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4.0時代來臨,教師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經典

前幾天,天津一中學老師言論被指攀比家長、歧視學生而引起爭議。這位教師不僅是區骨幹教師、學科優秀教師,還曾被該校評為“最美教師”。雖然事件發酵後,津南區教育局迅速對其做出停職通報,但這一事件也足夠引起我們反思,教師的作用是什麼,我們教育的本質又是什麼?

教師的作用:立德樹人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雲杉提到,近40年,中國一直在高速發展,“知識改變命運”這一國人的教育哲學在今天被無限放大。”人們期待“名校”的身份神話能夠替代家庭,完成對下一代的“制度性庇護”。因此教育的功能被“異化”,“當教育被異化成一個戰場的時候,學校就會被扭曲為一個競爭的賽場。”

教師作為教育中的重要一環,不僅肩負着傳遞和傳播人類文化科學技術知識的責任,而且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杆標尺,直接影響着學生的人生。

韓國電影《教師的恩惠》中,樸老師是一名小學教師,在她執教過程中,因為偏心,因為體罰,因為學生買不起禮物而嘲笑,種種行為深深傷害了其中的七名學生,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難以磨滅的影響,以致二十多年後,長大成人的他們依舊耿耿於懷。

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八個字將教師的職責詮釋得很清晰,教師的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學生三觀的形成,同時教師的行為引導着孩子的行為。

“網紅教授”戴建業老師在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因為風趣幽默的授課方式以及對職業的熱愛而走紅網絡,不僅學生愛上他的課,甚至很多觀看了戴老師上課視頻的網友也對古代文學產生興趣,成為他在網上的“雲學生”。

網友評論戴老師上課視頻(圖片來源於網絡)

立德、樹人,是一位教師最主要的作用。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到,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則是“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

對教育的反思: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兩千多年前,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不論貧富貴賤,只要願意到他門下學習的都是他的學生。他不圖名、不圖利,目的就是將人培養成真正意義上的人,特別是將上不起學的孩子培養成有人格有學識的人。在教學中,他倡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他的教導下,他的很多學生都成為了當時的賢者。教育的本質其實從這個時候就定下基調,並且從未過時,那就是“以人為本”。

從教師角度來説,“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不僅是對個人教學能力、教育技能的考驗,更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認知和自身責任感的考察。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探索方式可以因人而異,但為學生着想、以推動教育理念改善為目標是很多優秀教師的共同特點。他們如同黑夜之星,給很多孩子的人生點亮了一束指引前路的火把。

圖片來源於網絡

榮獲“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稱號的張桂梅老師,以一己之力將一千多名山區女生託舉出大山上大學,她説:“聽到學生們畢業後能夠為社會做貢獻,我覺得值了。”

同樣在教育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的還有“80後”教師張理清,這位在課堂上游刃有餘的英語老師,為探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以支教和親身調研的方式,陸續走遍了全球6大洲30多個國家。如今他已經參加了新東方“燭光行動”十餘年,在這個為農村中小學教師提供義務培訓的項目中擔任主講老師,將自己的多元化教育理念,分享給更多的人。

從教學方式、教育探索的角度來看,這兩位老師並無相似之處,甚至截然相反,但他們對教育本身的崇敬,以及自身所攜帶的責任感是一致的,這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時代在變化,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也在國與國的互相學習中不斷創新,但教育的本質沒變,以人為本、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世界公民依舊是教育的初心所在。

教育的發展變化:4.0時代的要求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王素女士提到,教育4.0時代已經來臨,它會打開教育的新視野,同時也會顛覆傳統的教育形態,向國際化方向靠近。

王素女士發表演講(圖片來源於網絡)

王素女士還提到,教育4.0時代具備以下特徵:

1. 隨時隨地學習的方式、個性化學習、多元化學習供給等;

2. 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教師講授轉變為同伴學習和導師互動;

3. 教學內容從知識本身轉變思維培養,教會學生去提問;

4. 更注重實踐,讓教育與生產實踐更緊密的結合;

5. 學習路徑上應該更多元化、個性化、模塊化。

總而言之,教育的國際化趨勢在不斷加強,傳統教育模式中以教師授課為主、一以貫之的學習路徑會逐漸弱化。

作為傳遞知識和技能的橋樑,教師是未來教育變革的核心,教師隊伍的要求也會逐步提高:

一是學生跨學科學習互動增多,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不斷加強對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打磨。以芬蘭為例,芬蘭作為備受推崇的優質教育典範,在教師選拔方面有着非常嚴苛的要求,他們要求老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意願,所有老師會定期接受培訓,學習如何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並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學習風格進行差異化教學。

二是隨着教育更加註重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側重啓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提問和發言。在歐美很多國家的課堂上,閲讀和討論是基本的教學方式,教授通過互動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三是教師對自我職業的認知和認可。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一位教師對自己的職業不夠認可,是無法做到長久熱愛自己的學生併為之付出巨大精力的。

古往今來,教師都是一份很神聖的職業,它肩負着一代民族的希望,又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和改變着很多人的人生,面對渴求知識的學生,面對不斷變化的時代,教師的作用也會越加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