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的這,喜歡小編的歡迎點贊關注評論喲。祝您身體健康,吃嘛嘛香!回見。
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啦,我是[名字],請多多指教。
1927年至1937年為土地革命時期,該階段工農武裝統稱為紅軍。
四一二武裝反革命政變後,蔣介石下大力抓捕共產黨與革命羣眾,當時全國各地警衞森嚴,瀰漫着白色恐怖。共產黨被迫退出第一次國內大革命,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躲躲藏藏幹工作。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相繼爆發,通過這三次起義,毛澤東、周恩來等人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城市裏建設蘇維埃政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們把目標轉向了農村。
正確的方向確立後,紅軍如燒不盡的野草般,在大大小小的村落生根發芽,野蠻生長。紅軍為什麼能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第一是無從選擇,第二是我們有好的領導與好的戰士,第三是我們有民眾的支持。
01無從選擇
在清政府倒台後,地主與軍閥是社會的主角,窮人是配角。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那些豪門貴户在饑民遍野時,依然聲色犬馬,荒淫無度。
沒錢的人面朝黃土背朝天,租地種,一年的收成繳了租金後,都不夠養活家人。
所以他們揭竿而起了,當紅軍還能與舊社會鬥一鬥,總比等死強吧。
我們的1614位開國將軍,絕大多數都是窮山溝走出來的。
十大元帥裏,朱德出身佃農,彭德懷和賀龍出身貧農;
十位大將中,徐海東青年時期是燒窯工,蕭勁光出身貧苦的小手工業者家庭,張雲逸的父母務農,他還有五個兄弟姐妹。
肖華上將的父親是泥瓦匠,楊得志上將沒參軍前以打鐵為生,李天佑上將賣過竹蓆……
他們是站出來的第一批勇士。但勇敢需要承擔代價。
紅二十五軍的兩位領軍人物,吳煥先和徐海東。
吳煥先破家鬧革命,自己家是地主,卻倡導農民實現“耕者有其田”,這一舉動被底層人民擁護,卻被地主記恨在心。
為了保住自己手裏的蛋糕,這些地主夥同土匪,殺害曹門村近百户村民,揚言:“踏平箭場河,血洗四角曹門,滅吳煥先滿門。”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吳煥先忙於公務,很少回家,吳煥先的父親吳維棣帶着一家老小6口人逃命,命喪刀口下,在趕路的途中被賊匪所殺,全家無一人生還。
其中,還有吳煥先懷着孕的妻子曹幹先。
徐海東的遭遇趨同,一家上下66口人死於反動派手中。
宋任窮、賴傳珠、韋傑、詹才芳、饒子健的親朋鄰里,用自己的生命印證了一個道理,貧窮就得捱打。
有的將領稍稍幸運些,親人僥倖活下來,但他們也不能過平常人家期盼的生活。
楊勇參軍後,楊家被抄家,母親被嚴刑拷打;
楊梅生參加紅軍21年沒回家,母親被惡勢力逼到走投無路,吃百家飯過日子,衣服破爛不堪,膝蓋上的補丁一個接一個;
周世忠跟着紅軍走了,他的母親李少青以乞討、幫傭為生,住破茅草棚住了20多年。
這樣血淋淋的例子,屢見不鮮,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國民黨與地方民團做了那麼多腌臢事,所作所為令人氣憤,但當時的世道就是如此。
在他們的認知裏,你敢反抗你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不想活了。既然你不聽命於我,那我必須給你點顏色瞧瞧,好樹立我的威信。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紅軍的宣傳語強調了:“我們窮人不姓窮,富人也不姓富,窮人受苦難是因為有惡霸地主和土豪劣紳的壓迫剝削。只要我們窮苦人團結一條心,把地主豪紳推翻,我們就能過上好日子。”
為什麼當紅軍,有些人確實只想當普通老百姓,老婆孩子熱炕頭,但是軍閥、地主不讓他們安生,他們又當如何?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刀已經在脖子上了,親人的血已經流了,能不能活下來,取決於當不當紅軍,而能走多遠,取決於能堅持多久。
換做是你,你會當嗎?你會不會堅持?
02好的領導
相比於肚子裏沒啥墨水的將領來説,紅軍時期我軍有文化的將領比較少,但是上過正兒八經軍校的,外國留學回來的,基本上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了。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周恩來同志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羅榮桓元帥在1919年就考上了青島大學,陳毅元帥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
1925年冬至1927年春,毛澤東同志經研究調查,先後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指出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思想。
我們的高級將領,信奉馬克思主義,與廣大窮苦人民是站在一塊的。
他們博聞強識,懂得多,會的多,卻沒有什麼架子,對自己的戰友、部下以及普通老百姓,都和親人一般無二。
毛澤東同志初上井岡山時,常和農民拉家常。他會一邊走向一個男人一邊問:“老俵,你怎麼稱呼啊?”也會問一些正在勞作的婦女:“老妹,你叫啥子叻?”
