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初中是一個新的開始,小學成績好,不代表初中會一直領先,很多孩子在小學成績很好,但是進入初中之後就跟不上課程了,這是因為沒有做好進入初中的過渡。既然是新的開始,學生要想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過渡階段要抓好細節。
一、培養預習習慣
預習是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種習慣,幾乎每一個優秀的學生都有良好的預習習慣。但到了初中,老師不會再像小學一樣一字一句或者一個知識點很詳細地給學生講解。對於簡單點的知識點,只會蜻蜓點水般的帶過。如果沒有預習的習慣,就容易出現跟不上老師上課節奏的情況。
初中生需要在上課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上的課程全部預習一遍,把預習的時間安排在每天的複習時間之後,因為知識是環環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礎知識掌握好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初中生需要堅持每天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去預習第二天的學習內容,把書本內容詳細看一遍,插圖、插圖下面的標題或解説、每頁底部的註腳等最好都不要疏漏。有遇到疑難題時,力求自己獨立思考、解決疑難,對於無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鉛筆畫上記號,提醒自己在上課時注意聽老師在這一點上的講解。
二、抓住課堂學習
初一學生想要提高成績,一定要緊跟老師的思路,初一是一個培養自學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思維方式的時間,所以想要提高成績一定要在上課認真聽講,才能完成自己的提高成績的目標。初一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和其他的初一學生交流一些與學習、上課無關的事情,其實老師在課上講解的知識都是多年累積的經驗,所以想要提高成績的初一學生只要認真傾聽,再輔助一些題型的訓練,那麼就能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成績了。
初一學生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聽課要抬頭,眼睛盯着老師的一舉一動,專心致志聆聽老師的每一句話。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敍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初一學生如果遇到某一個問題或某個問題的一個環節沒有聽懂,不要在課堂上“鑽牛角尖”,而要先記下來,接着往下聽。初一學生需要把不懂的問題留到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
三、高效完成作業
有些初一學生自以為知識已經學懂了,作業可以不做或少做了,因此經常少做作業,甚至不做作業,這樣對自己學習的真實情況就缺乏驗證和了解,還盲目樂觀,結果在考試時就一敗塗地。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
初一學生一定要按時完成作業,不要把作業積累到第二天才寫完。初一學生的作業要獨立完成,只有經過自己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才能促進自己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養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檢驗自己掌握的知識是否準確,從而克服學習上的薄弱環節,逐步形成紮實的基礎。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初一學生要懂得,出錯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弱點的地方。經過更正,就可以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
四、學習不要偏科
初一學生如果出現了偏科的現象,如果不及時加以彌補,可能會對該科目產生煩躁和厭倦情緒,慢慢的就會引發對學習的厭學情緒,進而特別有可能影響到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耐心。所以,進入初中後,千萬不能讓孩子有偏科的現象。在初一除了上課的時間之外,可能有一些自己安排的時間,那麼一定要注意各科的時間分配問題。
初一學生首先應該按照考試中各科目所佔的分值比重合理分配,像數語外就要相對時間多一些,小科時間分配的就少一些。但是初一學生在這過程中還要根據自己對每一科目的掌握時間來分配,初一學生對於自己擅長的科目時間分配少一些,對於一些薄弱科目相對時間多一些,做到均衡每一科,從而提高成績。
初一學生需要明白,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科逐漸細化,各門學科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和規律。理科類數學重抽象思維,要善於融會貫通;文科類語文外語等重知識積累,要善於聯繫實際。初一學生只有把握各學科的特點,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矢地學好各門功課。