的木牌,並且,上面端端正正的寫着“大無良心”四個字,羞愧之下率眾返京。
《素月孤舟》講的則是洪承畯在寫下木牌逃出生天後,買了艘小船在英溪這個地方隱居,從此,再也沒吃過清朝的糧食,只食“明糖”度日,意為於清朝毫無瓜葛。後來的人們為了紀念洪承畯這等氣節,在他泊船的石壁上為他刻了四個字,正是“素月孤舟”。
《六離門》的故事則説的是洪承疇回家後,七大姑八大姨都與他斷絕關係,看他前來尋訪,紛紛關起大門,不與他相認。實際上,這些民間傳説和曲藝作品不過是虛構出來的罷了,文人們杜撰這些作品的目的無非就是宣揚民族大義,宣泄外族侵略的屈辱不滿罷了。
史實中,洪承疇的老孃被兒子親自接回京城,母子二人團聚,其樂融融。後來,老太太還一身清朝貴族打扮,悠哉遊哉的乘船回鄉。老太太總共享了五年清福才病逝,這於我們之前説的民間故事大不相同。
根據清朝史籍記載,洪承疇是十分孝順的,老母親被接來京城後,始終對亡夫未被妥善安葬一事耿耿於懷,總想回鄉看看。洪承疇親自送老孃回到老家,由於,洪承疇是京官,擅自離開京城是欺君大罪,甚至,因為這件事還遭到同朝官員的彈劾。
之後,洪承疇甘願領罪,順治皇帝認為洪承疇為了親情甘願受罪,情有可原,所以便寬恕了他。後來,老太太在家鄉病故,洪承疇聽聞後悲痛莫名,啓奏皇帝要回鄉給母親守喪。但是,皇帝以宮中事務繁忙為由拒絕了洪承疇,讓他按部就班的工作。但順治帝還是特批了大筆銀兩,作為老太太的喪葬費。
可以説,洪承疇在投降滿清之後,宣導儒家學術,曾針對順治皇帝迎達賴喇嘛提出意見,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洪承疇也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
最終,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
最後,在洪家老太太的葬禮上,皇帝派官員送來了“喻祭”,給予老太太非常高的評價,還説:洪承疇能成為朝廷棟樑、開國元勳,全都是他父親忠孝、母親明事理的功勞,並追封老太太為一品夫人。雖説《廣陽雜記》中許多故事的真實度比較高,但是,根據史籍記載,洪承疇跟母親的關係始終很融洽。
?
康熙四年二月十八日,洪承疇卒於京師私邸,享年七十三歲,清廷恩賜祭奠如制,諡文襄。從歷史主義的觀點看,洪承疇之所以成為明朝的重臣,是從鎮壓農民起義軍發家的,不值得稱頌;而他降清以後,成為清初的開國功臣,在促使清朝統一、緩和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是於國家於民族有益的,是應該肯定的。
其實,真正瞧不起洪承疇的親戚,只有他的弟弟洪承畯,他果真在廟中寫過“大無蓮心”四個字,就是為了嘲諷自己的哥哥。這裏,我們從“洪母罵疇”的故事流傳甚廣中就能看出,老百姓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個故事就是真實的歷史,畢竟,洪承疇其人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漢奸,公道始終都在老百姓的心裏。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七·列傳二十四》、《明末洪承疇降清》、《廣陽雜記》、《承疇貶兄》、《素月孤舟》《六離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