他們英雄相惜,愛惜人才,知人善任。
毛澤東同志很會表揚人,他説何長工是人民的好長工。
打了勝仗時,他會專門寫詩誇一誇某個人,王良有幸被他寫進詩中兩次,彭德懷也在他的祝捷詩裏,當了一回彭大將軍。
就算不知名的新兵,只要在戰鬥中表現突出,毛澤東同志都會不吝嗇於溢美之詞。
其他將領對待人才的態度相同。
在這樣的任職環境中,在這樣選賢舉能的首長的領導下,晉升是很公平的,能者多勞,是金子就會發光。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王新亭只花了三年的時間,就從普通士兵晉升到了軍政主官,王尚榮只花了五年……他們沒有背景,都是靠天吃飯的農民的孩子。
即便一直沒能往上升,他們也不會受到苛待。
紅軍長征前,第五次反圍剿的傷員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大家才動身出發。
紅軍長征時,因馬匹數量有限,普通士兵只能步行。
可分到了騾子和馬的將領,騎馬次數寥寥無幾。
有的時候,他們讓馬揹着傷員,要麼就是讓馬扛着沿途要吃的幾大袋糧食,或者會把馬借給走不動道的女紅軍用。
陳毅説,紅軍隊伍裏沒有長官。
吃穿過於拮据時,高級將領們往往與戰士們同甘共苦。
羅榮桓元帥總是在飯點的時候外出散步,希望大家多吃一點,自己回去吃剩菜剩飯就行,如果戰士留菜給他,他會發火。
王震在過草地時帶頭讓食,把自己省下來的酥油和餈粑給了戰士;
彭德懷為了大家能夠走出草地,殺了陪伴自己很久的黑騾馬……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還有,將領們聽得進忠言,懂得反思自身過錯,從不搞一言堂。
陳賡在自己的後半生常提起一件事:“長征途中,我犯了一個官僚主義錯誤,以至於一個本可以走出草地的紅軍小戰士最終倒下了。”
多翻翻將軍們的傳記,諸如此類的故事一籮筐,不再贅述。
能力強,好相處,會用人,會夸人,不擺譜,思己過,這樣的領導,便是紅軍一往無前的恆動力。
03好的戰士
相比於國民黨抓壯丁,花錢僱傭來的士兵,紅軍戰士心中有信仰,這是難能可貴的。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犧牲在南方三年游擊戰中的賀昌,小的時候就時常念着一首朗朗上口的軍歌:“領兵元帥,為賀悟庵,為民除害,滅匪當先!”
他在十二歲時揮筆寫下“國家有難,就應挺身而出,即使犧牲,也不退縮;國難當頭,大丈夫不做岳飛死,也做班超名震天下”的豪言壯語,後來真的走上了革命之路。
尋淮洲,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犧牲於1934年12月14日。
在他13歲時,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將來與國家做些大事業。”
周恩來的半個徒弟——王爾琢,一封家書以身許國。
他於1927年5月告知父親投筆從戎的決定,信中充斥着歸家的渴望,但更多的是報國的熱血。
兒何嘗不思念着骨肉的團聚?
兒何嘗不眷戀着家庭的親密?
但烈士殷紅的血跡,燃燒起兒的滿腔怒火;
亂葬崗上孤兒寡母的哭聲,斬斷了兒的萬縷歸思。
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髮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兒已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原名吳人鑑的王錚中將,以“諍言篤信, 剛直不阿” 中的 “諍” 字自勉,改了新的名字,告訴自己何為革命,革命為誰。
唯一一位外籍開國將軍洪水,他説自己想做可以吞噬一切的“洪水猛獸”,沖垮反動派,淹沒氣焰囂張的敵人。
諸多犧牲的烈士們,因“前輩懷抱建功立業之高遠理想,求教於圯上老人黃石公得以精通韜略”典故而改名的黃公略;
四次改名為革命卻犧牲在長征途中的朝鮮籍參謀長畢士悌;
請相信他們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人民在戰鬥。
紅軍隊伍裏,有需要他站崗就把崗站好;需要他燒炭就把炭燒好;需要他當班長就任勞任怨,需要他當戰士就毫無怨言的張思德。
紅軍隊伍裏,有帶領紅三十四師浴血奮戰,被俘後扯出腸子英勇就義,彪炳史冊的陳樹湘。
紅軍隊伍裏,有戰死河西走廊,隕落高台的鐵流後衞董振堂;
有倒在血泊中的羅南輝;有遺恨懷玉山的劉疇西;
與勢與父親反目,即使被父親登報懸賞通緝仍堅持革命的胡少海;
有始終與黨站在一起,被居心叵測之人陷害致死的曾中生;也有身故直羅鎮的黃甦。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看,紅9軍軍長孫玉清與敵在古浪激戰,撤退到祁連山被俘,敵人抓來他的夫人嶽蘭芳,威脅他説出黨內機密。
他從容地對嶽蘭芳説:“不要怕,戰死和殺死一樣光榮。”
看,楊克明在戰敗已成定局時,將槍口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扳機,用最後一顆子彈成全了自己一生的不屈。
看,敵人搜山,賀昌高呼紅軍萬歲,把最後一顆子彈打進了自己的胸膛……
他們有氣節,他們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為了革命,開國將領們因公致殘,他們少了一條胳膊,少了一條腿,少了一隻眼睛。
毛澤東發問:“中國從古到今,有幾個獨臂、獨腿、獨腳將軍?舊時代是沒有的,只有我們紅軍部隊,才能培養出這樣的獨特人才!”
