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明年起將有上百所專精特新產業學院誕生
近日,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正式啓動開展“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工作。
作為專精特新產業學院的建設方,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將搭建政校企行資源匯聚的平台,推進專精特新企業、關鍵產業鏈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產業園區等單位同高校深度合作,共建特色示範性的產業學院。
工信部關於組織開展“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的通知
紅星資本局從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瞭解到,從通知發佈後的幾日來看,已有數百家高校在積極諮詢相關事項。目前該中心的計劃是11月份對申報學校進行梳理,後續在搭建專精特新產業學院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對學校來進行驗收或者指導。明年,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將迎來首批“驗收期”。
專精特新產業學院有何不同之處?將要培養怎樣的人才?專精特新企業又將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此,紅星資本局專訪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所長嵇峯,她表示,專精特新產業學院要實現需求和資源“精準定向的匹配”。
定向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創新人才
“產業學院並不是新鮮事物,有些應用型本科和職業院校,他們在產業學院裏面的探索和實踐還是走在前面的。”嵇峯表示。
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發佈《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其中提到,現代產業學院,是指為了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複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以應用型高校為重點,在特色鮮明、與產業緊密聯繫的高校建設若干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產業學院。
↑資料配圖 據圖蟲創意
而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則是把重點更貼近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方向。“目的是為了通過產業學院的形式,為我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養更多技能型的人才。”嵇峯指出,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就是要解決人才在供給側需求側兩端的結構性矛盾。
“專精特新企業的用人需求往往是以高技能型為主,所以我們要培養的人才重點放在應用型複合型創新人才上。”她表示。
鼓勵高校聯合地方共同申報
紅星資本局獲悉,專精特新產業學院項目計劃圍繞《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明確的重點產業領域,在全國範圍內分批遴選辦學基礎紮實、產業服務能力強的高校,聯合“專精特新”企業、關鍵產業鏈重點龍頭企業、地方(地市級以上)中小企業中心、行業協會、產業園區等單位,依託學校優勢特色專業,共同建設100至150所專精特新產業學院。
嵇峯表示,在中小企業梯度培育中,優先支持工業“六基”領域(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元器件、關鍵軟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這也是專精特新產業學院要圍繞建設的重點領域。除此以外,還有製造強國十大重點產業領域和網絡強國建設的信息基礎設施、關鍵核心技術、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領域。
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的主體是應用型高校和職業院校,在一所高校裏面,原則上只建一所專精特新產業學院。“我們鼓勵高校聯合申報,比如聯合地市級或者地市級以上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中心可以對接一些資源,更好實現產業與教育的聯動。”
嵇峯介紹,專精特新產業學院是在高校辦學制度框架下,以高校二級學院或者若干與專精特新產業鏈相關的專業羣,在校內聯合專精特新企業共同組建一個虛擬或者實體的特色型產業學院。
嵇峯還特別提到了地方的產業佈局情況,這也是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的其中一個因素。“一定是結合地方的經濟發展需求和產業結構的特點,再根據學校本身的優勢專業,來確定專精特新產業學院的建設方向。”
企業深度參與產業學院建設
在產業學院的建設中,專精特新企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嵇峯歸納了三點:反映產業的人才需求,彙集企業的資源要素,發揮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重要主體作用。“專精特新企業應該是深度參與產業學院的建設,最終達到和產業學院共建共享的效果。”
嵇峯提到了一個現象,調研中他們發現畢業生適應企業工作崗位的時長比較久,有些甚至達到半年至一年的週期,這也是企業想迫切解決的問題。
“有些學校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引起的崗位能力的要求變化,把握是不及時的。但這並不是院校的問題,因為技術迭代確實很快。”嵇峯表示,這也是專精特新產業學院要解決的,讓問題從“就業端”往前推到“育人端”解決。
↑某大學開辦的科技產業企業與大學合作研究基地 據圖蟲創意
這也體現了專精特新企業深度介入的重要性。“專精特新企業是介於大型企業和普通中小企業之間,它對人才需求特別有代表性,不但能夠反映創新人才的特質、人才的使用標準,同時它也能夠起到快速預警的作用。”
嵇峯繼而解釋,這種預警針對的是產業急需的緊缺崗位及數量。專精特新的企業走在行業前沿,往往反應很快。
嵇峯表示,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在建設之初就要建立產教融合的協同育人的機制,企業要深度參與到高校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要進行雙師型的師資培養,承接大學生的實習實訓,進行聯合科研等等,企業會更有針對性地為高校提供人才培養需要的各類資源。
打造精準定向匹配的“產學研模式”
“和一般產學研模式不同,專精特新產業學院要實現需求和資源‘精準定向的匹配’。”嵇峯指出,目前高校一般都設有產學研中心,但效果突出的並不多,“直接問題就反映在精準定向匹配上。”
專精特新企業對創新應用型人才及科研創新有迫切需求,同時也具備資金和生產條件;高校在兼具科研能力的同時對為產業培養人才以及項目研究也有現實需求。如何把企業與高校,按照資源、需求進行精準匹配,也是專精特新產業學院要探索解決的範圍。
“比如説我們要建設工程技術中心,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等,導入產業工程師的隊伍,圍繞這個產業技術的瓶頸開展協同創新,解決產業的卡脖子問題,這是我們主要的目標導向。”
↑資料配圖 據IC photo
相關通知近日發出後,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目前已經收到了幾百家高校的積極諮詢。
嵇峯介紹,11月份,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會對申報學校進行梳理,後續要制定相關標準,搭建專精特新產業學院的指標體系,根據指標體系,對學校來進行驗收或者指導服務。“明年會是一個集中驗收期。”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聯合發佈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22年)》指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關。
《報告》顯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5370家集中在東部地區,佔比約60%;2068家分佈在中部地區,佔比約23%;1167家分佈在西部地區,佔比約13%;392家分佈在東北地區,佔比約4%。
專精特新企業的分佈不均衡,是否也會影響到產業學院的建設?嵇峯認為,兩者確實有些關聯。“應用型本科和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域,或者產業聚集的地域,他們建設的產業學院數量肯定是會相應多一些,這是毫無疑問的。”
她表示,後續中心也會考慮推出一些針對性的交流和對接,減少這種“地域鴻溝”不利局面。“東部沿海地區在這方面比較發達,但內陸高校在產教融合方面也有切實需求。”嵇峯指出,針對有些地方留不住人才,企業招不到合適用工這方面,中心探索通過產業學院去着力解決,希望能實現全國範圍內資源的共享互通。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責編 任志江 實習編輯 朱潔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