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期間,經常和許多師弟師妹交流,常碰到有人問這個問題。日前,完成了答辯後終於獲得了理學博士學位,也決定休息一天就這個問題好好寫一篇文章。
01
怎樣入門?
這是經常碰到的問題,大部分都由新生提出來。關於入門,各個方向情況都不一樣:在我們天文系,一年級學生是不選擇導師的,我們有一年的時間去參加不同導師的組會,並做一些實質性的科研或組會報告,其目的便在於對整個領域有一個粗略的瞭解。
在這個期間,有些老師會給你一個此方向的奠基性文章讓你閲讀,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讀了這些文章之後能大概領略到其中的問題以及重要性,那麼你就會有一些粗略的判斷這個方向是否適合自己——這非常重要,一旦發現這個方向不適合自己,那麼你的未來幾年將十分痛苦。
當然,沒有不好的方向,但畢竟人的性格特質不同,對事情的理解和優缺點也不一樣,如果這個方向與你格格不入,那麼你就得花更長的時間找下家了,這顯然是不划算的。
有時候,老師或許直接給你一篇最新的文章,那麼,你就應該從這篇文章的引言部分開始閲讀,並且將引言部分頻繁出現的那篇文獻拿來擴展閲讀,然後再閲讀那篇文獻的引言……如此擴展下去,會對個人理解該方向的歷史發展和現狀有很大的幫助。
另一個重要的入門方法是,去閲讀綜述,各個領域都有自己權威的綜述,它們往往由那些本領域已經具有很高聲望和成績的大師撰寫,綜述通俗易懂,並且十分具有全局觀點(global view),其往往不僅會描述本領域的歷史,也會詳細給出未來展望,告訴你它的重要性,我一直認為,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就應該按照綜述的格式來寫。
在我們領域,最權威的綜述雜誌是ARAA(如有錯誤請指出),Annual Review是個很權威的綜述系列,其在許多其它領域也是首屈一指的。
文章看不懂怎麼辦:如果是技術細節,沒有關係,畢竟人家做了好多年才發展出這一套東西,一入門就全吞下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背景綜述部分和結論看不懂,那麼有必要去找師兄和老師討論了(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科學家,應該竭盡全力幫助比自己資歷淺的後輩)。
如果有時候找不到幫助你的師兄師姐,那麼直接發郵件給原作者,去和ta討論,千萬不要害怕和人交流,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種事情在科研領域經常發生。
02
比起失敗更可怕的是不敢嘗試
我在剛入導師的組時,畏手畏腳不敢嘗試,我覺得導師不僅是科學上的導師,還是技術上的導師,我的思想曾停留在導師是全能到連一個題目都有權威答案的那種人。
當我不斷嚮導師詢問各種細節時,我遭到了第一次警告和批評,我至今保留着我的導師那封郵件,它改變了我的整個博士生涯:
OK, I will respond with more instructions now, but as aPhD student you are supposed to take initiative and figure things out foryourself. This is part of the PhD training, particularly in western countries(don't work on the assumption that I know everything...). It doesn't matter ifit goes wrong sometimes -- you'll learn from that, just try.
