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區軍民展開大反攻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8日,蘇聯發表對日作戰宣言。蘇軍對日作戰,沉重打擊了盤踞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覆滅。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佈無條件投降。16日,日軍大本營在下達“停止戰鬥行為”命令的同時,又命令日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自衞可以採取戰鬥行為”。由於日軍宣佈投降而又不放下武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反攻作戰仍繼續進行。
8月9日,毛澤東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大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蘇聯及其他盟國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於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10日,中共中央指示各中央局、分局及各區黨委:立即佈置動員一切力量向日偽軍發動廣泛的進攻,以正規部隊佔領大城市和要道,以游擊隊民兵佔領小城市。同日24時至11日18時,朱德總司令發佈關於受降和對日展開全面反攻等7道命令,要求各解放區抗日武裝部隊向其附近的日偽軍發出通牒,限其在一定時間向人民軍隊繳械,如遇日偽軍武裝部隊拒絕投降繳械,即應予以堅決消滅。
但是,正當各解放區軍民向日偽軍展開大規模反攻之際,蔣介石卻於8月10日發佈3道命令:令八路軍、新四軍“原地駐防待命”,不許“擅自行動”;令偽軍“負責維持地方治安”,等待國民黨軍隊收編;令國民黨各部隊“積極推進,勿稍鬆懈”,妄圖獨吞抗日勝利果實。對此,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蔣介石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各解放區軍民積極響應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的號召,堅決執行朱總司令的命令,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日偽軍發起全面反攻。
8月11日,渤海軍區向全軍發出了“集中力量,挺進交通線,奪取敵占城市,掃清前進障礙,會攻濟南,迫使敵偽向我投降”的戰鬥號令。
8月13日,中共山東分局、山東軍區發出《決心消滅日偽軍》的指示和《奪取大城市的部署》;15日,又發出《部隊作戰方向的規定》。山東軍區命令渤海軍區主力配合魯中軍區奪取濟南,一部收復津浦鐵路滄(州)德(州)段沿線各要點及壽光、濰縣等地。同時,決定將所屬各軍區部隊編成5路野戰軍,其中渤海軍區組成第四路前線指揮部,主力部隊編為山東野戰軍第七師和第六、七、八3個警備旅。楊國夫任第四路前線指揮部指揮,景曉村任政委,劉其人任副政委,袁也烈任副指揮兼參謀長,周貫五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8月17日,山東野戰軍第七師正式組建,楊國夫任師長,周貫五任政委,龍書金任副師長,閻捷三任參謀長,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七師下轄十九、二十、二十一3個團。警備第六、七、八旅在此後陸續組建。
8月中旬,第四路前線指揮部根據渤海區敵情,將所屬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迅速集中,分南、北、中三路對敵展開大反攻。
南路大軍由七師主力和五分區獨立團組成,在楊國夫、景曉村、周貫五指揮下,在膠濟鐵路以北,小清河以南,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由東向西挺進。於17日解放壽光後,繼續向益都進軍。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何思源在張景月殘部護送下,由昌樂乘車逃往濟南。南路大軍自20日起先後解放廣饒、昌邑、桓台、長山、益都、臨淄、鄒平等縣及淄河、辛店、金嶺鎮、普集等車站,在路家山重創偽頑徐振中、王硯田、李青山、王金生等部,攻佔鐵山工礦區、石橋飛機場,逼近張店近郊。南部大軍一部還配合山東第一路前線指揮部部隊作戰,掃清濟南外圍之敵,控制了東起益都,西至濟南東王舍人莊長達幾百裏的鐵路線,使渤海與魯中兩大戰略區連成一片。
中路大軍由六分區獨立團、長山獨立營、鄒平縣大隊等組成,在劉其人、袁也烈指揮下,沿小清河以北、黃河以南由東向西挺進。8月20日解放博興,9月6日解放齊東,9月20日解放青城。後在章丘與山東第一路前線指揮部部隊會師,逼近濟南。
北路大軍由第一、二、三、四軍分區部隊、回民支隊和部分縣區武裝組成,在龍書金、傅繼澤、陳德、曾旭清、劉賢權、李廣文、王兆相、徐斌洲等指揮下,分兵南下、西進。自8月16日起,二、三分區部隊相繼解放臨邑、陵縣、濟陽,並追擊、包圍殘敵於商河縣城。一分區部隊收復鹽山、寧津、新海縣城,攻克桑園車站,切斷津浦鐵路,逼近德州。二分區部隊進至濟南城下,佔領黃河大橋下的鵲山一帶,幷包圍消滅了齊河、濟陽一帶的偽聶適增部。四分區一部配合三分區部隊攻克陽信縣城後,隨即進軍惠民城,守城偽軍王福成部在八路軍的威脅下連夜逃往青(城)、惠(民)濱(縣)邊區。8月30日,惠民縣城解放。至此,渤海區境內除德州、滄州、平原、禹城、濰縣等日偽據點外,僅有萬餘偽軍龜縮於商河、無棣兩座縣城和青惠濱邊區,其餘廣大地區均獲解放。
