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第二位君主,建文帝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的第二個兒子,也是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孫。從1398年6月到1402年7月,朱允炆短暫的執政生涯,年號被定義為建文。
公元1377年12月,大明洪武第十年,朱允炆出生在應天府{南京}。1392年,太子朱標病逝,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年,朱允炆登基稱帝。朱允炆在執政期間加強了,文官在朝廷中的作用,並嚴懲貪官,寬赦刑獄。逐步執行着消藩的政策{他的一眾叔叔們}。
但正是因為建文帝對於叔叔們的打壓,也才讓朱棣藉機發起了靖難之役。在靖難之役的過程中,朱允炆曾下旨,前線兵卒不得傷害叔叔朱棣。正因為此,也才讓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所向披靡,最終靖難成功。但在靖難之役過後,建文帝的下落,也成為了明史中的一段未解之謎。
在史書中曾記載道: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在朱棣成為皇帝以後更曾頒下詔書給朝鮮國的國主:不曾想建文帝被權奸逼迫,乃至他選擇了隨着皇宮自焚。{明實錄太宗實錄》小編翻譯了一下}根據《明實錄》和《明史稿》中的記載。朱允炆在繼位以後,便啓用兵部尚書齊泰和大常卿黃子澄等人,制定削藩的政策。在矛盾的激化下燕王朱棣,隨後便打着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南下。
在靖難之役發動不到四年的時間中,朱棣便做到了揮師度過長江,兵臨南京城。當時的朱允炆更曾向朱棣求和,但被朱棣駁回請求。之後建文帝麾下將領李景隆打開金川門迎接燕王大軍入城。
眼看滿朝文武皆降的建文帝,知道大勢已去,便下令宮人焚燒皇宮。朱允炆本人更是攜馬皇后,及其眾妃嬪跳入火中。燕王在率兵入宮,清理三日後,從宮人那裏得知朱允炆已經自焚而死。隨後朱棣麾下的士兵便從廢墟中,找到了一具被燒焦的屍體。當時的燕王因,已經分不清屍體是男是女,只好自己先行稱帝,並以天子之禮,安葬了建文帝。在《明史成祖本紀》和《明史方孝孺傳》中,均肯定了這種説法。
但隨着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人們又開始紛紛猜測,建文帝並未有死去。而是逃離皇宮就此隱居。根據學者考證,建文帝晚年曾化名詹碧雲,在江西上饒玉山的,三清山上,當起了三清宮住持道士。
而在《明史姚廣孝傳》和《胡濙傳》中也都曾記載過:明成祖朱棣,對於建文帝自自焚而死也產生過懷疑。當時在朱棣身邊,曾有人告訴他,建文帝削髮為僧逃離了皇宮。隨後朱棣便將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抓起來囚禁,並逼供長達十年之久。同一時間鄭和也曾前往海外去尋找朱允炆的下落。户科都給事中胡濙曾前往大明的各郡,各鄉,搜尋朱允炆的下落。其時間更是長達十六年之久。
在朱棣臨終前一年的某晚,剛剛睡下的朱棣得報,胡濙回來求見。緊忙起身更衣的朱棣,在密室中單獨召見了胡濙。胡濙告訴朱棣,自己通過探訪得知,建文帝在離開皇宮以後,削髮為僧,向着東南方向周遊避難而去。
隨後在避難途中的建文帝得重病,被溥洽所救,並藏在了江蘇吳縣的普洛寺內。此後建文帝一心為僧,並無意復國。近年來學者徐作生,通過翻閲大量文獻和實地考察後,得出一個結論。公元1423年,也就是永樂二十一年,朱允炆死在了江蘇吳縣的穹窿山中。建文帝故去的年齡為四十六歲。其死後遺體被埋葬在了皇駕庵背後的小山坡上。
{參考資料《明實錄》《明史》}
{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侵權刪除}
撰稿者:月光下的懷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