實際上,當你畢業回頭再去看最初的項目時,你會覺得給你四五年時間來完成這麼簡單的一個項目實在是太奢侈了。五年後的你,或者當時的導師,也許只需要兩個月就能把項目做出來,而這麼多的時間,就是給你去犯錯的。
去尋找專門的文獻,去找其它比你更懂的人交流,而不是全權依賴導師,把數據備份然後不斷嘗試併發掘裏頭的細節。博士期間不説90%,至少一半的時間是用來犯錯誤的,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輸得起的魄力,以及不能從錯誤中學到新的東西。
03
建立自己的想法,並付諸實踐
當你終於選擇了一個合適的項目,並付諸實踐的時候,你開始積累經驗,並且知道了本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研究方向,這個時候,你也就要開始思考一些導師想法之外的想法了。
建立自己的想法,是整個博士期間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如果你到了三年級四年級還沒有自己的項目,甚至連一點點想法都沒有,那你就要小心了,這意味着你根本無法脱離自己的導師,獨立開展自己的科研。
建立了想法之後,就要付諸實踐,去做實驗,分析數據,找合作者幫忙。
要看得起自己,不要覺得自己只是個學生,自己的idea肯定是小兒科的東西因此不值得去實踐。
當然,當你還不成熟時,你會發現自己最初的想法真的是小兒科的東西,這也沒關係,能發現自己想法的不成熟,往往就朝着更成熟的想法更進一步。
圖源:colorhub.me
在我讀博士期間,至少提出過三個項目並邀請我的同學合作,最後其中兩個至今裹足不前,但有一個已經產生了非常高質量的文章並引起了同行關注,這就足夠了。因此,當我有同學來邀請我合作時,哪怕最後發現對方的idea行不通,我也十分願意陪着ta一起去試錯。
你的想法越多,你能產生的想法就越多,哪怕你的第一個想法錯了,你會發現在實踐這個過程中會有越來越多的事情可做,越來越多的問題可以解決。因此,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並付諸實踐,一個想法能產生有影響的科學結果固然很好,但哪怕沒有,它能帶給你的是更多的潛在的其它想法,而在你越來越積極的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一朵花盛開。
04
交流比埋頭苦幹更重要
不要放棄任何交流的機會,這會讓你建立自己在同行中的聲望,這對未來的職業至關重要。實際上,當你走到科學圈裏的時候,你會發現科學圈就是一大羣絕頂聰明的人在灌水,只是和我們平常吃吃喝喝的灌水內容不同,他們討論的全是人類尚不理解的未知領域的智慧。
一個大牛提出一個想法,然後發表一篇文章,然後一羣人頂,另一個人發表另一篇文章反對或者支持,又一羣人頂,科學就在這種吵吵嚷嚷中前進。
因此,你如果在科研圈沒人認識你,那麼就不會有人關心你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你脱離了導師之後就沒有自己的合作者,沒有自己的合作者幾乎必然走向被淘汰——試想你在微博上都沒有小夥伴你一個人發心靈雞湯又有什麼意思?
此外,交流更重要的作用是,從另一個獨立的角度來幫助你的科學,小時候,我數學考試回頭自查錯誤很少成功,因為當我洋洋灑灑把公式推導完時,我總認為自己肯定沒問題,帶着這個偏見,自查也很少查出來,直到老師公佈答案或同桌比對時才恍然大悟。
科學也是這樣,當你在自己的領域越鑽越深,你不可避免要產生一些類似“嗯,這裏肯定沒問題”這樣的偏見,而這樣的偏見是很難自己覺察到的。這個時候,有一個獨立的科研夥伴幫你查看這些課題,就尤為重要,有時候ta會給你提出一些十分重要的建議和改進,而這是你一個人冥思苦想想不到的,這也是為什麼投稿之後往往需要同行評議的原因。
知識是學不完的,人的智慧畢竟有限,和其他人交流,就可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三年級的時候,我開始涉及到我們領域一個爭吵不休的課題,那個時候,我只知道這個問題懸而未決,而再多的數據也只是把事情變得更加複雜而已。
直到那年夏天導師送我去交流,在外地吃吃喝喝一個禮拜也沒做出什麼東西,但是卻在聊天中學習到了許多理論天文學家的思考,儘管當時沒什麼作用,但一些建議我也就記在了心裏。
一年後當我回到這個領域時,一個無形中的發現讓我立刻想起了當時那些建議,竟然柳暗花明地就把這件事情做出來了,最後還發表了Nature,所謂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就是這個意思。
