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果扶蘇繼承皇位, 大秦帝國就不會二世而亡了嗎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經典




二、陳勝吳廣起義時主要打的旗號是:“大楚興,陳勝王”,起義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只是覺得扶蘇死的可憐,想利用百姓的同情心,根本不存在陳勝吳廣起義打着扶蘇的口號的説法,也更不存在如果扶蘇活着,陳勝吳廣就沒有起義的藉口了。三、長期以來大家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在秦末農民起義過程中長城軍團無動於衷,坐視大秦帝國滅亡,這與歷史真相是相違背的,從情理上也根本説不通,秦二世和趙高雖然狼狽為奸人品不好,但是並不傻啊,起義大軍都打到函谷關了,還不知道調撥大軍嗎?章邯雖然非常有才,但是他率領的只是有奴隸和罪犯臨時拼湊的部隊,怎麼就如同清風掃落葉一般滅了陳勝吳廣、項梁等起義大軍?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王翦之孫王離作為長城軍團的主將帶領大部分長城軍團迅速南下,和章邯一起合力打垮了眾多的起義軍。不幸的是起義大軍越打越多,可以不斷補充兵力,而長城軍團卻彈盡糧絕,最終王離在鉅鹿之戰中帶領長城軍團剩餘的戰士戰死疆場,為大秦帝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所以即使扶蘇繼承皇位,大秦帝國還是會二世而亡的,理由如下:一、大秦帝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創建了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中央集權制度,居功至偉,然而這也是大秦帝國迅速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大秦帝國之前普遍實行分封制,大秦帝國之後基本上所有的王朝也都是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唯獨大秦帝國空前絕後地實行了單一的郡縣制。不可否認的是秦始皇和李斯都非常聰明,他們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分封制的優勢所在。大秦帝國新建立的版圖又遠遠超過周王朝,四海之內遠遠沒有歸心,鐵騎過後百姓還沒有安居樂業,任何一件事情官員都要上報皇帝裁決,在那個交通極其不便的情況下,可以想象這樣的帝國可能長久存在嗎?後來劉邦建立漢朝,實現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但卻把天下重要的、富裕的佔西漢總面積一半多的地方都分封給了劉姓諸侯王,從而開創了大漢四百年天下。

二、大秦帝國一直推行的是商鞅變法制定的政策。商鞅變法時針對的是當時複雜的戰國時期的環境,其實是一種戰時模式,就如同蘇聯建國初期實行的新經濟政策一樣。商鞅變法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完全是犧牲民眾的利益,來為國家的軍力擴張服務的。在戰爭年代實行這種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強軍,然而在建立遼闊版圖後還實行這種制度,百姓永遠都不能安居樂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個國家時刻充滿着火藥味,稍微一點火就可以引爆整個國家!這也是為什麼陳勝吳廣區區幾百人,就可以帶動天下人暴動。天下人苦秦久矣!三、大秦帝國滅六國統一天下只用了十二年,結束了數百年的分裂局面,帝國政權的統一距離人心的真正聚合還有很大的距離,社會心理尚處於巨大的分裂狀態,對此秦始皇並沒有清醒的認識,他認為只要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車軌、統一錢幣就萬事大吉了,他恰恰忽視了最重要的是統一人心!原六國的子民始終都沒有把自己當做秦人,更不要説那些新徵服的地區的部落人民了,這樣沒有向心力靠軍事征服的帝國能存在久遠嗎?

四、大秦帝國失去了支撐其帝國存在的堅實基礎。大秦帝國從一個部落發展到龐大帝國,始終依靠的是贏氏部落和老秦人,然而經過數百年的征戰,關中老秦人損失慘重,隨着征戰大軍分散到了帝國邊疆各地,新徵服的地區人民遠遠沒有老秦人對大秦帝國認同感。秦始皇建立大帝國後又剝奪了贏氏皇族一直控制的軍權,隔斷了贏氏皇族與老秦人數百年來血肉聯繫,大秦帝國再也沒有支撐其帝國存在的堅實基礎。五、雄才大略君主氣魄方面扶蘇同秦始皇相比差的太遠,安撫百姓治理國家扶蘇同丞相李斯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然而在秦始皇活着的時候,天下已經出現動亂的跡象,甚至有人公然行刺秦始皇,在隕石上刻字秦始皇死而地分等種種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徵兆,對此秦始皇和李斯對此也都無能無力,換做扶蘇又能如何?

六、從扶蘇的個性品質能力來説,扶蘇適合做的是一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守成之君,而像大秦帝國剛剛創建完成百姓沒有歸心、天下沒有安定,遠不是扶蘇可以解決的,所以即使扶蘇繼承皇位,也改變不了大秦帝國二世而亡的結果。最後筆者在就孫皓暉先生所寫《大秦帝國》發表一點個人意見,《大秦帝國》這部奇書非常精彩,我也非常喜歡看,但是畢竟只是歷史題材的小説,大秦帝國的滅亡是必然的,而不是如同書中所説是偶然事件,所以即使是扶蘇繼承皇位,也避免不了大秦帝國二世而亡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