由此看來,有如此戰士,有如此堅決的信念,紅軍會堅持不下來嗎?
04民眾支持
一部革命戰爭題材獻禮影片《八子》,講述了瑞金一户農家八個兒子參加紅軍最後全部犧牲的真實故事。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這樣的故事在當時比比皆是,只不過是轟轟烈烈擴紅運動的一個縮影。
廣大勞苦羣眾以“踴躍參加紅軍,保衞勝利果實”為光榮,互相競賽、互相激勵。
婦女們唱起《送郎當紅軍》《十送郎》等紅色歌謠,手捧鞋帽手巾等慰勞品,動員鼓勵男子當紅軍。
放學回家行走在鄉間的兒童們,有組織地沿途高呼口號:“大家當紅軍去!”
黨、團員們在擴紅運動大會上振臂高呼:“大家跟我一起去報名當紅軍!”
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當紅軍!
人民用實際行動支持着紅軍,用一顆真心來幫助戰士們完成“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來同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隊作戰”的任務。
數據統計,當時瑞金全縣只有24萬人,加入紅軍和地方武裝的多達5萬人。
紅軍長征時,3.5萬瑞金人蔘加這一壯舉,其中約1.08萬人犧牲在長征路上。
其他地區的人民做法雷同,僅有23萬人口的興國,8萬人參加紅軍,紅軍隊伍中有一個師命名為了“興國模範師”。
而作為長征烈士第一縣,興國共有23179名烈士,光犧牲在長征路上的興國籍烈士就有12038名,相當於每一公里的長征路上,就有一名興國兒女化作了生命路標。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踏上長征路的紅軍,翻山越嶺,躲避追尾之敵,幸得沿途老百姓的幫忙,才得以在重重封鎖下,渡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糧食不夠了,羣眾幫忙籌,沒有住所落腳了,和羣眾商量一下,大家一起擠擠就好,流血受傷不能上路了,羣眾貼心照顧,直至痊癒。
這些農民朋友不求回報,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紅軍。
親歷者餘善義回憶説:“我寧願多吃點山毛野菜,也要省下一點米,給紅軍戰士煮兩頓稀飯送去。”
有些人乾脆直接把傷員接到家裏居住,敵軍不在時,就為紅軍熬藥,讓他們睡在熱炕上休養;
敵軍來搜捕時,就將紅軍藏在巖洞中隱蔽,夜深時再去給傷員送藥服用、包紮傷口。
而有些人家徒四壁,自己都養不活,可為了不讓紅軍餓肚子,低聲下氣地去向鄰居討米。
紅軍戰士身體好轉後,會回贈物品以示感激,有些直接奉上銀元,但大部分農民不會收。
理由很簡單,雲南西山區的萬雲峯、曹進祥説:“不能要紅軍傷員的錢,他是紅軍幹部,傷好後,迴歸部隊要有路費才行。”
在南方堅持打游擊的紅軍,同樣深得老百姓的信賴。
敵人與游擊隊拉扯,有時尋覓不到行蹤,會選擇封山。紅軍只能在山裏打轉,打野味、掏蜂窩,吃野菜,但長期下去不是辦法,因為人體需要攝入鹽分。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羣眾知曉了情況後,假意去敵人那裏鬧上幾次,説靠山吃山,不進山種地打柴,日子沒法過,敵人只好答應羣眾的要求。
上了山後,羣眾把乾糧、食鹽、幹辣椒、鹹魚、臘肉等吃食四處一丟,有時還會帶來報紙和敵人活動的情報,游擊隊得到消息,晚上到處蒐羅一番,便得到了供給。
《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卷1》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羣眾不僅冒着生命危險送糧食、送乾菜,而且想方設法送情報,作掩護。”
他們在敵人的淫威下,經常無故被捕。
敵人要他們交代紅軍藏身地點,如果硬是頂住不講,也許還可以活,如熬刑不過講了,下場更慘,而遭殃的人也更多。
因此,就是被敵人打斷手,打斷腳,打得死去活來,他們也不吐半句真情,要死就死一個,決不害共產黨。
因為有民眾的支持,紅軍才能發展壯大,才能力挽狂瀾,才能與武器、兵力強於自己十倍的敵人作戰,才能拯中華於危難。
本文由劉明生説長征【劉尚悦】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81 字。

轉載請註明: 是什麼讓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