大多數時候,我們去和別人交流,不代表交流過後我們必須項目上有所推進,可能許多時候就是吃吃喝喝旅遊去了,但那個時候哪怕有一句話讓你能長久地記在心裏,就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給你帶來收穫。
科學是積累的,但也是跳躍的。
05
做報告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樣重要
當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後,一定要將它展示出去,一方面這有助於你在這一過程中收穫更多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是讓你建立起同行聲望的重要方式。
此外,面向大眾科普,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導師經常給大眾科普,我也經常作為他的聽眾去支持他的報告,現在我自己也給大眾做科普:如果你能把自己的項目説得大眾都能聽懂,那麼這就證明你的確理解了自己的工作了。
有許多研究生不喜歡做報告,覺得做報告浪費時間拖延項目進展,這樣不行。
一個堅持抓住任何機會展示自己的博士和一個消極對待報告的博士,三年之後的差距是驚人的,如果覺得自己英語不行或者表達能力不行,那就更要抓住一切機會練習,而不是自認為不行反而更加逃避。
關於做報告,新手往往會十分在意時間,又期望自己把所有細節一字不漏的全説出來,這是個誤區,其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觀眾什麼都沒有get到,且自己的語言由於趕時間漏洞百出。一個好的報告要做到語言清晰(速度慢並且全是簡單句都沒關係),流暢且文字不要過多,尤其是圖表。
關於技術細節,若你是朝同行展示或者直接做組會報告,適當講一些沒有關係,若是朝大眾展示或者跨領域展示自己的工作,則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科學成果,簡而言之,寧可放棄掉一些部分,也一定要把最重要的那些東西表達出來。
PPT的頁數最好跟你擁有的時間(以分鐘為單位)相仿或少一些為好,平時練習時要做到能用一句話概括每一頁PPT的內容,多一句話都不行。
06
做一個優秀的青年學者,而非把博士項目當成任務
在博士期間,你是自由的,你的項目是為了推動人類的知識,而非完成某個任務或者作業,因此,拓展自己的學術能力比完成科研任務(如高校對文章數的硬性要求)更加重要。
我認識許多博士研究生,他們不僅在科研上學術突出,也積極努力富有創造力,他們獨立組織大小研討會,邀請和建立同行交流,翻譯學術專著出版,申請經費,發表專利,和媒體合作翻譯科研新聞,還有的甚至自己出書。
有些同學會抱怨科研太忙或者説這些會佔用太多時間,實際上是,但凡我所見到的這些博士生,他們本身的項目和學術論文水平也往往首屈一指。有些事情,你不去做他就永遠很難,我曾在四年級時打算翻譯導師的專著,後來因為新的科學發現而擱置了下來,成為我博士期間一大遺憾。
現在,我積極邀請我的師弟師妹加入到同行的交流中來,一起分享各自獨特的知識和科研經歷,互相學習互相提高,對我來説這是重要的一部分——若干年後,我們的導師們退休了,我們要扛起他們留下的任務,把我們年輕一代的學術界傳承下去,而現在,我們就需要相互之間互相支持,把這個氛圍建立起來。
從實驗室走出去,把同儕們組織起來,去參加讀書會,去邀請天南地北的朋友們來喝咖啡聊學術和這個世界,你會發現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學者的價值。
07
保持心理和身體的健康
除非科研性質要求,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工作是緊張到需要熬夜完成的。
讀博士強度大,對智力和體力要求都很高,因此保持充沛的活力對完成科研十分重要,尤其是面對未知和挑戰,難免失敗感到壓力,這個時候,身心能迅速的恢復十分重要。
我在一年級的時候,簡單的認為讀博士只要拼命幹就行,每天熬夜看書看文獻,結果不僅帶着倦意效率低下,身體素質也直線下降,本來不高的個頭竟然長到了70公斤,三天兩頭犯毛病。
後來由於生活習慣和心理壓力,染上了強迫性失眠,每天到三點睡不着第二天不僅昏昏欲睡而且有一種自己馬上要垮掉罹患絕症的感覺,那是我博士期間最黑暗的一段時間。
後來,我強迫自己改變了生活習慣,加強了體育鍛煉,每天不論多忙晚飯後必然長跑,非特殊情況絕不加班,身體素質漸好。由於失眠導致的焦慮和抑鬱(後來被發現還存在更重要的內在原因),我患上了恐慌症,症狀便是在莫名其妙的狀態下產生高壓焦慮,瀕死感,一旦發作整個人喪失所有勞動和思考能力,去醫院檢查除了甲狀腺素假性升高和血壓上升到正常血壓臨界值查不出任何生理因素。
