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網課時代課堂內外的“雲痕跡”
上午,青大附中燕兒島校區錄播教室裏,學生們人手一台pad,跟着老師上課,幾公里外的天山校區,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老師通過大屏幕同步收看,45分鐘後迅速評課。下午,青島二中圖書館學習空間裏,學習創新社區的6名同學集中坐在一角,在數學首席代表的帶領下,用平板討論演示一道壓軸大題的多種解法。傍晚,青島定陶路小學的學生家中,家長藉助手機上的“和樂”線上平台,跟着老師講解和孩子複習白天學習內容。
這是新學期開學後,每天出現在島城中小學校園和家裏的尋常一幕。也是100多天的網課結束後,在線下教學課堂留下的“雲痕跡”。記者採訪發現,從學科教研到課堂教學、從學生交互到家校共育,前期線上學習期間的一些經驗和成果,正慢慢滲透改變着線下的課堂生態。
全新學創社區
激發每名學生積極性
青島二中校長孫先亮表示,網課結束後,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對一些創新舉措進行了深化。 “基於疫情期間的自主學習經驗,我們在原來的學習社區基礎上,重新研究設計了學習創新社區,簡稱學創社區。”全新的學創社區,由6到7名學生組建而成,每個社區設立一名學術總監,同時社區內每人至少擔任一門學科的首席代表,負責對該社區這一學科的課外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問題提出、學習推動、問題解決和學科指導進行整體把握。 “學創社區從原來更多的針對課堂學習,進一步擴展到學生課外體驗、課題研究、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多個方面。 ”
孫先亮透露,除了功能擴容、管理嚴格、分工明確外,學校還將學創社區的過程化評價納入到學生的階段性成績評價和考核中,對學科首席代表實行捆綁式評價,促使學科首席代表提升整個社區全部成員的學習效果。“對比原來,學創社區是一個關係更緊密、內容更豐富、管理要求更嚴格的學習組織,相當於海爾的小微創業平台。這一做法激發了每名學生積極性。 ”
跨越空間限制
“網紅老師”跨校區直播
“回到線下教學後,老師們pad用得更溜,資源開發和利用比原來更順手,這種感受特別明顯。”在青大附中校長張鳳瑛看來,3個月的居家學習,對青大附中實踐多年的智慧課堂帶來了新的啓發。 “居家線上教學促進了老師們在技術上的提高,網課見不到學生面,倒逼老師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利用搶答互動等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除了把線上教學“網紅老師”的高效交互用到線下外,老師們還把網課時代對於網絡資源的熟練應用,延續到了現在的課堂上。
“迴歸線下課堂後,老師們線上開課率非常高,現在錄播教室成了我們學校利用率最高的教室。 ”張鳳瑛介紹,學校有新教師亮相課、骨幹教師教研組長引領課、智慧課堂研究課等多種教學研討活動,在線上向兩個校區的老師們直播,已成為常態。
雲端直播繼續
“線上見面會”分層輔導
“QQ”羣直播教學,授課答疑“面對面”學習,每日電話“雲家訪”……在整個網課期間,青島定陶路小學學生和家長們見識到了 “雲課堂”的力量。線下復課之後,老師們借力雲端直播的便捷,實施了復課後的“線上見面會”,實現分層線上輔導。“比如説之前小初銜接的關鍵時期,時間緊、任務重,老師們就會充分利用雙休日或晚上8點後的一段時間,交替性組織分層線上學習交流會。 ”學校老師告訴記者,全面復課後這樣雲端直播的補充輔導方式,通過教育的家庭化延伸,解決部分孩子家長關注度有待提高的難題,突破了家庭教育水平的侷限,讓家長不再有“無力可施”的無奈。
網課倒逼成長
為老師教研打開一扇窗
“前期的線上居家學習,對老師們新媒體技術專業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增長點。 ”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道德與法治教研員徐開顏告訴記者,網課期間對老師們學習掌握現代媒體技術的倒逼,促使老師們迅速掌握網絡錄屏、資源整合等技術,拓寬了老師們的教育視野,打通了整個教學研究的路徑。
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高中語文教研員楊富華告訴記者,以前組織教研活動,需要提前統籌時間,老師們需要從各區市趕來,耗時耗力。而居家線上學習期間搭建起來的各級各類教研平台,從空間和時間層面解決了過去的難題。“現在組織大集備,只需要在羣裏發一個通知,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提高了集備的靈活性、及時性和針對性。同時線上平台還能實現不同層次的教研活動開展,比如針對區市教研員的集備、針對局屬教研組長的集備、針對所有學校教研組長的集備,都可以輕鬆實現。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王曉雨
來源:青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