9月7日,渤海區黨委在鄒平召開會議,山東反攻前線指揮部總指揮肖華到會傳達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即《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明確了首先攻取小城市,消滅內地日偽軍,鞏固己解放地區,然後再攻取大城市的作戰方針口據此,決定改變會攻濟南的作戰部署,渤海軍區主力部隊回師渤海區內地,掃清偽軍殘餘。第一步,殲滅青惠濱邊區殘敵;第二步,打下無棣城;第三步,攻克商河城;最後分兵向津浦、膠濟鐵路沿線和大城市進軍。
9月10日,渤海軍區各部隊在青惠濱邊區構成一個長達80公里的大包圍圈,將偽皇協護民軍成建基等部4000餘人包圍。在八路軍的強大攻勢下,偽軍企圖北渡徒駭河逃竄。圍攻部隊奮勇合擊,將敵壓縮在徒駭河與沙河之間的天然袋形地區聚殲。此役殲滅王福成,韓兆坤等部偽軍1200餘人,俘偽濱縣縣長杜孝先以下2200餘人。之後,渤海軍區主力部隊向無棣挺進。12日,向無棣城發起攻擊,經激戰首先搶佔了南關天齊廟內的海豐塔,控制了俯視全城的制高點。15日夜,盤踞無棣城的頑冀察戰區第十挺進縱隊少將司令張子良率其手槍隊從北面突圍,企圖乘夜逃跑,遭四分區部隊迎頭痛擊,張子良被擊斃。17日,攻城部隊發起總攻,攻克無棣城,俘偽皇協軍副司令馮立剛以下5400人,擊斃沾化縣偽縣長王浩然及叛徒邢朝興等千餘人,繳獲迫擊炮10門、輕重機槍66挺、長短槍4000多支。
德平、慶雲、鹽山、陵縣等縣解放後,其偽軍頭目李光明、高贊廷、白玉亭、張紹臣等帶殘部逃入商河縣城,與該城守敵偽武定道皇協護民軍第一師師長田敬堂部一起負隅頑抗。自9月5日起,渤海軍區主力一部和二分區主力在德縣、匡五、商惠、德平等縣地方武裝和民兵的配合下,包圍商河城,並於26日發起總攻。首先,奪取城東門之水寨。田敬堂派其參謀長與攻城部隊談判,企圖拖延時間組織反抗。攻城指揮部限其兩小時內繳械投降,遭到拒絕。攻城部隊遂組織炮火對商河城進行猛烈轟擊。田敬堂等在八路軍的強大攻勢下,被迫投降,商河隨之解放。此役共斃傷俘偽軍8000餘人,偽軍11個“司令”全部被活捉。商河戰役的勝利,使渤海區腹地縣城全部解放。
渤海區軍民在7、8、9三個月的反攻作戰中,共殲敵3萬餘人,解放縣城33座,人口600餘萬。渤海區已發展成西起津浦鐵路,東至渤海,北近天津,南至膠濟鐵路,面積達5.2萬平方公里,轄41個縣市,人口近1000萬的解放區。渤海軍區部隊普遍經受了連續行軍作戰的鍛鍊,在戰鬥中壯大了隊伍,提高了軍政素質,改善了裝備,為以後在膠濟、津浦線作戰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打破了近代中國在抵抗外國武裝侵略作戰中屢戰屢敗的向例,洗雪了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為中國的獨立、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各族人民因抗日戰爭的勝利,在精神上受到極大鼓舞,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從抗戰爆發到取得最後勝利,八年來渤海區抗日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做出了重大貢獻,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犧牲在這塊土地上的僅縣團級以上幹部就有100多人。在八年的抗日戰爭中,渤海區人民也遭受到巨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各項財物(包括生產工具、生活資料等)損失為275578799399元(北海幣),被屠殺殘害羣眾達136842人。
抗日戰爭鍛鍊了渤海區的人民、軍隊和各級黨組織。在抗戰中,全區人民同仇敵愾,團結一致,積極支援、配合八路軍對日偽軍作戰,大打了一場人民戰爭。人民贏得了戰爭,戰爭教育了人民。特別是經過減租減息等羣眾運動,使農民羣眾在經濟上有了改善,政治上翻了身,政治覺悟有了很大提高,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敢於鬥爭,形成了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成為黨在農村的社會基礎,是抗擊敵人取之不盡的人力、物力源泉和強大後盾。
渤海區的八路軍和地方抗日武裝是抗日戰爭的柱石,他們在鬥爭中不斷積累戰鬥經驗,逐漸掌握和運用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屢戰屢勝,在戰鬥中發展壯大,成為抵禦外敵人侵,保衞國家主權和人民利益的堅強力量。抗戰以來,渤海區各級黨組織從恢復建立,到發展壯大,逐漸成為一個政治上堅定正確,思想上成熟,組織上鞏固,領導全區人民堅持抗戰,直到取得最後勝利的領導核心。經過抗戰,黨組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將領導全區人民奪取革命鬥爭的更大勝利。
本文選自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共渤海區地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