無助之下我尋求了心理幫助,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我走出了焦慮的陰影迴歸了正常生活。同時也要感謝我的導師,他們給我十分寬鬆的氛圍,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的博士生活開始發生改變,不論是自己的科研還是學術合作,都碩果累累。
講自己的故事是為了告訴大家,當人的精神長期集中在某個十分負性的感覺上時,哪怕個人覺察不到工作效率的改變,人是很難有所成就的。
當今社會宣傳好多好多正能量,但最要命的是,它們強調人要通過逼迫自己來獲取未來的某個好的生活,然而,明天是無止境的,如果我們需要放棄掉自己的開心和快樂,來換取未來的某個好的結果,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為了一個未來付出某種代價,可想而知我們會多麼痛苦。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陷入痛苦和抑鬱中,身心疲憊每況愈下時,停下手中的工作,改變自己的狀態,去尋找幫助。
這並不丟人,你只有愛自己,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生活才會反過來愛你。
08
不要驕傲
最後,當你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了,你面臨畢業了,你的師弟師妹都崇拜你,永遠不要驕傲。説這些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永遠有比你更加優秀的人,你擁有了這一切成績,代表你剛剛具備了資格和這些人比較,他們會是你的合作者,朋友,但也會是你的競爭者。
今天,你或許在學校是最好的,但在中國,在這個世界上,比你強的人永遠存在,尤其是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你如果不把自己拿來和全世界比較,那麼你就是被淘汰者,你的成績就和小時候考了個全班第一一樣並沒有實際意義。
説這些是因為,人只有懷有一種自己還不足的緊迫感,才會逼迫自己繼續努力。
我曾以為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足以讓自己高枕無憂,但事實證明我錯了,當我申請國外的學者基金時,我隨便投出了自己的簡歷,也沒有認真寫研究計劃,後來我發現一個位置總會有來自全世界的競爭者幾十上百的爭取,我結果不斷被拒絕不斷失敗(感謝我的老師們,他們一直關心支持我,也批評指正我,讓我從這種不好的驕傲中恢復過來),而且小道消息還讓我知道,我還不是以第二名的身份被打敗,比我強的國內外應屆博士和資深博士後特別多。
當我和我的老師們,國外的大師們交流時,他們給我的一個共同的感受是他們特別虛心,他們時刻都準備着向你學習,向這個世界學習。他們覺得在無窮無盡的自然面前,我們懂得的和我們不懂的相比實在太少太少,他們知道他們並不比一個年輕的博士甚至一個普通的學生更好。
謙虛實在是太重要了,它讓你待人友好,也讓你對所有的知識不含有偏見。現在,我忘掉了自己博士期間取得的成績,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普通應屆畢業生的位置上,努力地和其它的研究機構聯繫,和老師們發郵件希望他們能支持我的學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幫助我,我也深深地知道,我今天的成績來自於無數的人不計回報的幫助。
我們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有一天當我成長起來,我一定要虛心地,沒有偏見地幫助我們地下一代青年人,不僅讓學術和知識,更讓這份人與人之間互相支持友好的感情傳承下去。
最後,説了這麼多,完全是基於自己博士這幾年的所有感想和領悟。這幾年裏,我有成功,有失敗,有自己的優點,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我想,我的這幾年的的確確是改變了的。
希望我的這些經歷能用來幫助到更年輕的師弟師妹,也希望未來有一天,我們這些年青人們攜起手來站在學術的最前沿,把前輩們的事業繼承下去。修學儲能,先博後淵,僅以此給各位同儕共勉。
來源:科學網博客
本文目的在於學術交流,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或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